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广跃,侯书伟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 250014)
遗尿又称尿床,是指3周岁以上的小儿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针灸治疗此病疗效较佳,但取穴组方多种多样。为了使针灸取穴处方有一定的规律遵循,笔者从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搜集到了近30年来针灸治疗小儿遗尿相关文章115篇,对其取穴状况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总结。
在搜集到的115篇相关报道中用于治疗小儿遗尿的体穴多达54个,但最常使用的穴位包括关元、中极、三阴交、肾俞、百会、膀胱俞,其选用率均超过30%。选用关元的文章达83篇,占72.17%,中极的有68篇,占59.13%,三阴交的77篇,占67.00%,百会的有40篇,占34.78%,肾俞的有38篇,占33.04%,膀胱俞的35篇,占30.43%。
在115篇文献中,有31篇按辨证取穴原则进行了配穴,多分为肾气不足、肺脾气虚、肝经郁热这3种证型。对于肾气不足者多加用肾俞,占77.42%,太溪占51.61%;肺脾气虚者多配以足三里,占83.87%,脾俞占41.94%,太渊占35.48%;肝经郁热者多用太冲,占53.33%,阴陵泉占46.67%,行间占38.71%。
经过整理统计发现,在54个体穴中,有4个奇穴,剩余的50个穴位涉及到了13条正经。膀胱经的穴位在54个体穴中占得最多,达10个,其次是督脉和任脉,分别有9个和7个。见表1。而在使用率超过30%的6个穴位中,膀胱经和任脉就各占2个,督脉和脾经各1个。可见,任督二脉和膀胱经在小儿遗尿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表1 各个穴位的经脉归属
肾气不足型以膀胱经和肾经穴为主,如常选用肾俞、膀胱俞、太溪;肺脾气虚型配穴多选用的足三里属胃经,肺俞、脾俞属膀胱经,太渊属肺经;肝经郁热型多选用太冲、行间,均属肝经,阴陵泉属脾经。
任脉循行于腹面正中线,其脉多次与足三阴经及阴维脉交会,能总任阴脉之间的相互联系,调节阴经气血。《难经·六十六难》谓:“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说明任脉上的脐下腧穴处含有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因此刺激此处的穴位,一方面可调整肝脾肾3条阴经,起到健脾养肝、补肾固本、益气回阳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激发人体的元气,元气充足,则可全面的促进和调控全身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正常,则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正常。
《内经》曰:“督脉为病,癃、痔、遗溺。”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所以督脉与各阳经都有联系,称为“阳脉之海”,统率全身阳气。另一方面,督脉上达于脑,下连足太阳膀胱经,“脑为元神之府”,而膀胱经上分布脏腑的背俞穴,因此,刺激督脉的穴位可以起到醒脑开窍、提升收摄、调整经络脏腑功能之效。
膀胱经循行长、联系广,人体的背俞穴全部分布于足太阳膀胱经上,而背俞穴又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刺激膀胱经的背俞穴可调节相应脏腑的功能,各脏腑功能正常,才能发挥其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和相互协同、相互为用的关系,人体的生理机能才能正常。
治疗小儿遗尿的局部穴位主要有关元、中极、气海及肾俞、膀胱俞。关元穴为任脉要穴,联系命门真阳,有补益元气、培肾固本之功;中极、膀胱俞分属于膀胱的募穴和背俞穴,二穴配用属于“俞募配穴”,可调理膀胱气化功能;肾俞为肾的背俞穴,益肾气、壮元阳。与关元配伍增强助肾益气、固摄下元之效;气海补益全身之气。远端取穴主要有百会、三阴交、足三里、遗尿点。百会属督脉,又是三阳五会,能通调三阳之气,有升举收摄之效;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补三阴之气,加强膀胱气化功能;足三里乃后天强壮要穴,具健脾胃、补肾之功,和诸穴配伍,以助诸穴补肾以固脬;遗尿穴(足小趾底部第1横纹中点)属于经验效穴,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之下,足太阳膀胱经沿第5趾骨粗隆到小趾外侧交于足少阴肾经,足小趾内侧端下横纹中点是此两经相合之最中点,也是阴阳经气相交之处,故针刺该穴可调节两经之气。以上诸穴远近相配,共奏补肾益气固元之效,肾气充足,则气化有权,膀胱约束有力而遗尿自止。
在针刺治疗小儿遗尿的主穴中,选用关元、中极、三阴交三穴合用的占将近一半,遗尿多因肾和膀胱的功能失调,与肝脾二脏有关。中极为膀胱募穴,又是足三阴经与任脉之会,具有补肾固摄之功,可调理膀胱,促进膀胱气化功能,以助对尿液的约束能力;关元乃小肠募穴,又为三阴经、任脉之交会穴,是人身元气之根,可培补肾气、固摄下元。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调理足三阴之经气,补肾固元,加强膀胱约束之功。此三穴配伍应属针灸中的经验配穴,可能是三穴合用有很好的叠加效果,增加了疗效。
配穴以病变所在脏腑的经穴和背俞穴为主。肾为先天,职司二便;膀胱主藏尿液,与肾相为表里。膀胱的贮尿排尿机能主要靠肾的气化功能来调节。肾气不足,就会导致下焦虚寒,气化功能失调,闭藏失司,不能约束水道而遗尿。因此肾气不足型多选用肾俞、太溪、气海。肾俞、太溪分别为肾的背俞穴和肾经的原穴,二穴均可补益肾气,气海可补全身之气。肾气充足,膀胱的贮尿排尿机能正常,则遗尿可止;肺主敷布津液,脾主运化水湿,二脏共同维持正常水液代谢。若肺脾气虚则水道制约无权,所谓“上虚不能治下”。所以肺脾气虚型多选用肺俞、太渊补肺气,脾俞、足三里益脾气,肺脾之气得补,膀胱之气得固,则遗尿可愈;肝主疏泄,肝之经脉绕阴器,抵少腹。肝经郁热、疏泄失司而致遗尿。所以肝经郁热型多选用太冲、行间、阴陵泉疏肝解郁、清热利湿。
综上所述,小儿遗尿的针灸取穴有以下规律:①经脉以膀胱经和任督二脉为主;②取穴以局部取穴和远端取穴相结合;③多以关元、中极、三阴交为基本方;④配穴以脏腑辨证取穴为主。希望本研究的总结能对针灸临床工作者有所启发,以提高对此病的治疗效果。
致谢:限于篇幅,不再详细列举所引论文(115篇)出处,在此向从事针灸治疗小儿遗尿研究发表文章并被收录到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所有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