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纹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教学部,安徽 芜湖 241000)
从经验功能分析《将进酒》的三个英译本
郑纹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教学部,安徽 芜湖 241000)
作为翻译的两大方法,长期以来语言学和文学都分别在各自的领域提出了翻译理论和翻译标准。本文以李白的乐府诗《将进酒》的三个英译本作为语料,运用功能语篇中经验功能的分析方法,试从语言学角度对诗歌的三个译本做具体的对比分析,在对比过程中体现出经验功能对英译的重要性和在翻译过程中的引导作用。
功能语法;经验功能;古诗英译;《将进酒》
经验功能主要是通过“及物性”和“语态”得到体现。其中,及物系统是经验功能在语言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作为一个语义系统,及物性的作用是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分成若干种“过程”,即将经验通过语法进行范畴化,并指明与各种过程有关的“参与者”与“环境成分”。韩礼德把及物系统分为了六种不同的过程:(1)物质过程;(2)心理过程;(3)关系过程;(4)行为过程;(5)言语过程;(6)存在过程[1-2]。
中国古诗,作为中华瑰宝,延承着中国的悠久历史和底蕴深厚的文化。唐诗的杰出代表诗仙李白的诗句经常被后人传颂并奉为经典,其代表作乐府诗《将进酒》措辞铿锵有力,豪放之气呼之欲出,在艺术张力上极具代表性,成为不可多得的佳作而倍受翻译家们的青睐。本文将从功能语言学角度,以语言的经验功能分析作为手段,对李白的《将进酒》的三个译本——Witter Bynner[3]、许渊冲教授[4]和孙大雨教授[5](以下简称为Bynner,许,孙)进行分析,并尝试从纯理功能角度论证经验功能在评估古诗翻译中的作用。
通篇来看,李白的《将进酒》全诗共有12句,38个小句,共有38个过程,其中物质过程27个,心理过程4个,关系过程4个,言语过程2个,行为过程1个。
从整体来看,物质过程所占比例最大,且环境成分较多,结合着经验功能中及物性物质过程的概念——物质过程是表示做某件事的过程(a process of doing),通常表现为,动作者(actor)通过动态动词而作用于目标 (goal)来分析,主要表现为作者“做”的意向,体现出作者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作者开篇便启用了爆发式、力量型的两个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接下来,遣词造句陈述直接,掷地有声,诗歌环境成分几乎在每一句中都有出现,通过对参与者、过程与环境成分的分析可体会作者的文风、信仰及感情起伏。总的来说,通过对诗歌的经验功能分析,作者的意图和内涵意义呼之欲出。
与原诗相较,《将进酒》的三篇英译译文,Bynner、许、孙的译文在前两句中都用了结构相似的排比句,在增强气势的功能上是相似的。不同的是:许、孙的译文在语气上都采取了和原作相同的反问句式,以表达其肯定之意;而Bynner在此却采用了平铺直叙的陈述句。对比原诗及李白诗歌的特征和风格,Bynner译文明显没有表达出原诗所要表现的功能。而把许、孙两者的译文再进行比较,可以清楚的发现:在句法结构上,虽然两者采取同样的反问排比句式;但无疑,孙译无论是从形式、措辞,还是内容,都更接近于原诗。
以“君(1)不见,高堂明镜(2)悲白发,朝(3)如青丝暮(4)成雪”为例。原句包含四个小句(clause),每个小句的及物性过程分别为:(1)心理过程;(2)心理过程;(3)关系过程;(4)关系过程。三种英译文本所表示的及物性过程分别为:
Bynner译 :See how lovely locks in bright mirrors in high chambers,
Though silken-black at morning,have changed by night to snow.
心理过程;物质过程
许译 :Do you not see the mirrors bright in chambers high
Grieve o’er the snow-white hair though once silk-black?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
孙译:White locks are wailed at before bright mirrors in halls high,
For turning at dusk into snowflakes from their morning’s jet black?
心理过程;物质过程;物质过程
三种译文都与原诗形式差别较大,主要集中表现在对“高堂明镜悲白发”的理解和翻译上。分析三种译文发现,虽然三种译文在动作过程中表示的都为心理过程,但在动作的感知者和环境因素上各不相同。在Bynner的译文中,直接舍弃了“悲”的过程,以“lovely locks”来代替“悲”的意义,但实际上造成了翻译空缺。许译文中,动作的感知者是“mirror”,而孙译文为“White locks”。 原诗“高堂明镜悲白发”中,并未直接指出“悲”的主体。归结到底是谁“悲”?这个问题,一般来说,此处应该是指“人”悲,但因诗歌语言的简洁含蓄而造成原诗句的语义模糊,导致翻译瓶颈。然而,暂且不去管原诗句所蕴含的丰富意义,直接从文本上看,“悲”看作是“明镜”“悲”,感知者为“明镜”,现象为“白发”。 从感知者的角度来看,此句可理解为拟人手法,明镜亦有情,为人的苍老而悲;那么,许译更接近于原诗的形式。而在孙译中,用了“White locks are wailed……”的表达方式,“wail”除了表示“哀号,嚎啕”外,还有“(古)哀号着诉说,悲恸地发出(哀号声)”的意思;因此,孙译中的感知者依然是人,为了追求与原诗的对等,用了被动和指代来模糊“悲”的主体,从而向原诗表意结构靠拢。在环境成分中,“高堂”和“明镜”皆是空间成分。但许译中,因“mirror”做了感知主体,故只有“in chambers high”一个环境因素;而孙译中,把“at before bright mirror”和“in halls high”两者都作为空间因素,来表示恸哭者感到悲哀的空间地点。
作为全诗的转折,“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愤懑之后的旷达、乐观、自信的精神和生活信仰,同时展现出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态度。在对该句的翻译中:
Bynner译:Since heaven gave the talent,let it be employed!
Spin a thousand pieces of silver,all of them come back!
物质过程;物质过程;物质过程;物质过程
许译:Heaven has made us talents,we’re not made in vain.
A thousand gold coins spent,More will turn up again.
物质过程;物质过程;物质过程;物质过程
孙译:Heaven hath endowed me with talents certes for good use;
A thousand pieces of gold being scattered’ll come back soon.
关系过程;物质过程;物质过程
原诗中,该句的及物性过程分析为:物质过程;关系过程;物质过程;物质过程。表面上看来,孙译缺少了一个动作过程,因此可能与原诗的形式相差较远。其实不然。该句的重点主要在前半部分,作为诗歌本身的中心思想,对该句结构的分析是必要的。全句的中心在句子的最后——“必有用”,“天生”修饰“我才”,强调个人才能的性质是生来便有的,从而表现了诗人肯定个人能力的乐观、积极态度。三种译文中,Bynner和许译都采用了并列关系的复合小句;而孙译文中只用了一个简单句。在表示“天生我才”的意思上,Bynner用了“gave”,许译选择了“has made”,而孙译采取了“endowed”。单从词汇的语义角度来说,“gave”和“has made”有明显的主动施与的角色意义在里面,而作为收益者的“我”显得被动、消极;而“endowed”本身就含有“天生赋有”的意思,此处,诗人所想要表达的自信,万丈豪情,立刻呼之欲出。再从逻辑关系的角度来说,Bynner和许译用了复合小句,把“天生我才”的意思分开来说,以求得与原诗形式上的对等。然而,在这两个译文中,两句之间是因果关系,译者强调了原因对结果的作用,突出了“必有用”的义务性而不是必然性,与诗人所要表达自信自强,豪情万丈的意境有些许不符。而从结构上,以简单句连结的各部分成分要比复合小句的表达更加紧凑,衔接更自然。
再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的及物性分析为例。原诗的及物性过程分别为:物质过程(关系过程);心理过程;物质过程;行为过程。三者的翻译分别为:
Bynner译:What are bell and drum,rare dishes and treasure?
Let me be forever drunk and never come to reason!
关系过程;物质过程;行为过程
许译:Do not care for bells and drums,rare dishes you take!
I only want to get drunk and never to wake.
心理过程;关系过程;心理过程;物质过程;行为过程
孙译:Banquets with bell-strikings and drumbeats are not by me prized,
But I wish to drink deep always,ne’er sadly sober remain.
物质过程;心理过程;物质过程;关系过程
该句表达了作者对锦衣玉食、荣华富贵的嗤之以鼻,宁醉不醒表明了诗人豁达的态度,同时也包含了诗人对现实的失望之感。在对第一个小句进行分析时,Bynner完全采用了异译的方法,不仅抛弃了“不足贵”的意义,也完全颠覆了原作的形式;在许译中,原诗的物质过程被转化了心理过程,物质过程中动作者为“钟鼓馔玉”(此处还可理解为关系过程),动作者是物而非人,表明了事件的客观性,并依此来说明其“不足贵”的必然。在孙译中,这种必然属性表露无遗。在后面的小句中,从及物性上来看,诗人连作为日常生理活动的“醒”也表现出强烈的消极意愿,足以表明诗人对现实的失望和逃避。不同于其他两者的翻译,孙译被识别者“sober”(在此指代清醒的头脑或神经)被定性为永远不会保留,以一种客观或是诗人刻意的客观来表达诗人的意志与情感。
作为经验功能另一组成部分及研究方法,语态在经验功能与翻译形式对等上也有着重要意义。系统功能语法认为,主动句和相应的被动句所表达的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是一样的。从概念功能来看,上面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所交代的时间和人物关系是一致的。从人际功能来看,它们都表示讲话者要向对方传递某种信息。但是,从语篇功能分析,讲话者的侧重点就有所不同。
仍然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为例。在孙译中“高堂明镜悲白发”被翻译为:“White locks are wailed at before bright mirrors in halls high……”原诗的正常语态为 “高堂明镜”为“白发”而“悲”;而在孙译中除了在及物性过程上发生了变化以外,把“白发”作为动作的主体,并以被动语态来实现诗歌的翻译。从表面上看,这个译文与原诗在形式上相差甚远,但译者这样做的意图是可以理解的:原诗在深层结构中并没有提出动作的发起者是谁,在语境缺少的情况下,译者为了尽可能靠近原诗的形式和意义,有意采取了这一措施。而这确实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形式和意义的统一。但是,结构上的变化依然造成某些语义的缺失。
“Transl ation is translating meaning!” 这种“meaning”不仅存在于语义、形式上,同时也存在于功能上。通过本文对《将进酒》三个译本的分析可以看到,在及物性过程分析形式上译本与原作几乎无法达成完全一致。由于文化差异,Bynner的译本更倾向于西方人的表达因此更偏向于意译;相比之下,在及物性分析的功能形式上许、孙的译文虽也没有完全和原诗吻合,然而在中英文两种语言差异能允许的最大范围内,二者都或多或少的在整体意义得到充分理解的前提下,把握住原诗词的层次,或摒弃或传承,在词汇的原则和句式构建上同时注重意义和功能,最大限度遵从原诗所要传达的意义。本文从系统功能语法经验功能的角度,从及物性和语态两方面对古诗翻译进行了浅要分析,通过分析对等在古诗翻译中的潜在联系,论证功能语言学理论运用在翻译中的实际意义。然而,这只是从古诗翻译和功能语言学的一个角度和一个层面进行的分析和研究,今后还需在实践中结合理论做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1]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Thompson,G.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2000.
[3]Bynner,Witter&Kang-hu Kiang.The Jade Mountain:A Chinese Anthology Being Three Hundred Poems of the T'ang Dynasty 618-906.New York:Knopf,1929.
[4]唐诗三百首[M].许渊冲,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英译唐诗选[M].孙大雨,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余义兵]
H315
A
1674-1104(2012)04-0092-03
2012-06-23
郑纹(1970-),女,安徽濉溪人,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