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食用菌产业园区的状况分析

2012-08-15 00:53徐建俊王亚军蒋洪纯李智佳徐永清
食药用菌 2012年5期
关键词:达州市产业园食用菌

徐建俊 李 彪 马 杰 王亚军 蒋洪纯 李智佳 徐永清

(1.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四川 达州 635000;2.达州市财政局,四川 达州 635000)

为了摸清四川省达州市现代农业园区的食用菌产业建设与发展现状,了解园区食用菌产业生产存在的问题,我们从规划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投入机制、招商引资、品牌建设、科技支撑等方面对各园区食用菌产业发展进行调查,并提出未来产业发展的措施建议。

1 发展成效

1.1 政府资金投入逐渐加大 达州市的大竹县、通川区、渠县、宣汉县和万源市,都在其现代农业园区设立了食用菌产业基地。近几年来,各县市政府逐渐加大投入,推进产业园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截至2012年6月,全市共完成现代农业园区食用菌产业政府投入10 470万元,其中大竹县500万元、通川区1 100万元、万源市140万元、渠县130万元、宣汉8 600万元,用于改善现代农业园区食用菌产业基地的沟、渠、路和大棚等基础设施建设。

1.2 与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的融合度越来越高 目前,大竹县有金茂食用菌、晨曦食用菌和金满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3个;通川区在蒲家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成立了鸿源食用菌菌业和建斌川专业合作社2个;渠县在三板乡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成立了达州市惠民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渠县金山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万源市在竹峪、永宁、康乐、丝罗、罗文、八台和茶垭建立了示范园区,在竹峪、八台和茶垭成立了3个专业合作社;宣汉建成方斗现代食用菌产业园区,组建了山荣、旭泰、明龙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双方、天丰菌业开发有限公司。

1.3 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区初具规模 达州市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区已初具规模。其中,规模最大的宣汉方斗现代食用菌产业园区规划面积3 000亩 (1亩≈667平方米,下同),已建成面积1 000亩,划分为8个小区,分为核心示范区、产业示范区和物流综合区等功能区域;通川区蒲家镇的食用菌产业园区占地达80.5亩;万源市食用菌产业园区共有7个,比较分散,园区总规划面积为80.2亩,已建成77亩;大竹县食用菌产业园区实现了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结合,食用菌产业成为该县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产业。

1.4 食用菌产业园区辐射带动、助农增收效果显现 宣汉方斗现代食用菌产业园区带动周边600户农户参与食用菌种植,园区内工人月平均工资为1 500元;万源市7个食用菌产业园区,辐射带动农户1 341户,园区内工人月平均工资为1 400元;大竹县以竹北乡、竹阳镇等乡镇为中心的食用菌发展基地,辐射带动农户1 000户,园区内工人月平均工资为1 600元;渠县辐射带动周围3个村150余户农户种植食用菌,园区内工人月平均工资为1 450元;通川区鸿源菌业辐射带动农户550户,园区内工人月平均工资为1 600元。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食用菌产业基地对农户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大,为当地农民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户的增收致富。

2 发展措施

2.1 加强领导,科学规划 各地政府都十分重视食用菌产业园区发展,加强领导,提出高起点、高水平、高品位规划设计的要求,在产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品牌建设、体制创新上狠下功夫,力争建成设施配套、技术领先、品位高雅的食用菌产业园区;要求相关部门和单位密切配合,加快推进,按照 “品种抓特色,基地抓规模,上市抓品牌”的原则,打造具有达州市特色的食用菌产业园区。

2.2 政府引导,合作发展 食用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的沟、渠、路、电由政府建设,政府引导业主在园区内流转土地进行标准化生产,地面生产性建设由业主按标准进行,同时坚持 “互惠共赢、合作发展”的理念,创建良好的投资环境,引导企业或专业合作社进行食用菌生产。各产业园区都引进或建立了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园区内按功能配备制种区、接种区、生产区、仓储区、市场交易区等,实现食用菌产业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自主经营,大都推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技术、统一质量、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分户生产、分户管理的 “六统二分”高效生产经营方式,进行工厂化集中生产菌包,农户分户出菇管理,降低了种植成本和风险,提高种植效益,带动周边成千上万的农户按照食用菌操作规程进行生产,达到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持续稳定增收、生态良性循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3 强化科技,注重人才培养 食用菌是一项技术性强、高风险、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必须强化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各食用菌产业园区为推动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大力推行 “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去”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 “院 (校)县合作”和 “县县合作”方式,聘请食用菌强省和省市优秀专家进行现场技术培训;派种植大户和业务部门的技术员参加省有关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业主直接与食用菌专家联系,或去省外乃至国外考察学习食用菌生产技术。

2.4 认真示范,建立品牌 各食用菌产业园区依托园区基地优势,负责各地食用菌产业技术推广和营销工作。一是对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试验示范。二是结合当地实际,制定食用菌生产技术标准并指导菌农实施。宣汉县结合近年来的生产经验,系统总结形成 《“黄金黑木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宣汉县香菇标准生产技术规程》,确保标准化生产技术覆盖率达100%。宣汉县还强化菌种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完善万亩示范区食用菌产品生产可追溯制度,从源头做到产品身份识别与可追溯。

宣汉县还特别注重品牌建设,大力实施名牌产品战略,积极打造食用菌名优特品牌。以老君菇专业合作社为载体,积极引进企业开展黄金黑木耳分级包装、木耳泡菜、压缩木耳加工等,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北京、成都、重庆、达州等各级农产品展销、推介活动,不断提高 “黄金黑木耳”、“老君香菇”的品牌知名度,打造一批著名商标。宣汉的 “黄金黑木耳”、“老君香菇”两个农产品已获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食用菌基地已经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和产地环境评价工作。

2.5 政策扶持,组织保障 各食用菌产业园区的县 (市、区)委、政府高度重视食用菌产业发展,先后建立食用菌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财政、农办、农业、水务、交通、林业、国土、规划与建设、电力、金融等相关部门对食用菌产业的支持。各产业乡镇高度重视,成立相应组织机构,负责产业规划与实施、宣传发动、科技培训、技术指导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工作。

宣汉县作为四川的十大食用菌产业县之一,县政府连续五年出台了一系列有关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产业发展氛围浓厚。2011年还特别成立了宣汉县现代食用菌产业园区管委会,加强了方斗千亩示范园区的高档次建设与管理。

2.6 加强管理,强化质量 按照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加强了对菌种混乱生产局面的彻底整治;同时加强了对生产单位、供求市场的监管,确保菌种生产质量安全。各食用菌产业园区加强食用菌的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管理,建立了生产档案,从生产到销售建立了全程的可追溯体系,坚决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强化食用菌产品质量的全程监控,确保放心农产品的市场供应。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技术力量薄弱,栽培种类少 现代化的食用菌生产主要以工厂化栽培为主,科技含量比较高。但园区各生产企业配备的技术人员任务繁重,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知识的更新;而业务部门能够开展技术研发和指导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对生产企业无法做到及时有效的指导;目前发展香菇 、平菇等常规食用菌技术基本过关,但对发展杏鲍菇、猪肚菇和蟹味菇等新品种技术非常欠缺。食用菌产业园区栽培种类由最初的仅仅栽培香菇和平菇,逐步发展到以栽培香菇、黑木耳、黄背木耳、平菇、姬菇、金针菇、蘑菇为主,栽培种类在逐年增加,但极少栽培秀珍菇、大球盖菇和杏鲍菇等珍稀菌类;在生产季节和栽培种类的安排上,以中低温型菌类为主,高温型菌类和药用菌更少,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3.2 专业合作社 (或企业)缺乏发展资金 各食用菌产业园区都有专业合作社 (企业),虽然每年政府投入了一定资金进行扶持,但远不能满足改进生产工艺和扩大产能的需要。由于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企业)都是租赁农业用地,虽建有标准化厂房,但没有土地使用证和产权证,无法独立申请银行贷款,国家补助资金有些无法及时到位。食用菌企业早期建设起步阶段,更需要资金扶持,但往往因受制于资金,先进的生产设施不能一步到位,严重影响生产发展和经济效益发挥。

3.3 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慢,利益链接机制不健全 因宣传不够,加上有些专业合作社 (企业)技术保守等原因,农民对加入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不高;同时专业合作社的民主管理、利益链接机制不健全,社员名义上入股,实际上仅收取一些土地租金,很少分到红利,农民从中受益有限,积极性受挫,影响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3.4 食用菌产业园区缺乏深加工产品能力 各地食用菌产业园区在重视发展生产的时候,往往忽视了产品的销售及加工,仅宣汉一个县,每天近80吨鲜菇直接进入市场,由于出菇的波动性较大,导致市场价格起落无常,容易造成菇贱伤农。由于还没有深加工企业,缺乏市场调控能力,产品附加值低,抗市场风险能力弱。

4 发展建议

4.1 领导要进一步重视食用菌产业发展 经过几年的发展,全市初步形成了食用菌产业发展领导关心重视、部门配合支持、社会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但仍存在着宣传发动不够深入,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各食用菌产业区应进一步加大领导力度,充分利用各种途径进行宣传,调动乡镇发展食用菌产业积极性,加强督查督办,让食用菌产业真正成为老百姓的致富产业、朝阳产业和民心产业。

4.2 政府进一步完善持续发展的配套政策 政府应在基地建设、产业发展、财政投入、金融扶持和招商引资等方面完善相关优惠扶持配套政策,推进食用菌产业快速有序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调整财政支农支出结构,继续巩固和完善产业基地补助政策,加大对专业生产大户、专业合作社的支持。

4.3 食用菌产业发展要体现 “三个结合” 把发展食用菌产业与发展现代农业、把食用菌产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把食用菌产业发展与创建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结合起来,以实现食用菌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4.4 探索金融担保、农业保险新机制 由于产业园区的土地基本上是租用性质,建设的生产设施无法办理土地证,无法进行抵押,园区业主急需资金时无法从金融机构进行贷款,使得有些园区设施建好后无法及时利用,造成闲置浪费。因而有必要由政府牵头,探索利用租用土地上的建筑物、设施抵押担保贷款的新机制;由于达州市自然灾害频繁,应积极争取将产业园区及规模化的菇房、菇棚等设施列入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范畴,并对保费给予财政专项资金补贴,解除业主、菇农的后顾之忧。

4.5 整合力量,强化支撑 充分发挥达州职业技术学院、达州市农科所、达州市食 (药)用菌技术创新中心等单位的技术优势,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合力开展人才培养、技术攻关,做好产品加工、包装和储藏、保鲜技术的应用推广,力争在名优菌类种植、病虫害防治、提高效益等方面有所突破。

4.6 开拓市场,创地方特色品牌 食用菌产业园区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资源条件,制定适宜于当地的食用菌生产技术规程,强化食用菌协会、专业合作组织的市场开拓优势,致力于完善市场建设。积极开展农超 (农民与超市)对接、市场对接、产品展销,发展专卖店、直销店、配送、快递等新型营销模式,完善经销网络,拓宽销售渠道,提高经营效益。食用菌生产要严格按照生产环境标准化、投入原料标准化、菌种制作标准化、生产过程标准化、产品加工标准化、包装运输标准化的要求,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加大投入,从策划、宣传、营销等方面入手,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创建品牌,提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抢注一批、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知名品牌,带动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

4.7 加强食用菌资源的综合利用 食用菌产业园区应立足于当地的资源,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副产物,积极探索草腐菌等生料栽培技术;积极创新食用菌菌渣的综合利用途径,利用菌渣生产食用菌、菌渣回田,以及菌渣栽培蔬菜的生态模式,维护生态平衡;开展菌渣复合肥研发与推广,减少废菌渣对环境的污染,提高食用菌产业循环经济效率。

猜你喜欢
达州市产业园食用菌
达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艺初探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川东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以达州市为例
达州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现状调查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