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才
(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8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1]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这一论断深刻地把握了文化与价值体系的内在深层结构,凸显了价值体系在文化发展的核心意义,昭示了价值体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本质规定,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战略地位和意义的新的高度概括,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文化是受价值观引导的体系,价值体系是文化之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性质、基本气质与深层的意义世界。
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是价值观。文化本质上是人们在一定生产方式基础上的社会实践的价值创造,是人的价值观通过社会实践而对象化的存在,包括物质的、制度的和思想的存在。人类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三者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2]663-664这种“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实质上就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一定政治制度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而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本质上就是统治阶级基于对现存社会经济和政治关系自觉反映而构建的包括思想理论、理想信念、精神状态、道德风范等系统化理论化的价值观念体系。其中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3]98统治阶级不仅是物质生产的控制者,而且是制造价值观念的领控者。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和发展其统治,总是极力建构符合自己利益的价值观念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以此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加强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统摄。
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这是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科学揭示和概括。应该说,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本质的部分,是从我们民族5000年文明发展史中,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和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反映,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决定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的所有价值体系中居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决定着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导向。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面旗帜,鲜明地亮出这面旗帜,就是要昭示人们不论社会思想和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如何多样多变,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是决不能动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为我们自觉地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定地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的遵循。
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要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支配和统摄地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思想根基,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决定着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兴衰成败,这是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创设构建、维系保障、引领塑造、发展巩固的意义角度来讲的。从正面讲,毛泽东曾指出:“社会意识形态是理论上再造出现实社会。”[4]210从相反的方面讲,马克思也曾指出:“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5]35前苏东国家因放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改旗易帜,造成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崩溃而引发的社会剧变就是明证。因此,任何社会都有在统治阶级主导下形成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运转、一定的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旧社会的解体往往是以核心价值体系的崩塌为先声,新社会的诞生也往往是以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为先导,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更是要以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和完善为保障。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关系国家的兴衰成败,关系社会的进退治乱。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需要而且必然有一定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强力支撑。同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步也必须有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正确引导和强力支持。
社会主义社会不仅是制度,而且是一整套价值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制度体系与价值体系互为表里的内在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制度化的思想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对于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制度体系具有根本的思想指导、理想凝聚、精神支撑、价值塑造作用,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制度体制、发展模式和目标任务,制约着社会发展的道路和方向,也集中统摄规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价值取向、价值实践和价值创造。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是每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精神源泉,它教化和规范人们的行为,凝聚社会的共识,保持社会的认同,统摄支配着人们的价值创造,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兴国就是要实现民族复兴、国家昌盛、人民幸福。兴国需要先进价值体系作为灵魂来引领、凝聚和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所以是兴国之魂,就是因为它为兴国提供了凝魂聚气的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兴国需要统一的指导思想引领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全党全社会提供了统一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国家发展振兴的“思想之魂”。指导思想是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统一意志和行动,朝着国家振兴发展前景不断奋进的行动指南和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指引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居于统率地位,解决的是我们举什么旗的问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能使全党全社会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把握规律、明确方向、统一意志和行动,使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转化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价值追求,转化为兴国创业的巨大物质力量。
兴国需要共同的理想凝聚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全党全社会提供了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国家发展振兴的“理想之魂”。共同理想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是一个政党的治国理政旗帜,是一个民族凝聚智慧力量奋力前进的动力和向导。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解决的是我们走什么样的道路、实现什么样的目标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涵概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和个人的幸福,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和必由之路,集中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既有客观的必然性,又有令人信服的广泛性和包容性,因而又有着强大的凝聚力、亲和力和感召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导干部群众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就能够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精神上团结一致,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民凝聚和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为国家的振兴发展而共同团结奋斗。
兴国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斗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全党全社会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国家发展振兴的“精神之魂”。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精神的推动和支撑。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风貌和精神状态的问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在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奋进中锤炼形成的、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认同和信守的精神品质和价值追求,已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撑和不竭力量源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最能激励中华儿女锐意进取。坚持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发活力、鼓舞斗志,就能使各族人民始终凝聚在振兴中华的旗帜下,始终保持自强不息、团结奋进、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不断开拓进取,创造伟业。
兴国需要基本的道德规范引领风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全党全社会提供了基本道德规范,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国家发展振兴的“道德之魂”。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基本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发展振兴的道德基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真善美,应当提倡和坚持什么、抵制和反对什么,明确了当代社会作出道德选择、判断行为得失的最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它涵盖了社会风尚、人生态度的方方面面,又贯穿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既有先进性的导向,又有广泛性的要求,是对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应该遵守的基本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法律法规和应该养成的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高度概括。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就能形成维系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道德风尚,使全体社会成员在时代的要求中扬荣弃耻、提升境界,始终保持昂然正气,精神奋发地创业兴国。
[1]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6.
[2]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毛泽东哲学批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