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丽娜 袁 滨 张金文 张志鸿 赖碧梅 赖志斌
(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 漳州 363005)
毛木耳 (Auriculariapolytricha)又名构耳、粗木耳、黄背木耳、白背木耳,属木耳科木耳属,素有“树上海蜇皮”之美称,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福建省漳州市生产白背毛木耳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是国内白背毛木耳的主产区。
漳耳43-28是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94年12月从台湾引进栽培的毛木耳43中大量采集朵形大、耳片厚、耳状优良的菌株,进行组织分离、多次纯化、定向选择而育成的品种。漳耳43-28经过农艺性状、产量对比,品质检测、抗性鉴定、DNA指纹分析,表明其不同于出发菌株,主要性状明显变优,是一变异新品种,于2012年3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据福建省漳州市农业局统计,2011年漳州白背毛木耳栽植1.6亿袋,干品产量11.30万吨,年出口量占全国的90%,产值高达3.34亿元。其中漳耳43-28用种量占70%以上。现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制种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1 菌丝体 菌丝洁白、均匀、生长健壮、爬壁能力强,随着菌龄延长,菌丝会分泌色素,使培养基出现茶褐色斑块。
1.2 子实体 子实体胶质,耳片初期呈杯状、粉紫色,后慢慢形成耳形、浅圆盘形或不规则形,耳片颜色逐渐变深为紫黑色,晒干后为黑色,背面有白色纤毛。成熟耳片大、厚,单朵耳片横径平均为24.04厘米,纵径为9.54厘米;厚度平均为1.3毫米。基部有明显皱褶,新鲜时软,干后收缩。
2.1 营养要求 毛木耳属于木腐菌,菌丝对木质素、纤维素的分解能力较强。袋料栽培主料用木屑、棉籽壳,辅料为麦皮、米糠、轻质碳酸钙或石膏等。
2.2 环境要求
(1)温度。菌丝在10~35℃下均能生长,以25~28℃为适;子实体13~32℃均能形成、生长,适宜温度为18~23℃。
(2)水分。生长发育要求有较高的湿度,菌丝生长时的培养基含水量约60%,发菌阶段空气相对湿度宜在75%左右,出耳时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在空气湿度较高情况下,原基能较快地形成子实体,出耳期遇干燥环境耳片很快干缩。
(3)光照。在菌丝生长阶段不需光照;出耳时需要有散射光;黑暗环境下不能形成子实体,光线对毛木耳的原基生长具有诱导作用。
(4)空气。漳耳43-28是好氧型真菌,无论是发菌期还是产耳期都应加强通风换气。氧气不足,影响耳基开片。
(5)酸碱度。菌丝在pH值为4~7时均可生长,最适为6~6.5。
3.1 母种生产 母种使用PDA培养基,25~28℃培养箱暗光培养12~15天可长满。母种要求菌丝洁白,无污染,健壮,爬壁能力强。
3.2 原种、栽培种生产
(1)精选原料。漳耳43-28原种、栽培种使用的原料为杂木屑、棉籽壳、麦麸、轻质碳酸钙等。应选用新鲜、干燥,色泽正常,无霉烂、无结团、无异味、无杂物的原料。
(2)培养料预处理。棉籽壳预先浸泡12小时以上,木屑堆积放置1~2个月。木屑要提前过筛,筛除木块和坚硬尖刺木条。
(3)配制、装瓶。原种、栽培种配方为:棉籽壳30%,木屑50%,麦皮18%,石灰1%,碳酸钙1%。含水量约60%。判别含水量方法为用手紧握培养料,手指间出现水渍似滴非滴。灭菌后pH宜维持在6~6.5。原种和栽培种使用750毫升的玻璃瓶,装瓶时料要下松上紧,装料量以装至稍低于瓶颈为宜。
(4)灭菌。原种、栽培种培养基配制后应在4小时内进灭菌锅。这一过程时间越短,越能保证灭菌质量和培养料质量。放置时间越长,尤其是夏季高温季节,培养料中的丰富养分和适宜的含水量会致使大量微生物生长,发生酸败,不仅影响灭菌效果,还会影响菌种的萌发和生长。菌种瓶在1.8千克/平方厘米压力下高压灭菌2.5小时或常压100℃下灭菌10~12小时。
(5)无菌接种。灭菌完毕后,待料温冷却至30℃左右时及时接种。接种室、接种箱在接种前要彻底打扫干净。接种室或接种箱应采用紫外线或药物熏蒸消毒,消毒后即可进行接种。
(6)原种、栽培种培养。在接种后5~7天将温度调至28℃,菌种块会迅速萌发、定植、吃料,然后再将温度调至25℃培养至满瓶。培养室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5%以下,避光。早、晚各通风换气一次,每次约半个小时。
原种一般35~40天满瓶,栽培种30~35天可走满菌丝。菌种培养过程需经3~4次严格检查,在使用之前还需严格挑选,剔除污染、菌丝稀弱、生长不正常的劣质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