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华锋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郑州 450052)
随着都梁小说《亮剑》的出版和同名电视剧的热播,“亮剑”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小说《亮剑》着重塑造了李云龙这一人物形象,时下人们对李云龙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是“另类”的农民英雄,有人认为对他的塑造“矫枉过正”,他身上的“痞气”、“匪气”丑化了我军将领的形象。本文以文学创作中的典型理论为依据,从农民性格与侠客精神结合的角度对李云龙形象进行分析,评析其形象的典型性,对其形象塑造的成功与否予以评判。
典型人物一般指具有独特、丰满、鲜明的个性和巨大、深刻的社会概括性的人物形象。典型性是指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在个别性和概括性上所达到的程度。艺术形象的个性愈独特、丰满、鲜明,概括和揭示社会生活的意义愈深广,其典型性就愈高[1]43。李云龙首先是个农民,在他身上有传统农民的粗俗、狭隘、朴实、善良等性格特征;同时他逢敌必“亮剑”,具有古代侠客的伸张正义、宁折不弯的精神。农民性格是其性格基础,侠客精神根植于农民性格之中,是传统农民文化性格在侠客精神影响之下而形成的一种刚性的人格精神,所以李云龙形象是农民性格与侠客精神的有机结合。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分析其典型性,即性格的个性、概括性及其统一,具有客观现实的基础。
“典型形象应具有丰满、鲜明、独特的个性,丰满的个性指人物形象呈多侧面性、多方向性。”[1]43
第一,从农民性格这个角度来看,李云龙性格的多侧面性表现为粗俗蛮横、自私自利、自由散漫、温情善良等。
李云龙出身农民,没有文化,缺乏修养,说起话来“老子”、“他娘的”、“狗日的”等脏话随口而出,而且多用俗语和歇后语,如:“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猪八戒戴眼镜——冒充大学生”、“你小子撅屁股望天——有眼无珠”。除了对战友、对部下、对家人粗口相向,还非常固执己见,凡是他决定的事一定要按他的意思办,充分表现了其粗俗蛮横的一面。
古代农民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自耕自作,无约束,无协作,无交换,形成了一种小农意识。小农意识的主要表现就是贪小便宜,不吃亏,即自私自利,这在李云龙身上表现得比较充分。抗战末期楚云飞部一个营接受一支伪军部队投降时,遭到李云龙部的包围,伪军和国民党军一起被缴了械,楚云飞多次催要一个营的装备,李云龙搪塞敷衍一拖再拖,最后不了了之。用楚云飞的话说:“李云龙这小子是个只占便宜难吃亏的主儿”,赵刚对此事的评价:君子碰上小人了,君子就别想占便宜。新中国成立后,李云龙当上了代理军长,军区错发了20万发子弹到他的部队,李云龙私自留下,设计引诱国民党飞机低空轰炸弹药库,用密集火力网击落敌机,随后向上级报告弹药消耗多少,退还弹药的任务无法完成云云。李云龙虽然取得大的胜利,使敌人损失惨重,但是他私自留用巨额弹药,充分暴露了其农民式的自私自利。
“中国农民一向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力,其接受到的淳朴的乡土文化使他们对荣辱、对亲情有朴素的认识,善良、忠厚、勤劳成为他们身上最闪光的品格和文化烙印。”[2]李云龙具有作为农民的温情善良的一面。平安县战斗结束后李云龙在秀芹坟前的哭诉情真意切,真挚感人。20世纪60年代初全国闹饥荒,李云龙这个将军家庭也挨饿了,李云龙饿得“将军肚”平了,肋骨也一条条凸现出来。保姆张妈觉得自己拖累了李家,拒绝吃饭,李云龙领着全家跪在张妈床前求她吃饭。李云龙在战友赵刚自杀后收留了他的四个孩子,把他们当亲生儿女一样看待,均体现了他的善良与温情。
农民的生产方式是典型的个体行为,想下地就下地,想咱啥就种啥,没有规章,不需要约束,表现出自由散漫的意识。李云龙身上这种自由散漫、纪律性差的特点尤其突出。电视剧《亮剑》中苍云岭一战,李云龙违抗上级命令从正面突围,击溃了坂田联队,击毙了坂田联队长,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却因战场抗命而得到了处罚。长征过草地时因筹不到粮食,李云龙纵兵抢藏民的粮食。在赵家峪团部被山本特工队突袭,新婚妻子被敌人抓走后,李云龙未经请示擅自调集部队攻打平安县城,使晋西北几十万部队都投入了战斗,抗命成了李云龙的家常便饭。李云龙自由散漫、纪律性差的性格特点似乎应源于其自身的农民意识。
第二,从侠客的角度分析李云龙的性格侧面,在李云龙农民性格的基础上,同时存在一种侠客精神。
侠客即剑客,古代的侠客多用剑。侠客人格精神主要有“武”、“义”、“豪”三个方面。“武”指勇武,“义”指伸张正义,“豪”指豪迈不羁。“武”、“义”、“豪”这三个方面既表现了侠客的特点,也表现了侠客的精神。“义”反映的是侠的道德内涵,“武”表现的是侠的武功技艺,“豪”则展现出侠的精神风貌[3]。
先说其“勇武”。李云龙自幼习武,能够把鬼头刀耍出一片花来。李云龙曾在练兵时摆下擂台同士兵们比武,赢了他就可以吃肉,可见武功确实了得。李云龙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有“尚武”思想。野狼峪一战,李云龙下令厚葬日军中尉,称对方是刺杀高手;李家坡一战李云龙要留着山崎大佐同他刀剑决斗,颇有侠客尚武的意味。李云龙的胆大是出了名的,只身赴楚云飞之约联手大闹“聚仙楼”,使全城日伪军官全部毙命;腰缠炸药赴楚云飞设的“鸿门宴”,有惊无险全身而退;带着警卫员勇闯匪窝,软硬兼施使土匪全部投降,可谓孤胆英雄。
再说其“义”。“义”指侠客身上除暴安良、伸张正义的精神品格。李云龙是革命年代成长起来的农民将领,他身上的“义”除了具有传统侠义精神之外,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表现出新的内涵。“新中国的革命英雄人物不仅具有武艺高强、虎胆雄心、超群出众的‘武勇’外表,更重要的是有着崇高的革命理想、明确的政治目标、鲜明的阶级立场等‘侠义’的当代内涵。‘高大完美’、忠诚勇毅的革命英雄人物成了古代侠客的当代注解,革命英雄的境界因政治因素的注入而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化。”[4]李云龙的义就是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对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的英勇斗争,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与无限热爱。李云龙血战沙场,身经百战,是其民族大义、家国大义的体现。李云龙为救老百姓把鬼子吸引过来,使自己身陷险地;李云龙用自己的积蓄买粮救济濒临饥饿死亡边缘的梁山分队家属,体现了对人民的侠义心肠。
最后说“豪”,即豪迈不羁。李云龙性格桀骜不驯,豪迈刚强,突出表现就是其“亮剑”精神,这是一种豪气冲天、气贯长虹的豪情壮志,是面对强大的敌人敢于亮剑,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精神气概。在残酷的战争岁月中,李云龙频频“亮剑”战胜敌人;在“文革”动乱中,面对造反派的猖狂进攻果断“亮剑”,予以镇压;在被错误批斗后选择开枪自杀,这是其精神世界的“亮剑”,他要服从于内心深处侠客刚毅不屈的崇高信念,选择有尊严地死去。
丰富的人物性格还应具备多方向性,即构成性格整体的各种性格元素往往不同向,亦即刘再复所说的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所谓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从性格结构上,指的是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典型的性格二级性特征。也就是说,这种典型不是单一化的,而是包含着肯定性的性格因素和否定性的性格因素,它们的有机统一,构成真实、生动的性格形态。”[5]498-499
李云龙性格的二重组合表现为:
第一,既自私又无私。自私自利的性格特点前文已论述,无私的性格特点从李云龙用自己的钱买粮接济梁山分队家属可以看出。
第二,既愚昧落后又机智狡猾。李云龙没有文化,仅有的一点文化还是在部队学的,但他看不起知识分子,把同赵刚的合作叫做工农结合,工农怎么结合,李云龙实在想不出除了酒还能有些什么。新中国成立后李云龙住进了别墅小楼,非要把墙上的油画换成毛泽东、朱德的画像,还要把钢琴搬出去扔掉,说这些都是“小资情调”,既表现了其农民的狭隘意识,又暴露了其愚昧落后的特点。但战斗中,李云龙灵活多变:苍云岭一战改防守为进攻,利用敌人疑惑之际干掉其指挥官突围;李家坡一战用土工作业的方式向前缩短了冲击距离,利用密集的手榴弹和白刃战使山崎大队全军覆灭,被上级称为打仗“鬼点子多”。平安县城一战,不选主攻点而采用四面强攻,使敌人首尾不能相顾,县城迅速被攻破。李云龙粗中有细,机智而狡猾。
第三,既温情善良又冷酷无情。温情善良前文已述,冷酷无情在李云龙身上也有体现。残酷的战争现实使他形成了冷酷无情的性格,剑客嗜血好斗的特点对其冷酷性格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他枪杀日军俘虏,手刃已参加八路军的匪首山猫子。李云龙出于对敌人的仇恨、对兄弟的情谊而杀人,而且杀的是敌人、恶人,但是当这些人放弃抵抗后他仍毫不留情,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其冷酷无情的特点。
第四,既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李云龙妄自尊大,有个人优越感。李家坡战斗中,他对撤下来的七七二团战士们说:“回去告诉程瞎子(七七二团团长),以前老子教他怎么打枪,今天老子教他怎么打仗。”朝鲜战争爆发,为了能入朝参战,李云龙到军区闹了几次,把别的部队贬得一无是处,借机抬高自己的部队。李云龙又自轻自贱,称自己是泥腿子一个,瞧不起赵刚说话的一本正经,认为只有骂几句脏话才能鼓舞士气。同警卫员的对话中他说:“蒋介石有文化,一口一个娘希屁。”不以粗俗、骂人为耻,反引以为荣。
典型人物性格还应具备鲜明性,表现在性格的核心是突出的和性格的核心是独特的。性格核心突出的标志有二:一是这个核心有效地制约着人物的各种性格元素,使他们分别带上整体性的特征;二是作家在写出人物性格多侧面、多层次的同时,突出占主导地位的那个侧面。第一个标志使人物性格具有了统一性,避免出现一盘散沙;第二个标志使人物具有了主体性,避免出现“四不像”的形象[1]47。
第一,先看一下李云龙的性格核心。李云龙突出的性格核心是他的“豪”,即桀骜不驯、豪迈刚毅的性格,亦即小说的主旨“亮剑”精神。小说一开始便通过几次惨烈的战斗把李云龙的“亮剑”精神表现出来,其他农民性的性格及勇武、侠义等诸多性格侧面围绕这一核心逐次展开,“亮剑”精神是李云龙诸多性格当中的主体性格,作者通过李云龙一生中与敌人狭路相逢时,面对黑恶势力时,生命尊严受到挑战时毅然“亮剑”的表现,着意体现其“亮剑”精神,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其性格核心“亮剑”精神。
第二,再看一下李云龙性格的独特性。在以往的革命军旅作品中,我军将领总是“高”、“大”、“全”的形象,浓眉大眼,大公无私、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英勇善战,战则必胜,没有缺点和毛病,人物塑造脸谱化、公式化,这主要是受“文学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影响。李云龙身上毛病多多,如自私自利、粗俗、纪律性差,同时他身上也有诸多优点,如正直、勇敢、善良。这些缺点和优点看似互相矛盾,但却非常融洽地统一在他身上。李云龙是革命年代成长起来的农民将领,传统的农民性格和残酷的革命战争环境为他这种“另类”形象的出现提供了依据,还原历史的真相,我们发现,他这个形象更加真实可信,成为不同于以往我军将领的“新人”,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在解放军将领中,与李云龙性格类似的不乏其人,但却又各不相同。李云龙、丁伟、孔捷的性格中都有刚烈的特点,丁伟突出“胆略”,孔捷突出“暴烈”,李云龙突出“豪迈”,这是属于他独有的性格特征,不可复制,同其他性格特征一起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性格整体。
优秀的人物典型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共性即深刻的社会概括性,指通过典型人物的某种带有一定共同性的精神特征,能够使我们看到人和社会的某种内在真谛和必然趋势。”[6]267《亮剑》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作者以李云龙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为线索,展现了从抗日战争到“文化大革命”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真实画卷。李云龙是在这一历史时期成长起来的解放军将领,李云龙身上的农民性、侠客性、革命性集中代表了我军将领所普遍具有的性格特征,是我军革命将领的“缩影”。李云龙的“亮剑”精神是我军的军魂,我军能够从弱小走向强大,直至最终取得胜利,靠的就是这种“亮剑”精神。李云龙形象揭示了革命年代解放军将领的真实状况,揭示了人民军队终将取得胜利、无产阶级政权最终建立的历史趋势,同时通过李云龙的自杀,揭示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发动和新中国在“文革”中遭受的挫折,具有巨大的认知价值。
李云龙形象的个性与社会概括性是如何统一起来的?从李云龙农民性格与侠义精神的众多个性中,可以透视出在革命年代农民将领所具有的共同的性格特点和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规律,这些共同特点和规律隐藏在人物个性性格背后,通过其丰满、鲜明、独特个性的具体展现而表现出来,概括性包含在个性之中,个性表现概括性,达到概括性与个性的统一。
通过以上分析,李云龙形象的个性是丰满的、鲜明的、独特的,社会概括性是巨大的、深刻的,个性与社会概括性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完全符合典型人物的标准,是一个成功的典型。
(责任编辑杨文忠)
[1]鲁枢元,刘锋杰,姚鹤鸣.文学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张清改.对中国传统农民性格的分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
[3]周先慎.侠客精神漫议[J].寻根,2003,(4).
[4]陈国和.侠客:从“草莽英雄”到“革命英雄”[J].湖北社会科学,2006,(5).
[5]刘再复.性格组合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
[6]童庆炳.文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