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需求视角下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研究

2012-08-15 00:46张首楠
财会通讯 2012年3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会计专业会计人员

张首楠

(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涉及的领域和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会计职业岗位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会计从业人员面对的会计环境更趋复杂和更富挑战,对从业人员的业务综合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提出更高更现实的要求。反观我国当前的会计职业教育现状,特别是会计高职教育,基本仍沿用本科教育模式,重理论知识学习,轻实践能力培养,知识滞后零散,造成我国会计人员适应面狭窄,知识更新速度缓慢,在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显得无所适从。其根本原因在于,会计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离,即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模式特色不鲜明的现象,没有突出高职应用型人才的特色,在人才培养方面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有些高职院校或者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这些都背离了高职的培养宗旨。因此,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紧紧围绕会计学科的自身发展、会计职业岗位的就业要求和市场动向,前瞻性、动态性地探究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高职特色不明显 目前我国现行高职会计教育仍沿用本科教育模式,而人才需求市场对会计人员的需求层次和需求数量不同,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对会计人员的社会需求进行充分分析,结合学生的生源质量和综合素质制订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在制订会计培养目标时大多只重视学校的整体定位,忽视了专业自身的地位和条件,致使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没有突出高职应用型人才的特色。因而,难以培养出操作技能强、理论过硬和实务操作水平高的毕业生。因此,高职会计教育理应区别于本科教育,重心应放在能力培养上,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

(二)培养目标定位偏离现实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主要是在中小企业从事会计工作,但是许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并没有突出面向中小企业,直接的表现就是课程设置没有突出中小企业的业务特点,有些业务在中小企业里比较少见,但我们仍然花大量的时间加以介绍,学生接受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此外,高职教育更重视知识传授,而对学生的团结协作、人际交往、组织能力方面的基本素质培养相对于中小企业会计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这也是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教育的薄弱方面。从各院校公共基础课课程设置及课时分配上看,公共基础课面面具到,能否从中小企业会计的基本素质要求出发,对于一些对中小企业会计岗位没有实际意义课程,是否应该被对中小企业会计岗位更有价值的课程所取代,值得我们重新思考和商榷。因此,我们应以岗位为导向,将培养目标定位于中小企业,按照中小企业的业务来开发教材,设置出纳、成本核算、往来业务核算、财产物资核算、收入费用核算等会计岗位课程,学生通过岗位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中小企业的会计业务处理方法,从而使培养目标切合实际。

(三)培养目标层次界限不清晰 我国目前的会计教育基本上可以分为博士、硕士、学士、专科以及中专教育五个层次,不同层次的会计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不完全相同,但均将“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作为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虽然我国执行的是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双主导型的理想教育目标,但实际上只注重了执业能力的培养,大部分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是为企、事业单位输送人才,即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这样的培养目标过于笼统,在此培养目标下,高职会计教育过于强调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从而忽视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及应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得毕业学生综合素质较低。

(四)培养目标重理论轻实践 一些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其教学计划中明显看出课程的课时分配上重视理论轻实践。专业课程教学中,专业基础知识偏多偏深,而由于实践教学课时有限,教学的广度深度却远远不够,致使课堂教学与学生实践相脱离,拉大学生与企业经济活动的距离,不能培养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能培养学生实际动手及创新能力,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这样培养出的会计人员只能是从书本到账本,缺乏打破传统观念束缚的勇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从而致使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基础知识不牢,动手能力差,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而实践教学的学时严重不足,又使得学生没有足够的实际锻炼机会。因此,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重理论轻实践这是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五)培养目标忽视职业道德教育 当前,会计信息失真、人为操纵利润现象普遍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下、法制观念不强等分不开。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有近76%的会计从业人员认为会计最重要的素质不是专业扎实,而是诚实可信。因为会计信息要满足国家宏观调控、投资者、债权人、企业自身等经营决策的需要,所以,对于如此重要的行业信息,会计职业道德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高职会计教育中,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面重视的多,职业道德及相关法律法规教育进行的少,就是开了职业道德课程也是流于形式,这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敲响了警钟。因此,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必须要把诚信教育和法制教育放在首位,在研究设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强化规则意识和诚信意识,将职业道德纳入授课计划中,把职业道德的形成与培养融合在整个会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使其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更要有丰富的法律知识和一流的职业道德水平。

二、会计人才的需求分析

(一)社会对会计职业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会计工作的分工也就越细,这也为会计人员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从现代会计职业的发展趋势看,可以将会计行业的职业分为四类,即专职会计人员、审查会计人员、管理会计人员和研究会计人员。专职会计人员是指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核算、会计信息报告及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员,这类人员通常称为“做会计的人”;审查会计人员主要是对会计工作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查的人员,包括注册会计师、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审计部门的审计人员、资产评估人员等,这类人员通常称为“查会计的人”,他们主要从事鉴证服务、税务代理、资产评估、管理咨询、税务咨询、融资咨询等工作;管理会计人员是指与会计管理有关的政府部门管理人员和其他组织机构的人员,这类人员通常称为“管会计的人”;研究会计人员主要从事会计理论和实务的研究和教学工作,需要较强的专业研究能力和较高的学历,这类人员通常称为“研究会计的人”。从社会对会计职业及会计人员的需求状况来看,管理会计人员需求量小且竞争激烈,而审查会计的人员和研究会计的人员就业门槛高、培养周期长,不可能作为高职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现阶段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专职会计人员。

(二)社会对会计数量的需求 据统计,全国中小企业每年增加近30万户,会计行业每年需要增加40多万名会计从业人员,而且中小型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呈逐年增加趋势。据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调研分析,75%的高职院校将中小型企业作为毕业生就业去向,而近两年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中企业占91%,其中中小型企业占79%。学生就业去向反映了社会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需求程度,同时也反映了学生择业倾向。由此可见,财务人才的就业前景较为乐观,且用人单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用人浪费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中小企业对高职会计人才的需求成为了这类企业人才需求的主体。

(三)社会对会计岗位的需求 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是我们确定专业方向的重要依据。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提供的财务会计专业岗位主要是会计核算、财务分析、财务管理三类岗位。其中,会计核算岗位主要负责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编制报表,纳税申报等工作,主要职业岗位有出纳、资金管理员、核算会计、税务会计等岗位;财务管理岗位主要负责资金筹集与管理,税收筹划,财务预测,财务预算等工作,主要岗位有财务会计、预算会计、财务主管等。因此,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应紧紧围绕社会对会计岗位的需求,真正实现高职的职业特色。

(四)社会对会计素质的需求 (1)专业能力。作为企业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能力,具体包括会计核算能力、计算机和财务软件应用能力、经济业务判断能力、财务分析能力等。会计核算能力是指熟练、准确地对常规会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能力,这是会计人员的基本功;计算机和财务软件应用能力,现在会计人员常常要根据工作的需要制作和打印各种图表和财务报告,进行各种信息资料的查询,完成财务信息的统计和披露工作;经济业务判断能力是指会计人员能够根据法律法规和会计惯例等标准,充分考虑企业经营环境及企业自身特点,运用专业知识对复杂的或不确定的经济事项进行辨识,作出处理决定的能力;财务分析能力是对财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剖析,运用专业理论评价单位的财务状况及其经营活动,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恰当的解决办法,并预测未来,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的能力。在会计专业能力中,会计核算能力及计算机与财务软件应用能力是基础性能力,而经济业务判断能力及财务分析能力是培养提高的能力。前者可以通过学校的反复训练培养,后者则需要在实践中反复锤炼才能获得,但学校教育可以为其提供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思维方法。(2)社会能力。企业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表达与协调能力,且这种需求带有普遍性。沟通、表达与协调能力实际是指人的社会交际能力,在现代社会,良好的社交能力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会计人员更不例外。会计工作处理的是单位与单位、人与人或单位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这就决定了会计或会计部门工作的有效开展,既需要其他部门或人的配合,也需要会计人员去主动协调或配合其他部门或人员。对外而言,会计需要与税务部门、证券监管部门、银行部门等进行良好的沟通,要求必须具备协调与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具备主动联络与沟通相关部门的良好意识;对内而言,财务人员要将财务目标细化为各部门的目标,协调各部门主管完成各自的目标,当各部门目标有冲突时,必须担当协调人的角色。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及时处理突发事件,有良好的工作适应能力与应变能力。因此,会计的沟通合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对做好会计工作至关重要。(3)职业道德。一般企业都要求会计人员能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这也是企业招聘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往往把会计人员视为企业的“内部人员”,考察的周期比较长,对到企业实习的学生往往并不安排重要的岗位。企业希望毕业生能认同企业的文化和发展前景,能和企业共生共荣,要培养一名合乎企业主观意愿的会计人员并不容易。但部分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眼高手低,不能安心工作,跳槽情况比较严重,有些毕业生心理素质差,经不起批评和挫折,有毕业生安于现状、不求进取。为此,高职院校必须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以各种方式和适量课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对学生生存竞争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使学生真正能够爱岗敬业,维护职业尊严,抵制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诱惑,树立会计信誉,将会计职业道德作为自己会计工作的底线。(4)就业观念。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条件所限,往往不能给毕业生提供较好的工作环境,这就要求毕业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吃苦耐劳的品性。高职院校要让毕业生多了解现实社会,要有多种思想准备,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放弃“工作是享受”的错误观念。与此同时,学校要加强学生寒、暑假期间的社会实践活动,要让学生了解毕业以后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以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尽快调整心态,适应岗位的需要。

三、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影响因素及重构

(一)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影响因素 (1)高教文件。教育部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高职教育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目标的确定,必须深入到社会生产实践的第一线,必须紧紧围绕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系统地分析人才市场对会计职业需求的状况和对会计职业的能力要求,准确定位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和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只有在合理定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才能科学地选择具有高职特色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2)经济环境。当前企业的经营环境正在发生不断的变化,世界经济的重心正在从工业经济走向知识经济,信息技术正日益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会计必然要受时代变革的影响。现代经济对传统会计的影响主要有以下方面:首先,经济环境对会计基础理论的影响。传统会计基础理论局限于适应工业经济时代,在许多方面已不能对知识经济环境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解释和指导;其次,经济环境对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由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飞速发展,信息需求、供应及处理的多元化、会计处理凭证电子化,促使会计核算方法的更新和网络财务的产生。最后,经济环境对会计职能的影响。会计核算将从事后的静态核算扩展到事中的动态核算和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并据以进行预测、决策、控制和考核。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必然受到极大的冲击,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也将随之发生变革,以适应经济环境的发展。(3)就业岗位。近年来高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会计专业各个层次的毕业生都大幅度的增加。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绝大部分的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在中小企业就业。由于中小企业经济业务相对简单,工作要求较全面,会计技能要求较高且工作量大,许多会计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后不适应或不愿意到中小型企业工作,而随着中小型企业会计的巨大数量需求,且对会计人才规格的要求相对较低,这为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实力不足等原因,出于人力资源成本的考虑,引进高学历的会计专业人才还有一定困难。因此,中小企业需要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认为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动手能力强、待遇要求不高,这就要求高职会计教育要切实以就业为导向明确培养目标。(4)教育层次。高职会计教育在层次上应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三者分属于不同的教育层次,不同层次的教育就应该有不同的培养目标,而且应符合各自层次的特点。目前,中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正逐渐因社会进步而消失,导致中专教育的目标下降为适应企业会计操作岗位的初级会计人员,如出纳、银行前台工作人员、商场收银员、生产车间的核算员等,相应的知识能力要求主要在于培养其具体操作能力;本科会计教育培养中级会计人才,其培养目标是通过教育培养掌握会计基本理论、财务管理理论、较全面的会计实务知识、会计管理知识和较全面的经济、管理、法律、决策等理论知识,能应用会计科学理论、方法及信息技术,从事会计、审计或财务分析诊断、决策、控制等管理决策型会计人才。虽然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同属高等教育,但在会计教育目标上本科会计教育的目标侧重于通才加专才,而财经类大学的目标大多定位在专才教育,相对本科会计教育,高职教育目标应定位为专才尤其是技术能力的培养上。因此,高职会计教育应有自己特色的培养目标,强调“应用性”的重要性,也就是高职毕业的学生,应该能立即从事具体的会计工作,不再需要或者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培训就可以上岗。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就失去了高职教育的意义,也就没有发挥出高职教育的特点。(5)实践能力。虽然会计核算实际技能、会计专业实践能力被企业和学校普遍认同,但大部分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不能够立即顶岗工作,必须经过企业培养才能上岗,表明学校的“认同”与培养教育的“效果”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高职会计教育应注重实践能力及会计技能的培养,理论只要够用即可,所谓够用即对实践有直接指导意义的理论作为教学内容,间接的理论知识应予以放弃,课程开设上必须削枝强干,教学内容上必须突出基本业务,放弃不常见的、特殊的以及难度大的会计实务的教学,以保证培养的学生能够应对基本的日常的会计工作需要,至于应对高、深、难的业务,那是属于高职后续教育任务,高职的理论目标就是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达到初级会计师的要求。(6)学生素质。目前高职教育大部分学生的录取分数相对于本科而言并不高,甚至有些高职院校存在招生不足现象,进而进行补录。可见,高职学生起点较低,接受知识能力有限,经过短暂的三年学习之后,不能要求他在校期间掌握其从事工作的所有能力,即我们应更注重会计专才的培养,而不是通才教育。因此,我们只能要求他们首先掌握最核心的能力,也就是会计职业能力。

(二)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构 教育部提出,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以培养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形成面向基层、针对岗位、强调应用、注重实践的教育教学特色。因此,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以就业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增强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双导制度,强调实训,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依靠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教学,通过高仿真的会计资料以及校企合作单位的实际会计资料进行实训,让学生掌握会计相关岗位必需的知识结构和基本技能,符合用人单位相应会计专业岗位的基本要求,达到专业培养目标与职业活动的零距离。

[1]熊婷、程博:《会计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基于高职视角》,《财会通讯》2010年第8期。

[2]黄晓榕:《未来会计人才需求及会计教育目标探讨》,《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4期。

[3]黄晓榕、岳方:《高职高专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论小型企业实战型会计的培养》,《财会通讯》2007年第12期。

[4]王红娟:《会计高职教育方案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5]徐文杰:《高职会计专业培养方向调查分析及启示》,《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第1期。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会计专业会计人员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酝酿启动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浅谈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谈技工教育要着眼于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