刘国英 王小芳
优质护理服务在中医治疗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刘国英 王小芳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中医科住院治疗的154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7例,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运动疗法训练、日常生活训练等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对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临床疗效确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了患者预后。
优质护理服务;缺血性脑中风;临床疗效
缺血性脑中风具有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1-3],患者的劳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4,5]。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预后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保全患者性命的同时,希望能够最大程度地恢复其社会功能,而护理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临床疗效。我院根据卫生部下发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在我院中医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中医科住院治疗的154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男85例,女69例。年龄46~78岁,平均(68.65±10.36)岁。病程14~30 d,平均病程(18.48 ±9.76)d。本研究入组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1)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颁布的《中风病中医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中关于缺血性脑中风的诊断标准[6]。(2)均符合脑卒中颅脑CT和/或MRI的影像学诊断。(3)有单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4)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入组患者均排外以下情况:(1)合并有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2)合并其他影响单侧肢体运动功能的神经系统疾病。(3)患者有言语交流障碍,无法正常理解别人的语言或者表述自己想法的。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组织学习领悟优质护理服务精髓 组织中医科全体护理人员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住院患者护理服务项目(试行)》等优质护理活动文件。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不断强化全体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按需服务、不依赖家属等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开展“假如我是患者”的换位思考活动,让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并感受到家的温暖。同时,安排人员参观学习其他医院的优质护理服务病房,科室每周2次小讲课,不定时晨间提问,每月1次护理查房,讲授护理理论及实践,强化护士对护理重要性的认知。
1.2.2 实施护理人员分层管理,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根据护士的护龄、职称、技术水平等设置主管组长、主管护士、分管护士三级护理人员,并实行护理人员分层管理,制定每一级护理人员的护理职责。其中主管护士对所负责患者提供全程、连续、无间断的护理服务,保证中医科每4位患者至少有1名护理人员。护士长负责对各项护理服务进行每周抽查,采用全面检查、随机检查和定期检查三种检查方案相结合的方法,确保各项护理措施实施到位。
1.2.3 实施绩效考核的护士奖金分配制度 实行新的奖金分配制度,即根据护士护理患者的质量、工作量、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绩效考核。定期组织考核及比赛,设立绩效考核登记本,标明加分、减分项目,奖励先进,督促后进。奖惩以护士长、主管组长巡查记录为准。
1.2.4 加强健康教育 开辟“缺血性脑中风知识”专栏,定期组织“缺血性脑中风专题讲座”,印发缺血性脑中风健康教育宣传资料,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与其进行交流沟通,尤其是初次确诊为缺血性脑中风的患者,作为健康宣教的重点对象,采用个别谈话的方式向其讲解患病的可能机制、常见症状、发展后果、治疗原则及预防再次发生脑血管时间的医疗措施,提高对疾病的整体认识,最终达到提高治疗依从性的目的。
1.2.5 运动疗法训练 指导患者家属帮助或者监督患者进行运动疗法训练,具体内容如下:(1)指导患者如何借助健侧肢体的主动活动来带动患肢关节活动。(2)指导患者在床边进行坐位平衡训练及电动直立床站立训练。(3)指导患者进行减重步行训练及上下楼梯训练。(4)指导患者进行下肢负重训练。上述运动疗法的训练强度及训练时间安排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循序渐进,千万不可操之过急。
1.2.6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指导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刷牙、穿衣、进食、大小便及洗漱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1.3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分别于入院时及住院治疗2周后对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分参照按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7]。具体如下:经过为期2周的治疗后,患者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患者可以正常日常劳作则认为痊愈;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5%~90%,病残程度1~3级,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患者生活可以自理则认为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患肢肌力提高2级或失语、偏瘫症状好转则认为有效;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以下,症状无好转,且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则认为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治愈率、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等级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表1 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表1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缺血性脑中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影响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以后的学习、工作及生活。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疾病康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作为与患者接触最为紧密的护理人员,其工作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将优质护理服务运用于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住院治疗的整个过程中,使患者从生理、心理、生活、安全和精神等各方面得到来自护理人员的关怀与照顾,获得了满足感和安全感,有助于其保持良好心态,增强与疾病抗争的信心,对疾病的治疗和临床疗效有积极作用[8,9]。
本研究从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中医科住院治疗的154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证实,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对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1]孟秀君,林 巧,田 沈,等.辽宁省三城市居民脑卒中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9B):3003-3006.
[2]葛锡泳,胡一河.苏州市居民脑卒中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11):77-79.
[3]董媛媛,刘双双,孙兆青,等.辽宁省阜新农村地区非青年人群脑卒中患病率调查[J].山西医药杂志,2010,39(5):404-406.
[4]李 亢,余 正.脑卒中疾病负担研究进展[J].上海医药,2011,32(3):130-132.
[5]唐昊翔,胡如英,龚巍巍,等.浙江省60岁以上人群脑卒中的疾病负担研究[J].疾病监测,2011,26(12):986-989.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7]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编写委员会.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8.
[8]许红菊.开展优质服务做好基础护理的临床意义[J].求医问药,2011,9(8):145-146.
[9]黄丽珍.护理工作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性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7):122-123.
2012-04-09)
(本文编辑 肖向莉)
710001 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
刘国英:女,大专,主管护师
10.3969/j.issn.1672-9676.2012.16.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