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夏季闲置的蔬菜大棚和菇房栽培猪肚菇*

2012-08-15 00:53牛贞福国淑梅
食药用菌 2012年6期
关键词:床架棉籽壳猪肚

牛贞福 国淑梅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园林技术系,济南 250100)

猪肚菇 (Clitocybe maxima)又名大杯蕈、大柄伞、笋菇、大漏斗菇等,子实体群生或单生,淡黄色,肉质肥厚,菇柄粗,口感如竹笋般清脆、如猪肚般滑腻,故而得名。猪肚菇营养丰富,其菌盖中含粗蛋白26.4%,纯蛋白含量高达18.5%,子实体蛋白质含量与香菇、金针菇相当,高于木耳、松口蘑等木腐菌;已检测出有16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及其组成比一般菌类更接近于模式蛋白;菌盖中的蛋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其他菌类,与鸡蛋相近。猪肚菇是国内近年新开发的重要珍稀食用菌类之一。

猪肚菇是一种在夏秋炎热季节自然界分布较广的土生性木腐菌,属偏高温型,宜在自然气温23~32℃的5月中旬至10月下旬栽培。猪肚菇栽培原料来源广泛,品种抗逆性强,实施人工培育,对丰富食用菌周年生产的品种结构组配,拓宽食用菌栽培资源的利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栽培场地选择

可选择土质肥沃、保水性能好的夏季闲置蔬菜大棚、双孢蘑菇菇棚等作为出菇场地,也可在林地搭建荫棚出菇。

1.1 室内出菇场地

(1)闲置蔬菜大棚。蔬菜大棚外层要加稻草或其他遮阳物,使棚内达到 “三阳七阴”的遮挡效果。使用前先将菇棚内外打扫干净,杜绝杂菌、虫源。菇床整理成宽100厘米、高15厘米、长度不限的小畦,每畦用竹条、农用薄膜搭建成小拱棚。

(2)闲置双孢蘑菇菇棚。可直接利用闲置的双孢蘑菇床架出菇,也可另搭建床架。搭建的床架宽120厘米,层距60厘米,下层距地面30厘米,顶层距棚顶130厘米,床架间距80厘米。

出菇前,室内应用气雾消毒剂消毒,并喷洒25%的菊乐合酯1 000倍液杀虫。

1.2 室外栽培场地 在林地可用遮阳网搭建高2米、遮阳度70%的荫棚。每667平方米撒生石灰25千克进行表土消毒,然后翻晒、耙平,作宽1.2米、深20厘米、长度因林地而定的畦。场地四周开排水沟,沟深30厘米。沿每畦两侧插弓形竹片,竹片之间间隔90厘米,弓的最高处距畦面180厘米,竹片上盖塑料薄膜。畦面撒石灰粉消毒备用。

2 栽培管理技术

根据猪肚菇的生长特点,一般采用菌袋发菌,菌丝长满后脱袋覆土出菇。利用蔬菜大棚与蔬菜轮作是很好的栽培方式,也可以在菇房内搭架床栽,无论采用哪种栽培方式,都需要覆土。

2.1 栽培季节 猪肚菇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为26~28℃,属偏中温型;子实体发育温度23~32℃,属高温型。因此一般安排在3~5月制袋,6~10月出菇。

2.2 培养料配方 猪肚菇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能力较强,人工栽培对生长营养源无专性要求,可选择杂木屑、棉籽壳为主要培养料,另配加米糠、麸皮、大豆饼、棉籽饼和玉米粉等辅料。

配方 ①:棉籽壳 40%,杂木屑 40%,麸皮18%,蔗糖1%,石膏1%。配方②:棉籽壳40%,杂木屑40%,麸皮14%,玉米粉4%,蔗糖1%,石膏1%。配方③:杂木屑39%,棉籽壳39%,麸皮20%,糖1%,轻质碳酸钙1%。配方④:杂木屑50%,稻草28%,麸皮20%,蔗糖1%,轻质碳酸钙1%。配方⑤:杂木屑39%,棉籽壳34%,麸皮22%,玉米粉 3%,蔗糖 1%,轻质碳酸钙1%。

2.3 装料、灭菌、接种 先用清水将棉籽壳、杂木屑调湿,然后将麸皮、玉米粉、轻质碳酸钙、石膏等辅料与预湿的主料混合拌匀,再溶入蔗糖,含水量控制在65%,pH值调至7.5~8.0,装入17×33×0.005(厘米)聚丙烯栽培袋,及时灭菌。

采用常压灭菌,待锅内温度升至100℃时,保持8~12小时。将冷却的料袋置于接种箱内,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

2.4 发菌管理 将接好种的菌袋置于温度为25~28℃,空气相对湿度60%~65%的环境下发菌。菌丝培养阶段,前期关闭门窗,避免室内温度波动幅度过大;后期应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培养过程中,分别于菌丝长至袋长的 1/3、4/5时进行2次检查,剔除污染或生长不正常的菌袋。一般40~50天菌丝可长满袋。

2.5 覆土方式 菌丝长满袋10天左右,气温稳定在20℃以上时便可开袋覆土出菇。覆土材料要求用清洁、疏松的菜园土或田土,土粒直径为1.5~2.0厘米,先曝晒数日至发白,然后用水调节土粒湿度,再喷5%甲醛,盖上塑料薄膜熏蒸48小时后,掀膜待药味散尽,备用。可采用脱袋覆土、袋内覆土和分段出菇3种方式。

(1)脱袋覆土。菌丝长满袋时,将无污染的菌棒脱去塑料袋后排放在整好的畦或床架上,菌棒间隔2~3厘米;然后覆3厘米厚的土,填土时先填周边,后填中间,先填细土后填粗土;喷水保湿,并对菌棒露出的地方补覆土。若菌棒排放过密,会发生 “串菌”现象,以致养分过度集中,形成单重500克以上的大型菇朵,不适应市场需求。脱袋覆土的产量虽较高,但菇体大小不均,大菇较多,不利于包装、销售。

(2)袋内覆土。将长满菌丝的菌袋整齐地竖立在地面或床架上,在打开的袋口处覆厚度约3厘米的土,卷下高于覆土的塑料袋,然后喷水保湿,但要防止袋内积水。袋内覆土产量较脱袋覆土略低,但菇体大小均匀,且管理方便,省工省时,适于规模化生产。

(3)分段出菇。袋内覆土在出第一潮菇时菌棒养分充足,出菇整齐,朵形好,商品价值高;随后袋内养分不足,出菇不齐、朵形变劣,商品价值低。采用分段式出菇则有利于对菌棒剩余养分的充分利用,其方法是:在袋内覆土的第一潮菇采收后,再采用脱袋覆土及菌棒无间隙排放的方式,使菌棒间 “串菌”集中养分,以提高出菇后期的产量和质量。

2.6 出菇期管理

(1)温度管理。出菇期要求菇棚 (房)内气温保持在23~32℃。温度过低,可通过早晚关闭菇房门窗,盖严薄膜等保温,中午需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并结合喷水管理;气温过高,则要早晚开门窗通风降温,中午关闭门窗以防止外界热空气进入,还可采用空间喷水等措施降温。

(2)水分管理。通过覆土层喷水调节土层湿度。覆土后10~15天,土面上就会冒出棒形原基,随着子实体的生长发育,逐渐增加喷水次数。喷水量根据菇的大小、覆土的湿度和气候情况而定,菇多多喷、菇少少喷;晴天多喷,阴天少喷。菇棚内相对湿度要保持在80%~90%。

(3)光照管理。可通过增减棚顶覆盖的遮阳物厚度及门窗是否加挂黑纱等措施来调节光照。盛夏时节光照强,应加厚覆盖物;初夏深秋时则应摊薄覆盖物,增加光照,提高温度。

(4)通风管理。用闲置蔬菜大棚作出菇场地时要加强通风管理,当原基形成露出土壤表面时,应掀开薄膜加大通风换气和光照强度,确保子实体正常生长。

2.7 采收 子实体八九分熟,呈漏斗状,边缘内卷,孢子未弹射时及时采收。采收前一天应停止喷水,采收时紧握菇柄基部,轻轻旋起,将入土的部分一起拔出,以避免菇柄在土中腐烂而招致病虫为害。及时清理菇体的带土部分,防止泥沙沾脏菇体其他部分而影响销售和食用。

2.8 转潮管理 子实体采收后,要将采菇穴用土填平,停止喷水,降低土层含水量,改善通气状况,促使菌丝尽快恢复生长。3~5天后重新喷水,保持土层湿润,直至下潮菇发生。喷水时注意通风,不能喷闷水,水不能灌入菌丝内。整个生育期可采收3~4潮菇,每潮间隔20~30天,总生物学效率可达80%~120%。

3 病虫害防治

3.1 病害预防 猪肚菇的栽培季节正值高温,该菇虽有较高的抗逆能力,但在菌丝生长阶段,要重点防治各种霉菌侵入培养基造成污染。出菇阶段由于死亡的菌丝、残存菇脚和菇蕾很容易遭受绿色木霉侵害,因此每次采收后应及时清洁菇床。

3.2 虫害防治

(1)出菇前。菇棚周围在栽培前要彻底清洁,并用800倍敌百虫溶液均匀喷洒一遍。在室内密闭条件下,每立方米空间用2~3片磷化铝熏蒸,以消灭室内虫源,门窗、通风孔等处要布设60目的细纱网,防止菇蝇、菇蚊等成虫入室为害。于室外种菇,要清除栽培场地周围的杂草,并用250倍敌百虫溶液喷洒土壤和场地周围。

(2)出菇期。子实体生长阶段,重点防治各种虫害,如各类菇蝇、菇蚊等。可用灯光诱杀,或在采收后喷洒50%二嗪农乳油1 200倍液,或40%辛硫磷乳油1 500倍液杀虫,必要时可喷洒25%菊乐合酯1 000~2 000倍液进行防治。

猜你喜欢
床架棉籽壳猪肚
猪肚鸡要上市
玻璃体切除术后体位眼孔床架的研制及应用
蜂蜜的妙用
棉籽壳质量对平菇熟料栽培的影响初探
棉籽壳饲用现状研究
用旧原木床架DIY制作花架
人太消瘦喝猪肚汤
KD407:悬挂器
棉籽壳作为绵羊饲料营养特性的研究
凤头猪肚豹尾说“白传”——读《白水田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