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石柱“三农”新局面

2012-08-15 00:53汪万德李小仪
重庆行政 2012年6期
关键词:莼菜石柱三农

□ 汪万德 李小仪

重庆市石柱县是传统的山区农业大县,也是国定贫困县。农业在石柱的产业结构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特色产业是基础产业、旗帜产业。如何全面、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全市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会精神,加快发展石柱特色现代农业,通过调研,笔者认为从五个方面着手,不断开创石柱“三农”新局面。

一、用新思维谋划农业现代化

石柱山多地少,地多田少,大块耕地少,农业人均耕地少,耕作和灌溉条件差,农业生产条件立体差异大、区域性明显,生产的集约化、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都较低,抗自然风险、市场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十分突出。但同时具备农业生物资源丰富,气候资源独特,生态环境良好等不可复制的农业生产优势条件。石柱的农情决定了农业发展要围绕打 “特色”牌、走“生态”路来运用现代科技、配置现代装备、推行现代管理、培育现代农民,着力推进水、土、技、机、人在农业生产经营中配套;要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依靠农民群众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注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着力建设竞争力强、效益明显的优势产业;要坚持做大总量,注重集约经营,按照质量安全和绿色生态理念创造优质农业、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品牌,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

二、用新目标引领农业现化

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这一特质,决定了山区农业现代化要坚持保障供给,注重特色效益。要注重发展特色主导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提高特色农业综合效益。石柱农业现代化,务必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来加快推进。为此提出,大力构建“3+7”(辣椒、黄连、兔子3个主导产业,烤烟、莼菜、马铃薯、肉牛、中蜂、冷水鱼,林下产业7个高效产业)特色产业体系,打造“一圈三带”(城周休闲观光农业圈,高山原生特色农业带,中山山地集约特色农业带,沿江库区生态农业带)产业格局,进一步提升“中国黄连之乡”、“中国莼菜之乡”、“中国长毛兔之乡”美誉度,成功打造“中国辣椒第一县”。到2017年,形成“113”产业发展格局,即100万亩特色种植基地、1000万头(只)畜禽基地、3个10亿级龙头产业,初步建成武陵山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县。

三、用新载体助推农业现代化

延伸产业链条,扩张产业总量,加快推进农业接二(产业)连三(产业),促进农地集中、产业集聚、生产要素集约形成综合效益,是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做大做优“3+7”特色产业,从面上推进,从点上突破,以“三百工程”(百村百园百企)作为一个有效的载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即百个特色产业专业村、百个规模化养殖园、百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抓“百村百园百企”树立典型、培植示范、打造亮点,加速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百个特色产业专业村,以辣椒、莼菜、马铃薯、烤烟、中药材等产业为重点,大力培育和发展业主、大户,推动特色产业相对集中成片种植,耕、种、收、技、物配套。百个规模化养殖园,以兔子、生猪、土鸡、肉牛、中蜂、土著鱼为重点,提高规模化养殖率。百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加工型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为重点,培育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农业企业,打造年产值5亿级的龙头企业1家,1亿级上的龙头企业5家,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支撑。与此同时,要坚持以农聚人,以人生财,加快推进产业融合,培育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综合利用农业生产、生态、生活、文化休闲等多种功能,丰富产业形态,提高综合效益。重点围绕“一圈一区一线”(环县城一圈、“大黄水”农业综合示范区、旅游观光干线)拓展产业功能,着力打造“莼田风光”、“荷塘美景”、“湖光山色”、“土家美食”等农业农村景观景点,逐步形成集农业生产、农耕体验、文化娱乐、科普教育、生态环保、产品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新格局。

四、用新举措落实农业现代化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重在补好“短板”。山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转型,须在科技、装备、品牌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大力推进。为此,在全县大力实施“四大工程”:一是大力实施科技强农工程。深化县校合作,强化科技支撑,加快建设辣椒、马铃薯、兔子、中蜂、黄连、莼菜等特色产业良繁体系,打造西南地区优质辣椒繁育基地县、西南地区脱毒马铃薯繁供基地县、西南地区良种肉兔繁育基地县,以及全国黄连、莼菜优质种苗繁育场。二是大力实施现代装备工程。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集成和装备配套水平,确保到2017年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0%;同步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农产品冷链物流,打造黄连、莼菜、辣椒国际期货交易平台。三是大力实施品牌创建工程。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到2017年,全县“三品一标一品牌”产地与产品认证新增100个以上,打造石柱莼菜、石柱马铃薯、石柱黄连、石柱兔子、石柱蜂蜜、石柱土著鱼等“石柱”系列农业品牌。四是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工程。围绕实施“三百工程”和“农业示范园区”,努力实现产业基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整村整带推进,同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生产条件。

五、用新机制支持农业现代化

农业的高风险性和弱质性,需要支持和呵护,需要机制创新而注入不竭动力。要创新领导机制,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建设工作,认真作好产业规划,指导乡镇优选1~2个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加以大力发展,并推行目标考核。要创新投入机制,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并力争做到每年增加20%,用于农业现代化建设;建立健全土地流转交易服务体系,为城市资本、民间资本投入农业提供便利,确保项目顺利落户、农民受益。要创新基层农业服务机制,推行乡镇主导产业核心技术员“1+1”配备制度,即各乡镇所发展的每一项主导产业都要落实1名工作人员专职从事技术培训、指导和服务;鼓励、支持种养业领域的企业、专业合作组织配备专职技术员,凡配备足够数量、符合资质条件专职技术员的,同等条件下优先享受产业项目扶持政策。

第一,为进一步完善我县马铃薯产业体系,加快马铃薯产业现代化,县农委积极向市农委申请项目,获得了市农委的支持,将2013年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试验部分任务交于我县完成。2012年12月21日,县农委在悦崃镇新城村举办了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重庆试验站石柱试验点培训会,到场薯农多达300余人,2013年试验正式启动。培训会上,县农委农艺师为薯农详细讲解了技术要领,并解答相关政策。通过培训动员,薯农参与积极性大增。会后,县农委将政策配套的农资发放给了所有参与项目的薯农。薯农表示,有信心完成试验任务。

第二,石柱县紧紧围绕“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基础、提升水平”烟叶工作中心,坚持以现代烟草农业为统领,以优化结构为中心,以标准化生产为抓手,以切实维护烟农利益为重点,统筹推进烟叶生产和“烟草惠民工程”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全县烤烟生产呈现出“七增一降”特点。“七增”:一是种烟农户增加——由去年的1881户增加到2044户;二是户均规模增加——由去年的18.6亩增加到20.4亩;三是亩产量增加——由去年的106.42公斤增加到141.04公斤;四是亩产值增加——由去年的1790.89元增加到2884.27元;五是收购量增加——由去年的81941担增加到117531担;六是户平收入增加——由去年的3.66万元增加到5.88万元;七是烟叶特产税增加——由去年的1516.8万元增加到2643.8万元。“一降”:下低等烟比重下降——有去年的12.37%下降到9.86%个。烤烟产业在地方经济中的贡献日益显现。2013年,我县将以现代烟草农业为统领,以烟叶基地单元建设为载体,以卷烟品牌需求为导向,按照“稳定规模、提升品质、优化结构、强化基础”的要求,全力推进烟叶生产规模华、标准化、信息化,狠抓技术到位,大力提升烤烟产业发展水平,促进烤烟工作再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莼菜石柱三农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石柱县莼菜种植现状及引种试验
“绿色”的莼菜
蘑菇石柱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莼菜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初步研究
利川莼菜发展概况及建议
蜀人南迁留遗踪 四川宜宾石柱地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