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头菇长袋层架式栽培技术

2012-08-15 00:53洪金良
食药用菌 2012年5期
关键词:墙式猴头菇菌棒

洪金良

(浙江省常山县天乐食用菌研究所,常山 324200)

猴头菇是一种高档的食、药兼用菌,自古以来有 “山珍” 的美誉。据 《中国药用真菌》 《中国药用孢子植物》《常用抗肿瘤中草药》等文献资料记载,猴头菇 “性平,味甘,利五脏,助消化”,它所含氨基酸成分为溃疡的愈合、胃粘膜上皮的再生和修复提供了必要的原料,并具有滋补强壮的功效[1]。我国学者研究发现,猴头菇多糖对食道癌、胃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浙江省常山县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大规模栽培猴头菇,主要栽培方式为墙式瓶栽和袋栽。墙式瓶栽,出菇期疏蕾、采菇、采后料面清理较费工,生产结束又要挖瓶料;墙式袋栽,一般用短袋,料长16厘米,一头袋口出菇,优质菇比例不是很高。两种墙式栽培,单袋 (瓶)装料少,产量低,在用工工资不断上升的情况下,经济效益不佳。为摆脱困境,近年来,常山县采取长袋层架式栽培,平均单袋产干品95克,取得了较好效益。

1 品种选择

栽培品种选择当地主栽品种 “猴头99”,其具有菌丝抗逆性强、生长健壮,菇形圆整、结实,单菇较重等优势。

2 栽培季节安排

猴头菇是一种中温发菌、低温恒温结实型菌类。菌丝正常生长温度为10~34℃,最适为22~24℃。高于30℃时,菌丝生长缓慢且易老化,35℃以上停止生长[2]。子实体生长温度为12~24℃,最适温度为16~20℃。高于25℃,生长快且易泛黄;低于10℃,子实体变红。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南方自然条件下,秋栽在9月上旬接种,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出菇;春栽在1月接种,加温发菌,3~4月出菇。

3 料棒制备

3.1 培养料及配方 猴头菇是一种木腐菌,能将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等高分子糖类物质分解为简单的葡萄糖后吸收利用。用于栽培的材料有棉籽壳、金刚刺酒渣、木屑、木薯渣、甘蔗渣、玉米芯等,其中以棉籽壳和金刚刺酒渣为主的培养料栽培猴头菇产量较高[3]。辅料中可添加麦麸、米糠、蔗糖等营养成分较高的物质。培养料主要配方:①棉籽壳83%,麦麸15%,蔗糖1%,石膏粉1%;②棉籽壳63%,木屑10%,棉饼8%,麦麸10%,玉米粉8%,石膏粉1%;③金刚刺酒渣80%,麦麸10%,米糠8%,过磷酸钙2%。配方中含水量63%~64%,即料水比1∶1.35~1.4[4],pH自然。猴头菇菌丝生长适合偏酸性环境,培养基经过灭菌酸度下降,一般较为适宜,但拌料时不能加入石灰。

3.2 装袋 将搅拌均匀的培养料用装袋机装入规格为12×55×0.005(厘米)的聚乙烯袋内。装料要求松紧均匀一致,且稍实些,用塑料绳扎袋口,料棒长约42厘米。

3.3 灭菌 常压灭菌较好,且最好在5小时内温度上升至100℃,温度达100℃后,保持14小时以上。灭菌结束后冷却2小时左右,待料温降至60℃,趁热搬出,排放在洁净干燥的阴凉处或接种室内继续冷却。

4 接种

当料温降至28℃以下时接种,接种要在无菌室或接种箱中严格按无菌操作要求进行。接种时,先在料棒的一侧用打孔器打3个接种穴,穴直径1.5厘米,深2厘米,然后用菌种块塞住穴口。接后及时用3.5×3.5(厘米)的胶布封贴或外套袋。一般每瓶栽培种接18~22袋。

5 发菌管理

接种后立即把菌棒搬进事先消毒的发菌室培养,放在层架上,每层床架叠放3层菌棒。发菌室必须洁净、干燥,且要能防止虫、鼠入室。发菌过程中,室温控制在21~25℃,菌丝生长浓密。10天后菌丝在接种穴四周蔓延3~5厘米,此时要翻堆,并将胶布撕开一角以利透气,促进菌丝生长;同时挑拣杂菌,废弃污染较重的菌棒。25~30天菌丝可长满袋,转入出菇管理。

6 出菇管理

将发满的菌棒搬入经消毒的菇房出菇。层架一般高2米,设5层,每层高35厘米,层架之间留80厘米操作道,按菇房使用面积测算,每平方米一般能放菌棒66袋。排场时,撕掉胶布,挖除接种穴上的老菌块,将菌棒单层横卧在层架上,接种穴向下。出菇期主要管理措施如下。

6.1 温度调节 猴头菇子实体生长发育期间,较适温度为12~22℃。温度偏高时,要及时除去层架上方的塑料薄膜,打开门窗,门窗外挂的草帘也要揭开 (中午太热时,可以关闭门窗);温度过低时,应加强保温,适当密闭层架上方的塑料薄膜,少开门窗 (中午温度较高时开一会),门窗外加厚草帘。

6.2 湿度调控 猴头菇出菇期间,不宜直接向子实体喷水,主要依靠地面和空间加湿,提高空气相对湿度以满足子实体生长发育需要。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必须增加至85%~90%,通过向室内空间喷雾,地面洒水,门口通风处悬挂湿布增湿。若空气相对湿度低于70%,菇体干缩,色泽变黄,甚至会产生光秃无刺的畸形菇;反之,空气相对湿度高于95%时,易造成杂菌污染或子实体霉烂。

6.3 加强换气 猴头菇子实体生长发育期间,菇房空气必须保持新鲜,每天需要进行通风换气。气温低时,中午开窗通风;气温高时,于晚上通风降温。菇房内二氧化碳若沉积过多,浓度超过0.1%时,会刺激子实体基部不断分化、分枝,形成珊瑚丛集状子实体。因此,立体层架式栽培,菇房要设换气扇,必要时作强制通风换气。通风时,切忌让风直接吹向菇体,以免菇体水分蒸发过多,影响正常生长。

6.4 光照调节 猴头菇出菇期间需要散射光,光线不足的栽培场所,应有补充的光源。光照强度以200~500勒克斯为好。直射光对子实体生长有抑制作用,子实体表面失水快,变黄褐色,生长缓慢。但是散射光太强也不行,光照强度超过1 000勒克斯时子实体会变红。

7 采收及采后管理

在子实体7~8成熟,球体基本长足、结实,菌刺长约0.5~1厘米,未弹射孢子前采摘。等孢子完全成熟时采收,会造成子实体肉质松、苦味重且影响下一潮菇的产量。采摘时用手轻轻转动摘下,轻拿轻放,及时冷藏或烘干。采收后的菌棒,须将其接种穴上的残留菇体去掉,以防滋生霉菌及害虫。停水养菌3~4天,使菌丝体恢复活力,积累养分,然后提高菇房空气相对湿度至90%,诱导第二潮菇的原基形成。再经过10~15天,第二潮子实体又可采收。一般每个接种穴可采收3~4潮,生物学效率达到100%~120%。

[1]徐序坤,王 林.山珍猴头菌栽培技术与烹饪 [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0:4.

[2]黄年来,林志彬,陈国良,等.中国食药用菌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741.

[3]徐序坤,王 林.山珍猴头菌栽培技术与烹饪 [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0:20.

[4]胡昭庚.菇农手册 [M].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49.

猜你喜欢
墙式猴头菇菌棒
新型装配墙式质量调谐阻尼器抗震性能研究
夏季高温期香菇菌棒间歇养菌三步走
猴头菇的历史文化溯源与食疗文化*
香菇注水时间怎样掌握
毛木耳不同出耳方式的比较试验
林下猴头菇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
热力管道墙式固定墩设计探讨
香菇菌棒开放接种新技术
猴年吃点猴头菇
灰树花菌棒第二潮菇春季出菇催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