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梦姗 严婷婷 楼君超 李佳嵘 沈灵亮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北京 100875)
近年来,教育学本科生就业率普遍偏低,很多教育学本科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就业窘境。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专业是全国重点学科,在师范学校的教育学专业中名列前茅,该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每年都是在师大所有专业里分数线最高的。然而,那么多优秀的学生,学习全国重点的专业,在大四本科毕业时,却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很多该专业的学生从大一时就开始担心自己在毕业时无法找到适合的工作,并且有一部分同学因此而后悔当初选择这个专业。那么社会对教育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需求究竟如何?教育学专业本科生真的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窘境吗?教育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何去何从?
毕业生、教师、招聘单位
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研究组通过对毕业生访谈了解当前就业状况,对教师访谈了解到教师对当前教育学毕业生就业现状的看法与当前措施,对招聘单位访谈确定当前招聘单位对教育学本科毕业生的招聘现状。
1.教育学毕业生就业现状
教育学专业毕业生的去向有考研、出国、就业三个方向,其中选择直接就业的人数偏少。以北京师范大学08级教育学就业情况为例进行分析:出国与国防生各占25%,考研占50%。由于很多学生认为教育学专业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早早地就做好读研究生和出国的准备,而那些考不上研究生和无法出国的毕业生,才选择了本科毕业找工作。
2.教育学的社会需求现状
(1)社会需求类型
教育学的“社会需求”可以分为三类,如图所示,社会用人单位对于教育学本科生的需求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包括经济型需求,事业型需求和行政型需求。经济型需求是指公司企业需求、媒体需求等,比如一些公司招的销售人员等属于此类。事业型需求是指学校需求、出版社需求等,如学校的学科教师、杂志社的编辑等都属于此类。行政型需求包括学校教育行政需求、政府需求等,如教育局公职人员等都属于此类。
(2)社会需求统计分析
我们分析了北京师范大学10月到11月份的校园宣讲会情况。统计的总招聘单位数为63个,其中招教育学专业单位总数为9个,明确表明不招教育学专业单位数为8个,招聘学科教师的待定单位为46个。与此同时,在待定的学校中80.95%表示能够接受有辅修背景的教育学毕业生,16.67%表示完全无法接受。由此可见,首先,教育学专业的毕业生在社会企业中的就业前景是较为乐观的。虽然专业对口的工作数量较少,但是由于教育学作为文科专业,在招聘时该专业的学生仍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很多工作都对专业没有非常明确的要求,不会明确规定不招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其次,有辅修或双学位证书的教育学本科毕业生由于具有一定的专业学科背景,在就业时更具竞争力。
与此同时,我们也对招聘岗位数目进行了分析,大多招聘教育学的岗位对招聘人数没有具体限制,而不招聘的岗位数为500个,待定(指招聘学科教师的岗位)为1978个,待定的岗位数中,13%的岗位数明确表示不接受教育学专业毕业生,余下的87%表示能接受教育学专业毕业生。因此当前社会对于教育学专业的毕业生还是有一定的需求的。
根据研究所得出的教育学本科生就业及需求现状,我们进行了分析并从学生个人,学校,用人单位三个方面总结出相关原因。
1.教育学毕业生
教育学毕业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教育学毕业生对当前就业信息的了解不足,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很多毕业生在没有了解社会需求的情况下就盲目悲观,因此在就业季的时候并没有积极去找工作;其次,教育学专业毕业生在大学四年中所学的知识都是理论方面的,而且大多是属于社会学范畴的,具有抽象性,可操作性低,不能完全适应岗位的需要;最后,部分教育学毕业生在四年的大学生涯中没有走到社会上进行实践,缺乏社会需要的实践能力。
2.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当前用人单位对教育学缺乏足够的了解,在访谈过程中很多招聘单位负责人对于教育学存在诸多误解,认为教育学就是培养师范教师的专业;其次,随着高校扩招,硕士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用人单位提出更高的学历要求(硕士及以上学位),一些用人单位明确表示不接受本科学历的毕业生;最后,部分学校对专业对口要求较高,这些学校大多是高中或者重点初中等,为了学校发展的需要,对于学科教师的专业素养有着很高的要求。
3.学校
学校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随着高校的扩招,教育学专业的毕业生人数有了很大增长,毕业生就业竞争比之前愈加激烈;其次,学校当前的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理论研究型教育学毕业生既缺乏学校需要的学科知识能力,也缺乏企业需要的实践能力。在大学四年中,教育学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理论知识,很少学习实用的知识,也很少参加实践活动;最后,学校对与就业相关的指导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往往是学生到了四年级才会通知参加一些重要的宣讲会,在之前的三年很少对学生进行就业方面的相关指导。
我们根据以上教育学本科生就业及社会需求的现状和原因的分析,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用人单位对教育学本科毕业生的需求主要有三种,包括经济型、事业型和行政型需求;教育学专业在学科教师这个领域就业前景比较乐观,有很多学校都接受教育学的本科毕业时到其学校担任学科教师;用人单位对教育学人才有一些共性的要求,如: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热爱教育,有较高的学历(硕士优先);不同需求主体对教育学人才的要求呈现明显的不一致:学校要求应聘老师的毕业生有良好的学科知识能力,对专业对口的要求较高,而教育相关的企业更加看重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根据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1.本科生应该提高英语应用能力以及计算机操作能力,例如在校期间可以利用地处北京的优势,提高英语听说能力。此外也要加强计算机操作方面的能力,对于word、excel、ppt、简单的视频制作等要比较熟练;
2.学部本科生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可以选择辅修或选修别的专业的双学位,教育学的本科生在学习教育学的基础上,再辅修一门基础学科,能够使自己拥有学科专业背景,在应聘学校教师时更具竞争力;
3.在学习之外,学生还可以积极寻找锻炼自己的机会,比如去公司实习,在提升自我的同时了解自己未来应聘时应该具备哪些能力;或者参加学校组织的暑期实践活动等,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等;
4.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也可以学习其他使用的知识,考取自己需要的证书。比如有的同学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有的同学考取了会计证等,这些证书都能够在应聘时为自己增加获胜的砝码。
1.教育学院可以适当调整教育学本科生课程结构。在着重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大背景下,给学生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比如,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开设实用的就业指导课程,让学生尽早了解就业情况,逐步发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2.教育学院可以给本科生积极的指导,让同学们了解辅修以及双学位的重要性,提醒本科毕业不读研的同学在大一时选择适合自己的辅修或双学位专业,以增加其在就业时的竞争力;
3.教育学院可以给学生提供多样信息。除了各种讲座论坛外,学院的就业先锋队可以收集招聘单位宣讲会的信息,利用飞信平台及时传达给院里所有同学,使同学们在平时能够多了解社会需求,从而通过有方向性的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
4.学院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配备导师。毕业后继续读研的学生配备学术研究方向的老师,而毕业后就参加工作的学生则配备与研究方向更具实践性的导师。通过不同导师的指导,学生能够在其大学生活学习期间得到更适合的指导,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调查研究目前社会对教育学本科毕业生的需求现状,为毕业生的工作提供了依据,也为缓解教育学专业本科生就业焦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要实现毕业后顺利就业,学院方面在加强指导的同时,学生个人的努力仍然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大学中学生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通过各种方式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增加自己在就业时的竞争力。
[1]冯向东.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2(3).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三卷[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1991(26).
[3]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4]王金燕.教育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困境及原因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9(12).
[5]付光槐,刘秀峰.高师院校教学本科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