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调查及社会工作介入
——以山东省刘白杨村为个案

2012-08-15 00:49刘丽晶
关键词:案主白杨社会工作者

刘丽晶 刘 诣

(1.黑龙江科技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7;2.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

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调查及社会工作介入
——以山东省刘白杨村为个案

刘丽晶1刘 诣2

(1.黑龙江科技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7;2.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

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解决与需求的满足是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理念的应有之义。在前期调查与评估的基础上,基于社会工作新视角探讨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妇女群体的空间及路径,反思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妇女群体应注意的问题,目的旨在通过理论与实务的双重层面使留守妇女问题得到更广泛的关注与更切实有效的改善。

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状况;社会工作介入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男性富余劳动力纷纷走出家门外出务工,农村的人口状况和人群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群体。有学者以“386199”部队来形象比喻这一独特的社会群体,“38”便是指留守妇女,还有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在这些农村留守群体中,留守妇女负担最重,承担的责任与扮演的角色最多,对农村发展的影响也最大,但受到的关注却也最少。据国家民政部统计,目前全国有8 700万农村留守人口,其中有4 700万留守妇女,占留守人口的54.2%。全国政协委员金蔚在2011年的“两会”上呼呼“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状况和发展需求亟待社会各界的关注。”农村留守妇女不仅要承担着沉重的农田劳动、老人照料、孩子教育、繁重家务,还要承受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生活境况十分窘迫,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为了更全面真实地了解农村留守妇女群体,本文以山东省莱芜市刘白杨村的留守妇女为例,对刘白杨村展开翔实的社会调查,因应她们在养老、子女教育、婚姻生活、心理压力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尝试通过社会工作这一新视角来具体解决留守妇女的实际困难,满足她们的迫切需求,进而改善留守妇女的生存状态;引发社会工作领域更多的社会工作机构与人员关注并切实介入农村留守妇女群体,“从服务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农村留守妇女工作的重大意义”。

一、刘白杨村留守妇女生存状况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刘白杨村留守妇女基本信息的调查统计,对刘白杨村留守妇女群体的特征有了一个宏观的把握。刘白杨村留守妇女年龄偏大,以中年妇女为主,她们文化水平偏低,绝大多数为小学文化程度。她们有一定的生产技能,75%的留守妇女擅长养殖,但主要以满足自我需求为主。刘白杨村留守妇女种地的劳动量很大,但半数以上的留守妇女表示自己基本上能够胜任家里的生产劳动。而繁琐的家务活动对刘白杨村留守妇女而言却是一种休闲方式。可见在刘白杨村,对留守妇女来说生产劳作和家务劳动并不是问题,而赡养老人、子女教育、婚姻生活以及心理压力等方面则给刘白杨村留守妇女带来了困扰。本文主要围绕养老、教育、婚姻、心理四方面展开分析与介入。

(一)刘白杨村留守妇女养老负担沉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寿命在延长,人口老龄化也比以前更为严重。但农村“养儿防老”的观念仍是主流思想,养老社会化的程度一直很低。养老问题的严重,也就意味着留守妇女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如果留守妇女的公婆年纪大或者身体不好,那她们既要花费很多精力照顾老人,又要承担昂贵的医药费用。调查数据显示,74%的留守妇女表示家中有老人需要照顾,其中24%的家庭有一位老人,44%的家庭有两位老人,6%的家庭有三位老人。需要赡养的老人数目较多或者老人身患重病的家庭,会使留守妇女付出的辛劳更多,而且如果与老人的关系处理不好,很容易背上“恶媳妇”的骂名。在询问留守妇女每天照顾老人的时间的问题上,得到以下结论:62.2%的留守妇女表示家中老人需要照顾,25.7%的留守妇女每天会花1至2个小时来照顾老人,18.9%的留守妇女每天要用3个多小时,还有17.6%的留守妇女每天用在照顾老人的时间要多于4个小时,这部分留守妇女的负担较为沉重,主要是因为老人的年纪较大,或者患重病。

(二)刘白杨村留守妇女子女教育乏力

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一个父爱缺位的不完整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很不利,留守妇女要同时充当父亲和母亲的角色去教育孩子,对她们来说既是一个重大的考验,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通过调查发现,留守妇女对于子女的教育问题非常关心,对子女的期望值很高。在问及对今后的生活有什么期望和打算的时候,有45%的人回答是希望子女好好上学,能有一个美好前途,不用像父母一样这么辛苦。(问题:谈谈您对未来的希望是什么?)大部分留守妇女也很希望给予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条件,但自己有时爱莫能助。在询问留守妇女生活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时,32%的人选择了子女教育,这个较大的比例,很好地印证了留守妇女在子女教育问题上负担较重。

由于留守妇女文化程度偏低,在子女学业和教育上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再加上杂事繁多,和子女沟通有限,留守家庭子女的教育基本上是放任自流,他们的学习成绩大多处于中等及偏下状态。该调查数据显示,73.8%的留守妇女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低,对孩子的学习帮不上忙”。她们表示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主要表现在吃饱穿暖等方面,有条件的会进一步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最根本、最应该受到关注的孩子心理问题往往被忽视,这种“重养轻教”的现象,在刘白杨村很普遍。此外41.5%的却表示很少和孩子聊天,导致亲子关系普遍出现轻重不同的问题。

(三)刘白杨村留守妇女的婚姻生活存有隐患

留守妇女与丈夫因家庭的生存而天各一方,生活在迥然相异的环境中,这种“男工女守”的角色分工对农村婚姻与家庭的冲击不容忽视。调查显示,丈夫外出10年以上的达85%,12%的外出务工丈夫一般每年春节回家一次;70%的丈夫每年回家两次,多在农忙和家中有事时回家;13%的丈夫两三个月回家一次,而丈夫回家频率与其务工地点密切相关。这足以证明留守妇女和丈夫处于长期分离的状况。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留守妇女每次和丈夫通话大都控制在十分钟内,只是简单地介绍一些情况,彼此了解一些近况就匆匆挂电话,很难让双方进行更深的感情交流。这种现象一部分是因为农村人比较保守,不习惯甜言蜜语;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夫妻间的共同话题比较少,关系有点疏远。

由于长期分离无法实现日常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夫妻间聚少离多,联系较少,缺乏情感交流,婚姻稳定性虽高但质量较低。在问及目前的分居生活对夫妻关系有什么影响时,83%的人选择了没什么太大变化,这与大多数学者的调查结果不太相符。一方面是因为刘白杨村留守妻子以中年妇女为主,此阶段的妇女意志较坚强,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另一方面是因为外出务工的多是离土不离乡,信息通畅,而有些工作地远离市区,基本上没有融入外面的世界,外出务工后变化并不大。此外可能是这个问题涉及个人的隐私,留守妇女在回答的时候可能有所保留。

(四)刘白杨村留守妇女的心理困扰多

农村留守妇女很多处于亚健康状态,她们要承受各方面的压力,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通过调查,发现留守妇女主要存在负担重、压力大,长期忍受孤单,缺乏安全感三方面的心理问题。首先,16%的妇女认为农业生产压力最大,32%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压力最大,40%的留守妇女最怕家人生病。留守妇女要面对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只有处理好这些压力,才能让他们的留守生活过得轻松一些。其次,44%的留守妇女表示自己经常有孤单寂寞的感觉,这些留守妇女大多是自己一个人居住,孩子有的成家,有的在外上学。52%的表示自己有时会有这种感觉,她们说,白天或者比较忙的时候还好,尤其是晚上,这种孤单感会更加强烈。可见,孤单寂寞是留守妇女很常见的心理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找到排解的方法。最后,65%的留守妇女表示自己缺乏安全感,11%的表示自己偶尔会感到害怕和担心,在深入的调查中发现,刘白杨村的风气和治安较好,留守妇女真正担心的是丈夫在外的安全,孩子的教育,家人的身体,婚姻的变化等问题。

二、社会工作介入刘白杨村留守妇女问题的分析与反思

作为专业化解决社会问题的一门应用社会科学,社会工作提供了解决留守妇女问题的新视角。将留守妇女问题纳入社会工作视野,既是历史赋予社会工作专业的神圣使命,也是社会工作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借鉴已进行的探索性研究,探讨了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妇女群体的途径,并对介入过程进行了反思。

(一)刘白杨村留守妇女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路径分析

1.以个案工作为方法介入刘白杨村留守妇女问题

个案工作方法主要是一对一地用于解决案主不同的问题与需求,运用领域广泛。本文以刘白杨村李某为例探索个案工作介入的策略与模式。李某今年46岁,丈夫常年在内蒙古下矿井,曾有两个儿子,过着幸福平淡的生活。但两年前大儿子出车祸去世,她整个人变得沉默寡言,不喜欢和人打交道,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农活上。目前小儿子在长春上大学,李某常年一个人在家,生活比较孤单,长期的留守生活,让她的心理问题日趋严重。

首先,接案——接触服务对象,了解问题和需求。社会工作者登门拜访,与案主进行初次会谈。目的在于找出案主面临的困扰,使其接受帮助,建立专业关系。一是大致了解案主的基本情况及其所面临的困难;二是案主可能会很抗拒,社会工作者一定要有心理准备,而且要有耐心,要尊重、接纳案主,积极倾听的同时适时表达同感,使案主获得安全感,从而愿意接受帮助以改变现状。

第二,预估和诊断——确定需要,研究提供服务的方式。社会工作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需要来确定,李某的案例中,预估工作后形成了三点主要判断:第一,李某因大儿子的去世,打击过重,埋怨命运,对生活失去了希望。第二,丈夫和小儿子常年在外,自己一个人生活孤单,没有沟通和倾诉的对象,心理压力难以排解。第三,李某很敏感,不愿意与人交往,总觉得关心她的人别有用心,从而产生人际适应困难的问题。

第三,计划与介入——制订工作方案,采取介入行动。通过开展两到三次的访谈与案主建立信任的专业关系,只有取得案主的信任,才能同案主一起协商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在李某的案例中,服务介入首先要帮助李某直面儿子去世的事实,锻炼她去接受事实;通过对质,帮助李某认识到他的一些非理性情绪和负面信息,学会理性的生活方法,不断增强其抗逆力,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优势视角为指导,找到李某生活中的积极因素(如李某曾是一位热心的好大姐、好邻居),安排一些亲朋邻里与她聊天,共同劳作,排解李某的孤独寂寞感,联系李某的丈夫和儿子(儿子是她的骄傲,也是唯一的依靠),让他们多给李某打电话,多关心她的日常生活,使其感受到家人的温暖与支持,最终形成一个良好的交往氛围与支持网络。

第四,评估——分析工作过程和效果。从服务过程成效评估来看,首先社会工作者注重建立信任的专业关系,使得案主愿意授受服务并有较强的自我改变意识。其次服务计划充分考虑了案主的心理需求及家庭环境对她的影响,采用了个案专业方法的同时,积极争取亲朋好友网络的支持;通过介入,案主面对了丧子现实,变得更加乐观,有了更多的人际交往,取得了良好效果。

第五,结案——总结并结束工作。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问题,待李某有了一定改变后,与案主结束了专业关系。社会工作者利用电话与李某联络,进行后期的跟踪服务。

2.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回应刘白杨村留守妇女问题

通过小组工作方法,把遇到相似问题的留守妇女集中起来组成不同类型小组,利用小组的互动和经验分享,挖掘他们的潜力,更好地预防和解决问题,以此来拓宽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网络。实践证明,小组工作方法在解决一些共性问题方面有着比其他方法更为有效的专业功效,这里仅从宏观角度论述并归纳小组工作方法在留守妇女群体的应用。

调查发现,留守妇女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需要和问题。首先,可针对农忙时节留守妇女责任重的情况,成立生产互助小组,一起探讨种地、养殖的经验,一起合作创业等。其次,针对留守妇女孤单寂寞、压力大等心理问题,成立心灵慰藉小组,让内心困苦孤寂的留守妇女有一个可以倾诉的途径,获得情感支持。第三,针对留守妇女婚姻中的一些困扰及出现的危机,可以成立婚姻问题互助小组,及时进行危机干预和心理辅导,帮助她们了解一些经营婚姻的方法,并为她们提供法律知识援助。第四,子女教育是困扰留守妇女的一个大问题。具体的困难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大部分留守妇女文化水平低,对孩子的学习无能为力;农忙期间,无暇照看孩子;与孩子的沟通少,对孩子缺乏了解,有时候会出现冲突和矛盾。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开展亲子关系小组活动,来提升留守妇女处理亲子关系的技巧,解决亲子间的问题。

(二)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妇女问题的反思

梳理和反思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妇女群体的过程,发现社会工作特有的理念和模式在解决留守妇女问题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同时亦存在需要注意的问题,为日后的社会工作介入提供借鉴

首先,我国缺少应对留守妇女问题的专业社会工作人员。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虽已得到初步发展,但多集中在发达地区,而留守妇女集中的地区大部分是农村或经济欠发达地区,专业的社会工作人员资源就更为匮乏。因此针对留守妇女开展的社会工作,要完善社会工作队伍的建设,加强专业培训,特别是要大力培育农村社会工作者,以弥补农村地区缺少社会工作服务与社会工作者的不足。

其次,社会工作的介入应以留守妇女拥有改变意识为前提。在调查与介入中发现,大部分留守妇女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她们习惯了目前的生活,自我改变的意识很弱,加大了社会工作者介入的难度。如果服务对象有改变的意愿,说明案主意识到自己面临的问题,在积极配合的情况下介入效果明显。如果案主面临的问题严重而自我改变的意识又不强烈,那么社会工作者首先要激发案主的自我改变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巧去帮助案主解决问题。

最后,社会工作的介入应以本土化为最终目标。留守妇女群体是随着我国社会转型而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妇女是推动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在留守妇女社会工作方面,要积极探索,总结经验,最后形成自己的理论和实务模式,最终实现推动我国本土性社会工作的发展。

[1] 杨青平.“三夏”大忙如何看待农村“386199部队”[N].河南日报,2006-06-13.

[2] 吴惠芳,饶静.农村留守妇女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9(6):19.

Investigation and Social Work Intervening on the Problem of Left-behind Women:Taking Liubaiyang Village in Shandong Province as a Case

Liu Lijing1,Liu Yi2
(1.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rbin Heilongjiang 150027;2.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

Solving the rural left- behind women's issues and meeting the rural staying women’s demands are the meanings of helping people to help themselves idea in social work.Through the early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and based on the new perspective of social work,we explore the space and path and reflect the problems on social work intervening the rural left- behind women.Through the double level of theory and practice,we aim to get more extensive attention and more effective improvement

rural left- behind women,living conditions,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913.68

A

1672-3805(2012)01-0006-04

2011-09-26

刘丽晶(1977-),女,黑龙江北安人,黑龙江科技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工作系讲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研究

猜你喜欢
案主白杨社会工作者
白杨
案主自决原则在老年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困境
工作条件、家庭支持与职业发展:中国社会工作者离职意愿的多因素分析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论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浅析计划阶段的案主自决
浅析实施案主自决的困境及其对策
重掌生活主导权
——认知行为治疗介入精神障碍康复案例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我是一棵深秋的白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