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开斌,庞 勇
(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 530007;2.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 530023)
感觉障碍是脑卒中后的常见症状,具有病程长、疗效差、见效慢等特点,目前针对感觉障碍的治疗手段较少,疗效欠佳[1]。我科采用穴位注射、十二井穴点刺放血结合常规康复训练的方法治疗该病,取得一定的效果,现将治疗23例患者的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2009年4月~2011年4月我科住院伴有感觉障碍的脑卒中患者46例,按入院单、双日随机分成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中男性12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5.5 ±8.1)岁;病程(47 ±15.6)天;脑梗死13例,脑出血10例。对照组中男性13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57.3 ±6.8)岁;病程(44 ±17.5)天;脑梗死14例,脑出血9例。46例患者发病前无感觉障碍,无心、肾及糖尿病等严重并发症,无认知障碍,神清,查体合作,均符合1995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证实,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组取患侧上肢肩髃、曲池、外关、手三里、合谷,下肢取伏兔、足三里、阳陵泉、丰隆、三阴交、血海,每次各选取上下肢体2~3穴位交替注射甲钴胺注射液[弥可保,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常规消毒皮肤,进针提插得气后,抽吸如无回血,将药物注入,每穴注液0.5 ml,每周注射6次,18次为1个疗程。同时选用同一型号的三棱针左右交替在十二井穴点刺放血每周6次,18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取同治疗组相同的穴位常规针刺,每周6次,每次留针30 min,18次为1个疗程。两组均配合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在治疗开始前和疗程结束后由专人进行评定,评定人对分组及治疗不知情。应用改进Fugl-meyer评价法[2]进行感觉与运动功能评分为主要指标,患者自述肢体感觉障碍的程度为辅助指标。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采用t检验。
两组治疗前后感觉和运动障碍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感觉和运动障碍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感觉和运动障碍评分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1)P <0.01;与对照组比较,2)P <0.05,3)P <0.01。
组别n 感觉积分 运动积分别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23 11.25 ±5.31 19.89 ±5.021)3)27.57 ±11.51 69.87 ±17.541),2)对照组 23 10.94 ±4.88 14.86 ±4.831)28.39 ±10.36 60.23 ±17.8621)
脑卒中属于中医的“中风”范畴,传统医学认为“气虚为麻,血虚为木,麻木不已则偏枯痿废,渐至日增”。著名中风专家张学文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气虚是中风的根源,因虚致瘀、瘀阻脉络,血癖是中风发展的核心,瘀血贯穿病变之始终。穴位注射疗法又称“水针”,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结合了针刺与药物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甲钴胺是维生素B12的衍生物,易转移主神经细胞的细胞器,促进神经组织内的核酸、蛋白质合成,修复受损的神经细胞,改善运动及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可明显改善肢体疼痛麻木及感觉减退等症状和体征[3]。穴选阳明经,系因“治痿独取阳明”,阳明经多气多血,又“主润宗筋”,束骨骼而利关节,故沿阳明经循行取穴;按表里配穴取太阴经穴,意在交通阴阳,调整脏腑气血平衡。采用阳明经与太阴经穴位注射甲钴胺注射液可使药物通过经络的传导和反射,调整人体卫气营血和脏腑功能,恢复人体阴阳的动态平衡,从而发挥针刺和药物对穴位渗透刺激的双重功效,而达益气、养血活血、疏经通络之力。十二井穴处在手足指(趾)端部,该部位在解剖学上有研究受器、末梢血管,在此放血,对脑内K+、Na+浓度有重要的良性调整作用,有利于缓解脑水肿发生、发展,刺络放血可使中风病患者脑血流、血液流变学明显改善[4]。本临床研究在穴位注射的基础上配合十二井穴刺络放血,能够改善患者脑部供血,减轻脑血管病患者感觉神经传导通路的损害,同时通过扩张周围血管,改善肢体血流及末稍微循环,降低血液的浓、黏、凝、聚状态,共达改善肢体感觉、运动障碍的目的。
脑卒中患者常导致患者肢体感觉障碍,肢体感觉障碍的存在对患者综合运动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提高有很大阻碍[5]。同时,由于患肢血管舒缩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微循环的改变,又加重了肢体感觉障碍的程度。感觉障碍与运动障碍多并存,且运动障碍对肢体功能的影响更为突出,导致临床中重运动而轻感觉,感觉障碍治疗针对性差,目前尚未有大宗报告[6]。本研究采用阳明经配合太阴经穴位注射甲钴胺注射液配合井穴放血,旨在通过益气、养血活血、疏经通络而达改善肢体血液流速,改善微循环,从而改善周围神经的供血供氧,减轻其感觉神经传导损害,达到减轻或治愈感觉、运动障碍的目的,较针刺组有效,且临床操作容易,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目前国内主要集中在临床观察多,而且选择的方法多样,但对治疗机制以及基础研究偏少,加强基础研究对临床治疗有更加突出的指导意义,而且临床显效需要综合方法治疗。
[1] 陈晓虹,王玉洁,孙晓菊.偏瘫肢体的感觉障碍[J].现代康复,2000,4(4):486 -488
[2] 王玉龙.康复评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81
[3] 张蜀平,陆菊明,潘长玉,等.弥可保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8,6(4):22
[4] 马岩潘,郭义,张艳军,等.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缺血组织 K+、Na+浓度影响的动态观察[J].中国针灸,1997,17(9):562
[5] 林滨,李中元,吴成晖,等.运动模仿训练对脑卒中后本体感觉障碍及 ADL 的疗效[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9):665-667
[6] 邵伟波,孙美红.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康复训练作用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12):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