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西食用菌的特色品种与特色园区

2012-08-15 00:53黄良水
食药用菌 2012年5期
关键词:常山县开化县常山

黄良水

(常山县食用菌办公室,浙江 常山 324200)

浙西地处浙、赣、闽、徽四省通衢要地,自古人杰地灵,物产富饶,而食用菌是农村经济中的一个主导产业。

浙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有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光温充足、降雨丰沛而分配不均等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在16.3~17.4℃,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 650~1 877毫米,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为食用菌的生长和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悠久的历史孕育出灿烂的浙西菇文化。在历史上,开化县农民很早就开始土法培植香菇、黑木耳。据 《开化林业志》记载:1929年,开化县选送的香菇在首届西湖国际博览会上荣获一等奖。改革开放以后,食用菌如雨后春笋般地在浙西崛起。

1 开化黑木耳

20世纪60年代之前,开化香菇、黑木耳以自然繁衍、野生采摘为主。1971年,开化县林场成立食用菌生产组,开始人工接种生产黑木耳;1983年,引进桤木种子为发展黑木耳生产培育耳材资源;1984年,开始推广袋料黑木耳生产;1985年,开化县经济开发中心与香港永德信公司合作,创建浙江省开顺开发有限公司,从日本引进灭菌、培养、检测等菌种生产设备96套,香菇母种10个品系,产品出口日本、香港及东南亚各国;1999年,开化县起草制订 《开化黑木耳》浙江省地方标准;2000年,钱江源牌开化黑木耳被认定为 “浙江名牌”农产品;2002年,开化县被命名为 “中国黑木耳之乡”;2005年,“开化黑木耳”成为国家原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准许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原产地地理标志”;2006年,开化黑木耳被评为“浙江名菇”。

2 常山猴头菇

1979年,常山县微生物厂引进猴头菇菌株,经紫外线诱变,成功选育出 “常山猴头 99号菌株”;1983年,常山猴头菇逐步形成规模生产。1984年10月15日,浙江省供销社联合社、浙江省食用菌协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举办了 “常山猴头菇”品尝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济慈,全国政协副主席费孝通,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夫人王光美,陈云夫人于若木,知名人士汪洋、艾青、董寿平、谢芳,以及浙江省领导人王芳、薛驹等参加了品尝会;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浙江日报》以及香港 《新晚报》 《大公报》等媒体多次宣传报道 “常山猴头”,严济慈题词“常山猴头、浙江一宝”;溥杰题赠“宫廷名菜、山珍猴头”。从此,常山猴头菇驰名中外。1987年1月20日 《人民日报》报道:“常山猴头产量七百五十吨,是我国继银耳、黑木耳之后第三项食用菌产品在国际上夺魁。”1987年,常山县微生物总厂承担的 “常山99号猴头菌株选育及推广”科研成果荣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常山江牌猴头罐头、干品荣获 “商业部优质产品”称号;1994年,浙江蕈尔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 “复方猴头冲剂”获国家发明专利;2002年,常山县起草制订 《无公害猴头菇》浙江省地方标准;2006年,常山猴头菇被评为 “浙江名菇”。2009年,浙江省常山宝新果蔬菌有限公司研发的 “猴头菇茶及其制备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11年,常山县柚缘食品有限公司研发的 “猴头菇鲜味素的制作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3 江山白菇

1985年,常山县开始引进金针菇品种,并试栽成功。1986年,常山县微生物总厂与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合作的 “金针菇高产栽培及其加工技术开发”项目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选育出了适宜加工罐头的黄色金针菇新品种 “851”,通过 “分户栽培、就地收购、定点加工、集中销售、盈利分成”的办法,形成了以常山县微生物总厂为龙头,以乡镇企业加工厂为支柱,以农村专业户为基础的宝塔型联合体,初步实现科研、供应、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体系。从此开始称之为 “增智菇”、“绿色食品”的金针菇得到迅猛发展,江山市、开化县、衢江区等地的金针菇生产悄然兴起。1986年,“金针菇商品化生产推广应用”荣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87年,常山江牌金针菇罐头荣获 “浙江省优质产品”称号;1989年,“金针菇高产栽培及其加工技术开发”项目荣获国家星火三等奖、浙江省星火集体二等奖,常山江牌金针菇罐头荣获商业部优质产品奖。1991年,常山、江山等地的黄色金针菇发展达到了高峰。

1989年,开化县华埠镇的农民开始将菌袋外运至杭州出菇管理,开辟了菌袋外运生产的先河。开化县推行的 “分段生产、跨区经营、现采鲜卖”的外出种菇模式,扩大了产地市场容量,方便产品就地销售,解决了菇农卖菇难的问题,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为了满足外贸出口的需要,常山、江山先后从日本引进白色金针菇品种,1992年在浙西地区开始建立白色金针菇生产基地,逐步跨入白色金针菇发展时代;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模式也从加工带动型逐步过渡到市场带动型。

1996年,“江山白菇”通过浙江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1997年,江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主持的 “江山白菇的选育研究及推广应用”研究项目荣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年,江山市起草制订 《江山白菇》浙江省地方标准;2001年,江山市被命名为 “中国白菇之乡”;2004年,“江山白菇”通过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2006年,江圣牌江山白菇被评为 “浙江名菇”,荣获 “浙江名牌产品”称号;2006年,修订 《无公害江山白菇》浙江省地方标准。常山、江山、开化等地科技人员联合实施的 “高产优质金针菇新品种的选育与应用”项目,荣获2008—2010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三等奖、2010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2004年,江山、常山、开化等地开始建设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基地。2009年,浙西金针菇再生法工厂化生产企业迅速发展到30家。2011年,浙江利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日产2万瓶金针菇的自动化瓶栽生产线投入生产,成为浙西食用菌的一个新亮点。

4 珍稀食用菌

2001年,江山、常山等地先后引进秀珍菇品种,开始建设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基地。秀珍菇外形悦目,口感清脆,风味独特,迅速成为浙西食用菌中的一朵奇葩,生产规模异军突起。常山县天乐食用菌研究所相继开展了周年栽培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设施化栽培技术和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等系列研究,其中 “猴头菇 (金针菇)—秀珍菇周年栽培技术研究”项目,荣获2004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和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4年,常山县起草制订 《无公害秀珍菇》浙江省地方标准;2006年,常山江牌秀珍菇被评为 “浙江名菇”;2008年,“秀珍菇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推广”项目荣获衢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修订《秀珍菇生产技术规程》浙江省地方标准。

近年来,珍稀食用菌品种在浙西一带也取得了长足发展,涌现出竹荪菌粮共育技术、金福菇废菌糠栽培技术、大球盖菇稻菇轮作技术、桑枝黑木耳栽培技术、灵芝短段木栽培技术、“耳-稻”轮作技术,以及海鲜菇工厂化袋栽技术等。

5 常山县食用菌特色园区建设

2001年,常山县通过企业、人才、资金等要素的集聚,开始建设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区。园区借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以食用菌栽培、加工、市场为核心,以大力引进农业高新技术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为重点,走食用菌产业化集聚之路;建立了“产业化集聚、专业化分工”的运作机制;改造了传统食用菌运作方式;探索了食用菌的产前、产中、产后产业链的配套发展和组织方式;形成了产供销、贸工农、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龙头,带动大批专业户发展食用菌生产,并迅速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块状经济,为食用菌产业化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模式,也为各地如火如荼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树立了一个样板。2007年,园区被中国科协、财政部确定为 “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2011年,园区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认定为 “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猜你喜欢
常山县开化县常山
“同题赛场”走进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二)
拔野葱
常山和常山碱的药理作用及减毒研究进展△
学生作品展
让评论在县级纸媒有效落地响亮发声——以《今日常山》为例
常山县图书馆推动有声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踏遍青山人未老——记开化县林场退休职工、全国绿化劳动模范余贵顺
优胜选手来自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华埠镇中心小学
衢州市常山县天马一小
常山县天马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