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构建及优化

2012-08-15 00:42赖风
文教资料 2012年23期
关键词:实践性思政课理论课

赖风

(南京邮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通达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实践性教学模式是在各国日益强调教育职业化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教学模式。我们党和国家十分重视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性教学。但是,由于许多高校思政课教师对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认识不到位,能力储备不足,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性教学还处于自发的、随意的初级阶段,特别是在独立学院还没有发挥应有作用。本文结合独立学院的办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着重探讨独立学院思政课构建实践性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及具体路径。

一、独立学院思政课构建实践性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首先,这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

当今时代是一个开放的信息时代,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使高校教育处于一个完全开放的环境之中,学校的围墙越来越只具有形式上的意义,学生知识的来源、经验的获得、观念的确立将更多地来自鲜活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不可避免地会对学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2012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增长速度更加趋于平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1]。当代大学生是信息化程度最高的一个群体,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使大学生接受信息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选择性大大增强。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一味注重理论的“单向灌输”,很难顾及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很难产生吸引力、感染力。

其次,这是当代大学生鲜明特点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这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比如,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等[2]。独立学院的学生总体上家境较好,个性比较张扬,上述负面影响的表现比较突出。

面对当代大学生特别是独立学院学生的鲜明特点,如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课堂,轻课外”、“重理论,轻实践”、“重说教,轻养成”、“重教化,轻内化”,继续沿用“填鸭式”的纯粹的单一的理论灌输方法,那么大学生必然会日益感到思政课不仅是枯燥无味的课程,而且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课程。

最后,这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重基本原理的拓展与深入,轻原理与现实的联系及运用;重科学性,轻实践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思政课教学成为脱离现实生活的空洞说教。这与独立学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极不相符。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全程中,在阐明基本理论、基本原则的科学性时,着重凸显基本原理的实践特质和实践价值;在课堂讲授的同时,强化实践环节;在重视基本原理的考核的同时,加强对基本原理在实践中具体运用的考核,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模式。独立学院的思政课构建实践性教学模式,就是要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师生、生生充分交往互动,同时通过引入案例,学生置身于具体的问题情景中,增加学生的感性体验,启发学生直面社会现实,着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独立学院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构建及优化

鉴于当前独立学院思政课的实践性教学比较随意、零碎、分散、自发的现状,构建独立学院思政课的实践性教学模式,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制定和优化独立学院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大纲。

当前思政课的实践性教学之所以比较随意、零碎、分散、自发,主要就是因为没有相对统一的、正式的实践性教学大纲。没有大纲,就必然导致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内容不规范、教学要求不严肃、教学时间很随意。

独立学院应该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组织专门力量,聘请相关专家,根据教育部制定颁布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课程标准,结合本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学生实际,精心制定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思政课实践性教学大纲。该大纲不仅要明确实践性教学的内容及具体实施方案,而且要着重明确实践性教学在课程中的定位。

首先,明确实践性教学在思政课课程体系中的逻辑定位。实践性教学在思政课程体系中的逻辑定位是,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和切身体验,在运用、观察与体验中,感悟、消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原理;实践性教学的本质在于,借助实践手段,整合实践资源,通过运用和体验,最终使理论内化为学生的智慧,并最终达到刺激学生理论思维升华的目的。

其次,明确实践性教学在思政课课程体系中的时空定位。在时间上,根据独立学院的办学实际,思政课的总学时分为理论教学学时和实践教学学时两大块,其中实践性教学的学时不应少于一半。在空间上,实践性教学不仅应该走出教室,广泛接触社会,深入基层生活,而且应该强调实践性教学要课外与课堂有机统一,特别是在广泛接触社会的基础上进行的交流、讨论,应该而且完全可以课堂化。

最后,明确实践性教学在思政课程考核中的功能定位。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强调课堂教学的“书面知识的获取”,关注学生对“间接性知识”的学习,将传授知识作为首要的和主要的目标。所以,“知识讲授”占据了课堂大部分时间。这就意味着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是课程考核的中心。实践性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全程中,着重凸显基本原理的实践特质和实践价值,强化实践环节。因此,在重视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考核的同时,特别要加强对基本原理在实践中具体运用的考核,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主要目的。

(二)构建并不断优化独立学院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体系。

当前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性教学效果不彰,学生积极性不高,主要是因为过分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实践性教学的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大多是被动实践,应该努力构建并不断优化独立学院思政课的实践性教学体系。这一体系的具体内容包括:体验型实践教学。根据独立学院现有的社会实践资源,组织大学生利用双休日参加所在城市或社区的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大学生参加相关知名专家学者的学术讲座、报告会等。研究型实践教学。思政课教师引导大学生结合自身对社会的观察,自主设计论证一些科研小课题,组成课题组,开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探究,调动大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虚拟型实践教学。引导大学生积极运用计算机网络开展网上调研等虚拟社会实践。

要在对传统教学模式不断进行反思性研究的过程中,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以社会为中心”的理念,逐步构建并不断优化以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科研实践、创业实践为引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以素质为目标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努力打造以课堂实践带动课堂教学、以校园实践延伸课堂教学、以社会实践拓展课堂教学、以科研实践深化课堂教学、以创业实践升华课堂教学的独立学院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模式。

(三)构建并不断改进独立学院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测评体系。

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测评既是一种知识和能力的评价,又是一种价值评价,而且重点在于对思政课是否能满足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需要、是否促进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否促进大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做出评价。构建一套符合独立学院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特点的测评体系,有利于促进规范的教材体系向生动的教学体系转化。

首先,教学测评体系的指导思想应该旗帜鲜明地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师生的共同发展为着眼点。

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过程是思政课教师展示教学水平、教学艺术、人格魅力的过程,也是大学生提升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品德修养境界、创新意识,以及组织沟通能力的过程。因此,教学测评应该始终着眼于师生的共同发展,让师生始终有足够的压力和动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实践性教学之中。教学测评应进一步实现简单化向科学化、单一性向多元性、随意性向制度化、重选拔性向重发展性的转变。当务之急是,改革传统的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形成师对生、生对师、生对生的多向互动评价。

其次,教学测评体系的内容应该包括素质评价体系、学业成绩测定体系和教学评议体系三个方面。

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考核测评内容必须是多元的、综合的。要特别注重对大学生在实践性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修养、智慧和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大学生在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活动中的测评关键点主要包括:品德修养、团队精神、综合能力、创新精神等。当然,这几个关键点实际上是互相渗透、互相制约的,统一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之中。

只有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品德教育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测评,才能有助于提高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实效性;只有努力构建并不断完善符合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特点的测评体系,才能有助于促进规范的教材体系向生动的教学体系转化,才能有助于思政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手机成最大上网终端[N].信息时报,2012-7-20.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光明日报,2004-10-15.

[3]周德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0).

猜你喜欢
实践性思政课理论课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论芬兰高等音乐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