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学琴
(四川民族学院,四川 康定 6 2 6 0 0 1)
民族地区和谐师生关系探索
——以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
汪学琴
(四川民族学院,四川 康定 6 2 6 0 0 1)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民族地区师生关系的和谐有利于民族地区师生的成长,有利于民族教育事业的健康高速发展与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发展。论文以甘孜州为例,通过对甘孜州师生关系现状及原因分析,着力从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差异、彰显爱的力量、架构师生的桥梁,点燃学生的希望等几个方面对民族地区的和谐师生关系进行探索,从而促进民族地区和谐师生关系的建设。
民族地区;和谐;师生关系;探索
民族教育事业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师生关系是我国民族教育事业中最重要、最核心的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关系是民族教育的灵魂,和谐师生关系是中华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力举措。民族地区师生关系是否和谐不仅关系到民族地区学生的健康、快乐、和谐发展,还关系到民族教育事业的现代化进程与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平等交往、和睦相处,并在生活中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影响而呈现出的一种状态。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民族地区教师成功地进行所有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也是民族教育产生效能的关键。要促进民族教育事业的高效和谐发展,引导学生缔造灿烂的幸福人生,提高师生的生命质量,就必须加强对民族地区师生关系思考与探索,促进民族地区和谐师生关系的发展,从而推动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与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下面笔者将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为甘孜州)为例,通过对甘孜州师生关系的现状及原因分析,探索民族地区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以期为民族地区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提供一点参考,以促进民族地区学生的健康、高速发展与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全面进步。
甘孜州是我国第二大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甘孜州教育事业是我国教育事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笔者对甘孜州部分学校的师生关系调查结果显示:当前甘孜州的师生关系总体和谐,大部分教师热爱民族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敬业爱岗、无私奉献,他们与学生的关系良好、十分和谐,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力地促进了民族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尽管如此,也存在着部分教师漠视、轻视、忽视学生,不尊重学生文化差异,师生关系冷漠、师生关系对立、师生关系功利等不和谐的现象,这也影响了部分师生的身心健康和他们的科学发展。导致师生关系不和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笔者对甘孜州部分学校师生关系的调查了解,师生关系不和谐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甘孜州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地广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约5.4人,居住了汉、彝、羌、回、纳西等2 5个民族,其中藏族占全州总人口的7 8.4 7%。甘孜州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等底蕴十分深厚,但受历史进程、人文生活、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等原因的影响,现代教育起步较迟,教育发展也不均衡,城镇、乡村、山区、牧区等教育条件、教育资源、教育质量差异较大,不同地方的学生享受的教育过程、教育资源等的差异较大,教育事业也长期处于不均衡发展状态。由于上述多种原因的综合影响,导致了学生的地域差异、文化差异、学习差异、发展差异较大,导致了学生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人际观有较大差异,导致了学生的思维方式、意志品质、情感特征等存在着较大不同。这些差异与不同增添了学生发展的活力与张力,让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人际交往更加丰富多彩,但与此同时,它也给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更多的困难与挑战,部分教师的付出往往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个体差异的学生对教师的热切期待,这常常会导致部分师生之间关系的不和谐。
甘孜州的教育需求与教育投入矛盾突出,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大部分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甘孜州的大多数教师的学历起点较低,但由于甘孜州的师资力量不足,大部分教师教学任务较重,常常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他们通过进修提高专业素养的机会与时间相对较少,获得学习资源的途径也不多,知识的更新速度较慢,大多数教师很难获得到内地学校脱产进修的机会,很难获得大量的教育教学的前沿信息与理念,也导致了部分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速度较慢。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甘孜州教育部门也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进一步促进民族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在甘孜州教育部门与教师等的不懈努力下,教师队伍学历现状已得到很大改善。但由于甘孜州师资力量不足、教育经费较少等种种原因,大多数教师在州内参加培训,且学时较短,部分教师的理念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信息素养等仍然得不到较大程度的提高。部分教师陈旧的知识、传统的方法、落后的理念,以及部分教师的功利思想等就成为了部分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绊脚石,这不利于师生和谐关系的建立和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发展受历史、政治、自然、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甘孜州现代教育起步较晚,有的学校现代教育管理经验积累有限,再加上有的管理人员方法欠妥而导致有的学校管理不善。如有的学校管理人员重教师的绩效,重学生的成绩,“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重视师生的身心发展,不重视教师的工作环境、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的科学营造,缺少对师生发展的人文关怀,从而导致部分教师为分数而教,部分学生为分数而学,部分教师因分数而把自己累得身心憔悴,部分学生因分数而把自己折磨得疲惫不堪,部分老师的压力越来越大,部分学生的负荷越来越重……这些管理者急功近利的思想就导致部分师生之间关系的生疏甚至恶化,不利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不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缤纷,多元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学生的信息的来源渠道越来越宽,学生的知识储备越来越新,学生的思维发展也越来越有活力与张力……与此同时,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的压力也因此而越来越大。由于知识的老化、信息的滞后、方法的陈旧、工作的压力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吸引力逐渐减弱,部分教师的知识权威、信息权威、理念权威甚至教学魅力等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与挑战,教师的神圣感、神秘感与权威感正在逐渐降低。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往往不能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尤其是那些得过且过的教师更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热忱渴望与对理想的大胆追求。很多学生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对教师崇尚至极,甚至有的学生还为此而伤心、迷茫、困惑,这些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师生关系,其本质是教育的关系,它是影响教育效果的关键,和谐师生关系是教育的灵魂。和谐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民族地区师生发展与教育质量提高的催化剂,是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沃土。因此,我们应结合甘孜州的历史背景、民族文化、教育发展现状、学生发展需要以及现代化发展对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要求,对甘孜州师生关系的现状进行科学的审视与冷静的思考,对建设民族地区和谐师生关系进行理性的探索,以促进民族地区师生的和谐、快乐、高速发展,以推动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现代化进程。下面笔者将对民族地区和谐师生关系的建设进行探析,以进一步促进民族地区的教师、学生实现生命的价值,提升生命的质量,促进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多方面的和谐发展与进步。
学校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是体现民族精神、展现民族文化、彰显学校特色、提高师生素质的重要地方。师生关系是学校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离不开学校教育政策制度的显性影响和学校育人环境的隐性作用。因此,学校应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千地一律、千人一面的管理模式,走适合民族经济发展与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管理路子,优化育人环境,建设和谐校园,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为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生命成长,促进学校健康发展与民族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让教师在充满生命气息与时代气息的人文环境中勤奋工作、快乐探索、激情奉献,让学生在温馨、和谐的校园环境中求知、求乐、求美,让学校伴着和谐之声沿着繁荣之路走向灿烂的未来。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技术的发展,远古如在今,天涯若比邻。学生正在从电视、广播、手机、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得大量的信息,增加知识的广度与深度。真是教师所知学生亦能所知,教师不晓学生亦能所晓,正如古代思想家韩愈所言:“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既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增加了无限的活力、张力与动力,更给教师带来了无比严峻的挑战与极大的发展压力。现代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学生的发展质量是由教师的发展质量决定的。一个不学无术的教师无法引领学生求知,一个意志消沉的教师无法鼓励学生的志气,一个思维僵化的教师无法活跃学生的创意,一个缺乏民主意识的教师无法建立学生的平等观念。所以,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不断活跃自己的思维,不断增长自己的教育智慧,全面提高专业素养,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一起探索、一起创新、一起超越。
教育理念是指导教育行为的思想观念,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精神追求。温家宝总理强调:“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对民族地区的教师来说,是否具有明确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对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民族地区的大部分教师由于受到地理环境、信息来源、传统理念、学习机会、知识更新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其教育理念相对滞后。因此,民族地区的教师根据现代教育的需要和民族地区教育教学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与时俱进、终身学习,调整教育思想,发展教育观点,更新教育理念,形成先进的理念素养,即形成先进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发展观、人才观、学习观、评价观等,从而在师生之间建立十分温馨、和谐的关系,让学生成长为发展民族文化和建设和谐社会的优秀人才。
民族地区的学生由于受民族地区的地理环境、经济文化、教育资源等原因的影响,以及学生置身其中的生存状态、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民族精神、民族心理等的不同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个性差异。要在师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差异,认同学生的发展差异,尊重学生的文化差异,关照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新世纪,学校的教育是人文化、生命化、科学化的教育,教师不能以统一的标准来抹杀学生的独特个性,不能以统一的模式去框定学生的人生发展轨迹。教师应该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好地认识自我、规划自我、发展自我、成就自我。
爱是教育的起点,爱是最好的教育。没有爱,教育就失去了阳光;没有爱,教育就失去了意义。唯有教师对民族教育事业的深挚的爱与对民族地区学生真诚的爱,才会缔造出民族地区最动情的教育,才能唤醒学生的生命潜能,让他们产生奋发向上的力量。在教育教学与生活中,教师要热爱事业,热爱学生,热爱民族优秀文化,热爱民族伟大精神,教师要彰显爱的力量,用博大的爱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悦纳学生、关怀学生、感化学生,在教育教学与生活中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励学生的自我完善,引领学生的健康成长。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平等、民主、对话和交流基础上的情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的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民族地区学生感情丰富、心灵善良,但由于民族文化、民族心理、民族语言等差异,大多数学生在对教师不熟悉的情况下,很难对老师敞开心扉,表达学习的喜悦与快乐,诉说成长的困惑与忧伤。因此,民族地区的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过程中,积极与学生交往,主动与学生沟通,用平等、民主、真诚的交流与沟通架构师生心灵的桥梁,与学生的心灵对话,聆听学生心灵的声音,与学生一起共同分享成长的喜悦,分担内心的伤痛,排除前进中的艰难,共迎生命的阳光与雨露。
由于民族地区受历史发展、自然条件、政治经济、文化观念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民族地区的教育条件与教育资源相对较差,民族地区的人们普遍受教育的程度相对不高,民族地区的大多数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相对较少,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生活、成长中的困难较多,对自己的未来发展也有一些迷茫。虽然他们的学习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但他们很活泼、聪明,学习很勤奋、刻苦。民族地区的教师不能因为学生暂时的不优秀或不够优秀而轻易地放弃他们。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亮点与闪光点,激情地欣赏学生,真诚地赞美学生,真心地激励学生,持之以恒地期待着学生的发展与进步,用欣赏、赞美、激励、期待点燃学生对未来的信心、对前途的希望,让学生伴着无限的希望健康、快乐地发展。
总之,师生关系是我国民族教育事业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科学审视、冷静思考民族教育事业中师生关系现状,科学、理性地探索民族地区和谐师生关系建设对促进民族教育事业发展与繁荣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应立足民族地区,以人为本,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提高自身素养,更新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差异,悦纳学生、关爱学生,架构师生的桥梁,点燃学生前进的希望,以加强与推进民族地区和谐师生关系建设,从而推动民族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与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健康高效发展的建设步伐。
[1]杨荣.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
[2]管向群.中国教师最需要的新理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8),89.
[3]罗晶,邓佳梅.现代师生关系现状及改善对策[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4]余立新.语文课堂教学概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5]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G64
A
1 6 7 3-0 0 4 6(2 0 1 2)8-0 1 1 3-0 3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师美育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关系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406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