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文化教育

2012-08-15 00:49
关键词:模因大学英语教学

董 昕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模因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文化教育

董 昕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模因论是阐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模因研究并没有局限在文化领域,已逐渐成为外语教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文化教育是语言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言本身即是一种模因,把模因论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结合文化知识来观察语言模因的表现,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语言并正确地运用语言,同时也为英语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模因;大学英语教学;文化教育

一、模因的概念及类型

模因论(memetics)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为基点,进而解释文化进程中的规律。模因论的核心术语是模因(meme)。20世纪70年代,新达尔文主义(Neo-Darwinism)倡导者,Richard Dawkins(1976)在《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提到:模因作为文化单位,是一种可以用来解释人类文化演变和传承规律的新理论。Meme出自希腊语,意思是“被模仿的东西”。它是基于基因(gene)一词仿造而来。Meme被翻译成“模因”,使人更容易联想到它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模仿现象。基因是通过遗传而繁衍的,但模因却通过模仿而传播,是文化的基本单位。任何信息,只要能通过广义的“模仿”而被“复制”,即可被称之为模因。

模因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基因,靠复制、传播而得以延续,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语言模因可以分为两种:基因型模因和表现型模因。

基因型模因(Genotype)又体现为两种形式:一是相同信息直接传递,即语言文字之类的信息在不改变信息内容的情况下直接在适当的场合中传递。基因型模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极其常见,谚语、诗词、成语等一些固定化的表达方法都属于这一类。如湖南卫视采用毛主席的题词“天天向上”作为栏目名;山西“杏花村”汾酒的广告语为“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二是相同信息以异形传递,即在不同的语境中以不同的形式进行传递,以纵向递进的方式传播。在日常生活中,同一信息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说法,例如对丈夫的称呼,从古至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古时候称之为“良人”,后称为“郎君”“官人”“老爷”,近代演变为“先生”、现代可称为“爱人”“老公”等。

在网络语言中,基因型模因也相当普遍,例如恐龙(长得不漂亮的女性网民)、潜水 (天天在论坛上呆着,不发帖只看帖子的行为)、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驴友 (爱好旅游、经常结伴出游的人)等。

表现型模因(Phenotype)指形式不发生变化但却以不同的内容展开的模因。例如,南昌江铃汽车制造厂的广告语为“千里江铃一日还”,它源自李白名篇《早发白帝城》中的名句“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经典广告语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模因复制传播的内容也相应发生了改变,形式虽然相似,内容却大相径庭。“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在电影《非诚勿扰2》中,当李香山的女儿深情地念着这首诗时,几乎所有的观众都被感动得流下了眼泪。继而,“你×,或者不×,×就在那里……”变成了当今最为流行的句式。堵车版“你开,或者不开车,路就堵在那里,不走,不动”;加班版“你病,或者不病倒,老板就在那里,不悲,不喜”;相亲版“你剩,或者不剩下,青春总在那里,不来只去”。

研究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规律对于语言教学具有深远意义,语言是内容和形式结合的产物,我们可以利用语言模因展开教学,帮助学生加深对于语言的理解,利用联想和迁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二、大学英语文化教育的内容及重要性

英语教学不仅要向学生教授语言知识,同时要传播并普及语言文化,帮助学生领会文化内涵、拓宽知识面、了解世界文化,从而实现文化自我建构。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不仅包括英语国家的民族文化、礼仪习惯、典故风俗及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同时也包括学生运用英语思维认知和感受周围世界的能力。ClaireKramsch在有关语言和文化的研究中曾指出:“文化在语言学习中不是可有可无的第五种技能,排在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教学之后。文化从学习者开始学习外国语的第一天起就始终渗透其整个学习过程中,向他们对周围世界的理解能力提出挑战。”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根源于语言自身的特征以及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学习必须渗透文化学习,反之文化学习也必须以语言学习为基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大学英语文化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需要。模因理论的产生及发展为大学英语文化教育奠定了基础。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以适应全球化趋势下频繁的国际交流。纯粹学习语言知识而缺乏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是造成语用失误和交际失败的主要原因。

三、模因论对大学英语文化教育的启示

从模因论的角度出发,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我们称之为语言模因。语言和模因是相辅相成的,语言是模因传播的载体,模因论有助于拓展语言的内容,推动语言的发展。语言模因揭示了语言传播的规律。语言学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过程。只有在文化知识的背景中观察语言模因的表现形式,把模因论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才能深刻地理解语言并恰当地运用语言,为英语教学服务。

大学英语文化教育是文化知识传播、巩固和整合的过程。大学英语文化教育作为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用于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运用英语理解世界能力的培养。

(一)背诵英语隐喻及成语,为创新和理解模因奠定基础

从模因论的角度观察,语言的生存与延续根源于不断地复制和传播。当读到日本三菱汽车的广告语:Not all cars are created equal时,可引导学生探究其模因来源,让学生知道这是从美国独立宣言的名句“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复制而来的。在这句经典的广告语中,men被替换为cars,肯定句被改为否定句,从而达到了理想的语用效果,表明该日本汽车优于其他品牌的汽车。某些名言警句与人们熟知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重新整合,更容易激起人们的联想和共鸣。只有理解了蕴涵在其中的文化背景,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这些语句。

再如,在英语写作和口语表达中,当要表达对重大问题做出抉择时,可引用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中的经典独白:“to be,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要求学生把这些经典语句记忆在大脑里,在遇到与原文相似的交际情景时,可以直接套用这些语言模因进行交际。

(二)选择恰当的文化内容,切入教学重点

文化现象数不胜数,在选择文化教育的主题时,要注重围绕与教材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展开,了解学生对哪些文化现象感兴趣,便将教学重点放在那些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文化内容上。例如,在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多含有贬义,如“狐朋狗友”“狼心狗肺”“癞皮狗”“落水狗”“狗腿子”等等;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的宠物和最忠诚的朋友,英语中大部分有关狗的习语都不含有贬义,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top dog”(重要人物),“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等。

(三)结合语境和文化内涵,恰当理解语言模因

我们在语言教学中,要教会学生结合不同的语境,理解在不同场合中模因的复制与传递。语言模因经常以相同的形式出现在不同的情景中,从而使人们展开不同的语义联想,例如:“unsung hero”(无名英雄)本义是指姓名不被人知道的英雄人物,也指埋头苦干的人。看这个句子:“Those fathers who strive to be good family men by being there every day to love and support their familythose unsung hero-need our recognition and our thanks for all they do.”在这个句子中的“unsung hero”指的是为了养家在外默默工作的父亲。他们作为家庭的支柱,不辞劳苦地承担着对家庭的责任,这正是“unsung hero”所具有的特征。相同的表达在新的语境中让人产生了新的联想。美国的Time曾把尼克松访华比喻成“Nixon’s Odessey to China”。Odessey(《奥德赛》)是古希腊著名的长篇叙事史诗,记载了希腊英雄Odessey(奥德赛)在特洛伊战争中取胜及返航途中历经磨难的历险故事。这里指的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漫长进程。如果没有Odessey的背景知识,就很难理解这种比喻的真正含义。因此,英语学习者要注重结合语境和文化内涵来理解同一信息的不同引申含义;反之,缺少充分的文化背景知识将导致理解障碍和交际失误。

(四)结合文化背景,开展联想教学

联想教学就是在进行语言教学时让学生对相互关联的事物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达到进语言能力的提高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不断观察和模仿从而学会新技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适当地引入联想教学,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分析、对比、概括等外语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于外语知识的记忆力和感知力,从而达到外语学习效果。一般说来,联想可以分为对比联想、类似联想、关系联想和接近联想等。例如,在讲到“Joe”这个人名时,可以让学生联想一下他们所能想到的其他与人名有关的表达,并介绍其含义。如“a cup of Joe”意思是是“a cup of coffee”,这个说法是从纽约一家公司“Martinson's Coffee”的“Joe Martinson”的名字得来的;“average Joe”,“average”意思是“一般的,平均的”,而“Joe”又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名字,所以用它来指“平常人,普通人”;“for Pete's sake”是一个感叹词,意思是“哎呀,天哪”,常用来表达强烈的情绪,也可以翻译成“看在上帝的份上”等。Pete是耶稣大弟子St.Peter的昵称,经常在请求他人帮助时使用。此外,教师还可借助表现型模因让学生进行模仿,通过联想更换不同信息,引导学生在新情景中套用、活用句型。例如在练习“It is customary for sb.to do sth.”这个句型时,可以结合英语国家的节日进行联想举例,例如,It is customary for children to roll eggs on Easter Day;It is customary for American to roast turkeys on Thanksgiving Day等等。这样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也扩展了相关的美国文化背景知识。因此,我们在进行英语教学时,要让学生学会不拘一格,以不同的形式来表达相同内容,又要学会举一反三,以相同的形式套用不同的内容。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外语思维,也有助于知识的创新。

语言模因的文化因素使我们更加重视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作用,使我们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外文化的熏陶。模因作为文化基因,通过模仿传承人类的伟大思想。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解读他们的风俗、传统、制度、法律等,而这些与我们的文化有很大的差别,我们只有理解、包涵、接受了这些文化,才能真正学好英语。

四、结语

模因论作为一种解释文化传播的理论,有助于我们提高语言的敏感度,在社会交往中正确认识和使用变换多端的语言形式,为我们开展语言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规律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一步印证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从而使我们的英语教学得到促进与提高。

[1] Dawkins,R.The Selfish Gene[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192.

[2] 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54-64.

[3] 冀一志.从跨文化角度看习语翻译[J].外语教学,1993(1):63-68.

[4] 谢朝晖,何自然.语言模因说略[J].现代外语,2007(1):30 -39,108 -109.

Culture Educ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me

Dong Xin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rbin Heilongjiang 150040)

Memetics is a new theory to interpret the law of cultural evolution.Meme Research is not only confined to cultural field,but also becomes a hot issue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Culture education is essential in language teaching.Language itself is a meme.If memetics can be applied into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the performance of language meme be observed by combining with the cultural knowledge,it will can not only help students deeply understand and properly use the language,but also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study of English teaching.

Meme,college English teaching,culture education

F323.7

A

1672-3805(2012)01-0092-03

2011-09-14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12514045)的研究成果之一;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课题(编号:DL11AC31)研究成果之一

董昕(1981-),女,黑龙江牡丹江人,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学法

猜你喜欢
模因大学英语教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大学求学的遗憾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论文写作探析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