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五脏俞为主结合点穴推拿干预躯体疲劳性亚健康的临床观察*

2012-09-08 03:58陈立早王井泉王丽菊朱法治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10期
关键词:点穴五脏亚健康

陈立早,王井泉,王丽菊,张 金,朱法治,黄 巍

(长沙市中心医院,湖南长沙 410004)

亚健康是一种机体功能失调的状态,是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气血阴阳失调的亚临床状态,临床上越来越多见,笔者自2011年3月以来,采用针刺五脏俞为主结合点穴推拿治疗主诉为“疲劳”的躯体疲劳性亚健康患者30例,获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临床观察躯体疲劳性亚健康病例60例,均来自2011年3月~2011年12月长沙市中心医院康复科门诊。按随机原则,以就诊先后顺序编号,利用随机数字表分为针刺五脏俞为主加点穴推拿组(治疗组)30例和点穴推拿组(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亚健康诊断标准和辨证分型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编写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1],躯体疲劳性亚健康诊断标准参考“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疲劳性亚健康的中医药干预效果评价研究”中制定的中西医结合疲劳性亚健康的判定标准[2]。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取穴:心俞、肝俞、脾俞、肺俞、肾俞。两侧穴位交替轮换使用。辨证配穴:肝气郁结者加太冲,肝郁脾虚者加行间、公孙,心脾两虚者加神门、三阴交,肝肾阴虚者加太溪、曲泉,肺脾气虚者加气海、足三里,脾虚湿阻者加阴陵泉、太白,肝郁化火者加支沟、太冲,痰热内扰者加丰隆、曲池。

操作方法:①治疗组:患者取侧卧位,针刺穴位常规消毒,选用30号华佗牌毫针,捻转进针法,直刺或45°斜刺1.0 ~1.5 寸,虚补实泻,留针30 min。针刺完毕后采用目前常用的点穴推拿手法治疗,患者先仰卧位,施术者用按揉法从印堂直上至上星,反复10次,再点按攒竹、鱼腰、四白、迎香、百会、安眠、太阳诸穴约5 min;再接下来是头两侧足少阳胆经循行区域进行点按揉,持续3 min;体表穴位点按:神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约5 min;后俯卧位,沿背部膀胱经点心俞、肺俞、肝俞、脾俞、肾俞穴约5 min。②对照组:采用点穴推拿(方法同治疗组)进行治疗。

3 疗效评定标准

①疲劳程度评定采用疲劳量表[3](FS),将分值达3分及以上作为疲劳性亚健康判定标准中对疲劳程度的要求,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评定。疗效判定用尼莫地平法。痊愈:≥85%;显效:≥50%;有效:≥20%;无效:<20%。②焦虑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4]。③抑郁评定采用抑郁自评量表[4]。

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疗效比较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5 结果

5.1 两组治疗前后疲劳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疲劳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疲劳评分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t= -0.216,☆P >0.05;Z= -2.747,★P <0.01与治疗前比较,t=14.288,△P <0.01;t=7.941,▲P <0.01。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治疗组 30 8.57±1.83☆ 4.17±1.98△ 4.40±1.69★3.83 ±2.39对照组 30 8.67 ±1.75 5.53 ±1.81▲

5.2 两组治疗前后抑郁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抑郁评分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抑郁评分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t=0.848,☆P >0.05;t=2.423,★P <0.05。与治疗前比较,t=8.771,△P <0.01;t=6.135,▲P <0.01。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治疗组 30 40.30 ±2.81☆ 35.37 ±2.77△ 4.73 ±2.88★3.07 ±2.43对照组 30 39.63 ±3.26 36.23 ±2.65▲

5.3 两组治疗前后焦虑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焦虑评分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焦虑评分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t=1.367,☆P >0.05;t=3.111,★P <0.05。与治疗前比较,t=8.427,△P <0.01;Z=5.634,▲P <0.01。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治疗组 30 46.23 ±3.11☆ 41.40 ±3.14△ 5.03 ±3.27★3.13 ±2.16对照组 30 45.10 ±3.30 42.17 ±3.75▲

5.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从表2~5结果可以看出,治疗组和对照组都有一定疗效,但治疗组在疲劳评分、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及总体疗效组间比较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

6 讨论

亚健康表现为疲劳的临床较多见,属“虚劳”范畴,由脏腑虚损、气机失调所致,《素问·通评虚实论》里认为虚劳以“精气夺则虚”为基本病机,明代医家汪绮石在《理虚元鉴》中提出了治虚“三本二统”的观点,认为虚劳是涉及多脏腑、多系统功能受损的疾病,治疗中须从多角度整体上进行调节,而中医认为人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的联结作用,将各组织器官网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通过经络系统将气血津液等运行于周身,以充分发挥其生理功能。亚健康并未达到真正意义的病理损伤,其治疗应重在以调整机体的气血、脏腑的功能为主。针灸推拿能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目前在调治亚健康中已经很普遍。点穴推拿通过手法对经络穴位的刺激,从而激发机体局部和全身反应,产生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作用,达到缓解或消除疲劳作用,同时推拿还能调畅情志,使阳气调畅、五脏安和,从而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激发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在亚健康的调治中,已有不少研究者进行过经络点穴推拿调治亚健康的临床观察,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5]。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血输注于背腰部的特殊穴位,《类经》记载:“五脏居于腹中,其脉气俱出于背之足太阳经,是为五脏之俞”,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由脊神经发出的各个脊节,一方面向胸腔、腹腔分出支配内脏的交感、副交感神经,一方面又向体表部位分出知觉神经,并在脊神经根部存有交通支,这样构成了内脏神经与躯体神经相互联系的桥梁,而背俞穴基本上位于脊神经根部,恰好体现这种桥梁作用的具体转输点,这样就能通过足太阳膀胱经与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进一步广泛联系起来[6]。说明了背俞穴与脏腑生理、病理信息密切相关,由于脏腑相为表里,经络联系密切,又由于脏腑之间经脉的相互络属关系,使气血相互沟通,在背俞穴施治有调整全身脏腑、调治内脏疾病的作用。已有医家从背俞穴入手调整全身机能低下、功能性紊乱、神志病等取得显著疗效[7]。所以针刺五脏背俞穴,可以充分调节五脏脏腑之气,对五脏的功能活动有直接的影响。采用五脏俞针刺调理亚健康疲劳状态,结合辨证配穴,可以补虚泻实,气血得到调和,经络得以通利,通过针刺的双向调节作用,使五脏气机协调,机体恢复“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从而达到身心俱佳、综合调理脏腑的目的,效果确切,疲劳等各项指标均有好转。临床证实,结合点穴推拿能发挥更好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1] 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0

[2] 张雅静,王天芳,薛晓琳,等.中西医结合疲劳性亚健康判定标准的探讨[J].北京中医药,2009,28(4):269 -270

[3] 王天芳,张翠珍.疲劳量表 -14[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10):61

[4] 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213-223

[5] 宋鸿权,魏晖,徐勇刚,等.经络点穴推拿对人类亚健康状态的临床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2):261 -262

[6] 范宏元,曹俊岩,杨爱国,等.循膀胱经弹拨法对亚健康状态之慢性疲劳综合症临床机理的探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0,32(3):49-51

[7] 王巍.背俞穴对五脏神的整合效应及临床应用[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9):29 -30

猜你喜欢
点穴五脏亚健康
从五脏角度探析沈氏女科学术思想
从五脏相关理论浅析祛风退翳法在风轮疾病的应用
甩掉亚健康 我们在行动
葵花点穴手
跟踪导练(一)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看清“点穴减肥”的真相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
漫画
医疗设备“亚健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