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鱼菇代料栽培技术

2012-08-15 00:53阮晓东阮周禧李月桂阮时珍赖伟红陈家意黄巧珍
食药用菌 2012年6期
关键词:棉籽壳玉米粉鲍鱼

阮晓东 阮周禧 李月桂 阮时珍 赖伟红 陈家意 郑 界 黄巧珍 陈 强

(1.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食品科学系,福州 351100;2.福建宁德市华林微生物研究所,福建 宁德 352100;3.江西省赣州市创新生物科技研究院,江西 赣州 342100)

鲍鱼菇 (Pleurotus cystidiosus)又名栎侧耳、裂皮侧耳、台湾平菇等,隶属于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是一种高温型珍稀菌类。鲍鱼菇肉质肥厚,质脆味美,具鲍鱼风味,营养丰富。其子实体中含粗蛋白19.20%,脂肪13.49%,可溶性糖16.61%,粗纤维4.80%,氨基酸总量为21.874%,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8.64%。鲍鱼菇子实体中含有的多糖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长期食用能降低血压和胆固醇含量;由于鲍鱼菇的淀粉含量非常低,适于糖尿病人食用;对肥胖症、脚气病、坏血病及贫血患者也有一定的疗效。

1 栽培季节与场地的选择

鲍鱼菇的栽培分室外、室内两种模式,以熟料袋栽为主,有层架式立袋、墙式卧袋、半脱袋覆土和全脱袋覆土等多种出菇方式。我国南方地区可于每年3~7月制袋,5~10月出菇;北方地区4~6月制袋,6~9月出菇。温度较低时,可利用塑料大棚来提高环境温度,使出菇温度保持在24~30℃。

一般选择在出菇房中进行栽培,也可利用普通砖瓦房、地窑、防空洞、大棚等进行栽培。工厂化生产采用标准菇房、多层架模式栽培,须安装制冷系统,实现周年生产。

2 栽培管理技术

2.1 栽培工艺流程 按配方制作培养料→装袋→灭菌→接种→菌丝培养→出菇管理→采收加工。

2.2 培养料配制

(1)原种。配方①:麦粒79%,麸皮或米糠18%,蔗糖1%,碳酸钙 2%。配方 ②:棉籽壳35%,杂木屑40%,麸皮或米糠23%,蔗糖1%,石膏 1%。配方 ③:杂木屑 73%,麸皮或米糠25%,蔗糖1%,碳酸钙1%。以上配方的含水量均为65%,pH 6.5~7.5。在适温下,培养35~40天即可长满瓶 (袋)。

(2)栽培种。可采用木屑、稻草、玉米芯、棉籽壳等为基本原料。配方①:棉籽壳33%,杂木屑43%,麸皮15%,玉米粉7%,蔗糖1%,碳酸钙1%。配方②:棉籽壳51%,玉米芯20%,麸皮18%,玉米粉8%,蔗糖1%,碳酸钙1%,石灰1%。配方 ③:木屑 20%,棉籽壳 30%,稻草15%,麸皮23%,玉米粉10%,碳酸钙1%,石灰1%。配方④:棉籽壳30%,甘蔗渣 20%,玉米芯23%,麸皮18%,玉米粉6%,碳酸钙 2%,石灰1%。以上配方含水量均在65%~70%,pH 8.0~8.5。

木屑必须先过筛,去除木块、木片,以防刺破塑料袋;棉籽壳先浸水吸足水分;稻草利用专门的机器切成4~5厘米长的小段,置于pH 10~11的石灰水中浸泡36~48小时后捞出,用水冲洗,使pH值降至8左右,然后沥干多余水分。

2.3 拌料、装袋 提前1~2天将玉米芯预湿,生产前使木屑充分吸水软化,然后拌入麸皮、玉米粉,再添加已溶于水的石膏、蔗糖后将料拌匀。料水比为1∶1.5~2.0,含水量约65%。若培养基含水量偏低,子实体生长后期会由于水分不足而影响产量。

装料一般采用15~18×35×0.004~0.005(厘米)低压聚乙烯袋,也可选择15×30(厘米)或17~18×0.005(厘米)高压聚丙烯袋。装料高度为18~19厘米,压平料面后在培养基中间打个洞,再进行扎口、套环盖或塞上棉花,及时灭菌。

2.4 灭菌、接种 高压灭菌,在压力达到0.138兆帕 (126℃)时保持2~3小时;常压灭菌,温度达100℃后,保持20~23小时。将灭好菌的料袋移至干净的冷却室冷却,待温度降至28℃以下时接种。

接种在接种箱、接种室或无菌室中进行,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量要多些,要求菌种全部覆盖培养料表面,以加快菌丝萌发生长,减少污染。接种后重新扎好袋口,移至培养室进行发菌管理。

可直接将菌袋排放在床架上,直立或卧式放5~6层,也可立袋式排放。菌袋之间要留有空隙,气温高时,要注意通风降温,避免光照。采用墙式排放,高度为13~15层,每隔3层菌袋要垫两根小竹子或宽为2厘米的竹片。可采用铁丝网架,菌袋之间留有空隙,以利于菌丝生长。

2.5 发菌培养 接种后2~3天,菌丝开始萌发定植,缓慢生长;15天后达到生长高峰,应注意通风,满足其好气性要求。培养室最适温度为25℃左右,空气湿度60%左右,一般经30~40天培养菌丝可满袋。在培养过程中,要严防鼠害和杂菌污染,一经发现要及时处理。

菌袋袋口用线扎紧、套圈盖或用棉花塞均可,菌丝培养至15天左右,长速会逐渐变慢,这时要用一寸铁钉在菌丝生长前端的料面塑料膜上刺4~5个孔,以利通气,促进菌丝生长。

2.6 出菇管理

鲍鱼菇与其他侧耳属菇类不同,不宜在菌袋四周打孔出菇,因为有的孔只会出现柱头状分生孢子梗束,不能发育成子实体。也不宜脱袋出菇,否则整个菌柱表面都会长出分生孢子梗束和含分生孢子的液滴,即便能发生子实体,朵数也极少。

(1)培养料表面出菇。这是鲍鱼菇较为适宜的出菇方式。具体方法:去掉棉塞和套环,拉直袋口薄膜后再往下翻卷至近培养料表面处,或直接割除料面上方的塑料膜,清除料面已长出的柄细长、无盖或盖小的幼小子实体。在割口后2~3天内不得向菌袋喷水,只向地面或墙面喷水以保湿,待料面菌丝恢复后,才可向料面喷雾状水,每天喷3~4次,但要避免袋内积水。

控制出菇温度是关键。现蕾后,菇房温度应控制在26~32℃,鲍鱼菇在20℃以下,35℃以上都很难发生菇蕾。保持菇房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向周围空间和地面喷水,不得直接喷于菇体表面,喷水量和喷水次数随着菇体生长而增加。要保持菇棚内空气新鲜,每天通风3~5次,每次20~40分钟,将CO2浓度控制在0.3%~0.5%,光照为200~500勒克斯,不能有直射光。一般开袋口后6~8天开始出菇,现蕾后7~10天即可采收。头潮菇采后,让菌丝恢复3~4天再喷水管理,12~15天后可采第二潮。第三潮菇菇蕾一般较少。

(2)墙式卧袋出菇。可采用菌袋两头开口出菇的方式,出菇管理方法与培养料表面出菇相同。

(3)半脱袋覆土出菇。首先要制作好营养土,营养土要求通气性好、有较强的吸附性、有团性,宜挖取20厘米以下土层的菜园土或良田土,加细沙拌匀并过筛。之后按照100千克营养土加发酵的干制鸡粪4千克、草木灰8千克、克霉净150克、氯氰菊酯15毫升,喷水搅拌均匀。

在棚内每隔40厘米挖宽80~100厘米、深25~30厘米的畦沟,并灌足底水。将发好菌的菌袋袋口一端保留6~8厘米的塑料袋,其他部位的塑料袋全部脱去。将无塑料袋的一端朝下,竖直排放在畦沟内,每畦沟排4~5行。菌袋四周均保留2厘米左右的间隙,菌袋顶部与走道相平。菌袋顶部和四周全部用营养土填充,然后灌大水1次,浸透畦床,之后保持畦面湿润即可。当出现菇蕾时,打开上面的塑料袋口,进行出菇管理。采用该法出菇,菌袋保湿效果好,吸收营养好。

(4)全脱袋覆土出菇。将菌袋脱去塑料袋,将菌种块紧密排放在床架上,然后覆盖一层厚2.5~3厘米的土;或将菌种块埋入覆土层。喷水保湿,10~13天后可长出小菇蕾。

2.7 采收与加工 鲍鱼菇七八成熟,即在菇盖近平展而盖缘变薄稍内卷、尚未弹射孢子时及时采收。此时菇体组织紧实,质地细嫩,品质好。采收时用双手轻轻扭转取下子实体,然后用刀将菌柄基部的杂质削净,菌盖向下、菌柄朝上放入干净的专用塑料箱、泡沫箱等容器内,供鲜销或加工。

2.8 病虫害防治 鲍鱼菇主要病害是霉菌。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菇棚内高温高湿,通气与光照不良等。预防霉菌,必须注意菇棚的通风换气,调节好菇房内的温、湿度,一旦产生霉菌,可用镊子夹除长有霉菌的培养料,再喷洒福尔马林,也可撒施薄薄一层石灰粉在霉菌上。

主要虫害是菇蝇、菇蚊和螨类。菇蝇主要以幼虫 (蝇蛆)为害鲍鱼菇的子实体,一旦发生可适当停水,使床面干燥,致蝇蛆因缺水而死;成虫为害,则可用味精8克、白糖40克、敌敌畏0.40毫升,加水1 000毫升混匀后诱杀。螨类主要危害菌丝,发生时可用20%三氯杀螨醇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杀。

猜你喜欢
棉籽壳玉米粉鲍鱼
不同发酵处理对玉米粉加工特性及淀粉粒结构的影响
人生的鲍鱼
鲍鱼红烧肉
掺玉米粉的豆粕咋鉴别
改良玉米粉的综合利用及研究进展
鲍鱼有什么营养价值
棉籽壳质量对平菇熟料栽培的影响初探
棉籽壳饲用现状研究
新西兰地震震出上万只超级大鲍鱼
普通玉米粉、糊化玉米粉对蛋糕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