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俄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2-08-15 00:49:14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佟伟伟战颂
中国商论 2012年29期
关键词:中俄两国贸易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佟伟伟 战颂

中俄两国互为邻邦,且是拥有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和1700万平方公里的大国,拥有4300多千米的共同边界线,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两国发展贸易具有一定的优势条件。中俄贸易可以追溯到17世纪,迄今为止,已有近400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中俄两国领导人频繁地互访,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以来,两国在能源、科技、金融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全面深入的合作,贸易出现持续增长,规模不断扩大。

1 中俄贸易的现状

受中苏关系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俄关系再次走上正常的道路。1999~2007年,中俄贸易额连续9年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且年均增速超过30%。2001年,基于中俄签署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两国总理签订七项贸易协议的良好贸易环境,中俄贸易首次突破100亿美元,达到106.7亿美元。普京当选俄罗斯总统后,加强了与东亚国家的联系,其中通过与中国签订《中俄关于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解决了4300多千米边界的划界问题,使得当年中俄两国贸易额达212.3亿美元,同比增长34.7%。2006年,中俄以“俄罗斯年”为契机,使得贸易额超过300亿美元,达333.86亿美元。2007年,再次以“中国年”为契机加强两国的交往,使得两国贸易呈现出44%的年增长率,达478.66亿美元。2008年两国在中国成功举办“俄罗斯文化节”以及中俄两国总理第十三次定期会议的如期召开,促进中俄两国贸易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实现了18%的年增长率,创造了双边贸易额568亿美元。但受2008年的金融危机影响,中俄贸易在2009年出现大幅下滑,仅有381.4亿美元。2010年,中俄双边贸易经过了一年的休整期,贸易总额增长了43.1%,再次高达554.4878亿美元。2011年中俄贸易延续了增长的势头,双边贸易额达到792.37亿美元。随着2012年俄罗斯的入世,中俄贸易将朝着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

2 中俄贸易存在的问题

2.1 商品贸易结构失衡

中俄两国商品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但贸易结构仍然比较低级化,存在着严重失衡的现象。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的大多是石油、石油产品、木材、鱼类和海产品、钾肥和铁矿石等初级的资源开发产品,占俄罗斯出口额的66.7%,其出口结构呈现出能源化、低级化的特点;中国向俄罗斯出口的包括机器设备、低档的轻工产品和农畜产品、电子产品等。可见,两国贸易仍然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原料产品、初级加工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占主导地位,而深加工产品、高科技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处于从属地位。

2.2 贸易秩序和环境欠佳

2.2.1 法律法规不健全

中俄两国实行市场经济的时间较短,双方都缺少为两国进行经贸合作提供有效的法律制度保障。同时,由于双方贸易机制的不健全,进出口企业之间常常出现信誉度差、违反合同、拖欠债务等问题。然而,在缺少有效的仲裁机构的情况下,进一步导致了双方经贸合作遭遇严重的阻滞。

2.2.2 互信度不高、信息沟通不畅

早期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商品时,被发现部分纯属假冒伪劣商品,导致俄罗斯对中国产品的信任度极低,不利于中国扩大俄罗斯的出口市场。另外,由于中俄双方缺少搭建信息平台的组织协调机制,使得中俄双方信息交流不顺畅,企业之间相互缺乏了解,无法获得市场状况、投资环境、政府政策等方面的信息,严重制约了两国企业间经济合作关系的建立。

2.2.3 银行机构运作不规范

结算是进行贸易的重要环节。然而,中俄双边贸易在贸易和金融秩序不规范的前提下,两国银行间的正常贸易结算业务很难大规模开展。例如,俄罗斯银行的信誉度低下,严重影响了外商的利益,使得中俄贸易的正常结算业务难以开展,只能由俄罗斯的“地下银行”进行非法汇款。同样,我国银行机构在对俄贸易过程中,也存在着缺乏明确的对俄汇率机制,本币现钞结算的核销政策不明确等制度上的缺位,不利于双边贸易的扩大化。

2.2.4 “灰色清关” 的存在

“灰色清关”是在俄罗斯市场机制不完善、法制不健全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中俄两国的一种特殊贸易方式。由于走的是非正规的通关渠道,也常被称为“地下经济”,易引起中俄的贸易纠纷,不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更有可能影响两国的国家和民众关系。

2.3 易受中俄政治关系和国际环境影响

早在20世纪的60年代,受中苏政治关系的影响,中苏之间的经济联系也几乎被阻断。进入20世纪80年代,因两国政治关系的好转,两国也渐渐恢复了经济和贸易联系。苏联解体后,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中俄贸易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主要得益于两国政府为改善中俄贸易环境所作出的卓越努力,具体包括:签署了《中俄政府间2001~2005年贸易协定》、《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关于边境地区银行间贸易结算协议》等双边条约,带动了中俄两国贸易的和谐发展。同时,随着2001年中国和2012年俄罗斯先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环境的改善,使得两国之间的贸易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4 贸易壁垒高筑

2.4.1 关税壁垒

俄罗斯为减少本国民族工业免受外来产品的冲击,通过设置高关税,如汽车、烟、酒、糖等产品的平均关税税率高达25%~30%;服装、鞋、轻纺产品的平均关税税率为15%~20%等类似的关税壁垒来限制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产品出口,令中国的贸易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失,也使中俄贸易受到制约。

2.4.2 技术壁垒

除关税措施外,俄罗斯针对中国的出口商品也实施了众多的非关税壁垒,其中技术性贸易壁垒为最主要的手段。例如,俄罗斯针对中国具有优势的食品、服装、家用电器制定了许多高于中国同类商品的质量标准,由于两国质量标准体系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商品的出口。同样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也存在于汽车、工程承包、工程农机、电子设备等行业中。

3 优化中俄贸易的对策

3.1 积极推动两国的产业结构升级

目前,中俄贸易虽然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但仅局限于产业间贸易,且产品层级比较单一,结构比较低级。为此,两国应努力促进本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寻求如旅游、文化产品、低碳技术、航空航天业、核工业、生物医药等新领域的产业内贸易合作。未来,这些领域的合作将成为中俄贸易的新增长点,从而有效改善贸易结构,提升两国的合作质量。

3.2 规范贸易秩序,改善贸易环境

首先,中俄两国应从规范贸易秩序、改善贸易环境的角度出发,从政府层面制定和完善维护两国贸易健康发展的政策、法规;其次,规范企业的经贸行为。通过提高对假冒伪劣商品的打击力度,恢复企业信誉度等有效措施整顿贸易秩序,切实保护中俄合法的贸易利益;再次,基于中俄两国金融秩序的不规范,两国应通过建立跨国银行合作,提高银行信用,实现本国货币进行结算,发展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等措施,为双方的经贸合作提供可靠的保障;最后,中俄两国政府应加强口岸管理,完善口岸查验设施,提高通关的透明度和效率。同时,加大“灰色通关”正面的宣传和打击力度,杜绝一切不利于两国贸易健康发展的“灰色清关”行为,一旦有关方面违背原则,将予以严惩。

3.3 进一步加强两国政治合作

近年来,中俄关系全面快速发展,两国政治互信不断加强,两国建立了高层定期会晤机制和各领域的合作机制,顺利解决了边界问题。未来中俄两国共同合作的政治目标在于解决地区和全球性的问题,通过合作条约的鉴定,建立牢固的双边关系机制,加强两国的信任度,在务实的基础上,改善两国的政治环境,以促进双边贸易的健康发展。

3.4 以俄罗斯入世为契机,降低贸易壁垒的限制

2012年8月,俄罗斯正式成为了世界贸易组织的第156个成员,这将为国际贸易的发展以及多边贸易体系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中国自然而然也成为其受益者。俄罗斯入世后将履行入世承诺,降低关税、削减非关税壁垒、开放市场,通过外部刺激促进内部改革,形成公开透明的竞争环境,这都将进一步加速中俄贸易的发展。

4 结语

中俄两国是当今世界公认 “成长较快的经济体”,并且中国和俄罗斯经济还会继续保持增长。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两个充满活力的巨大市场,为两国的商品、资源、技术和资本进入对方市场提供了广阔前景,中俄经贸关系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此,我们应当抓住时机,通过推动两国的产业结构升级,规范贸易秩序、改善贸易环境,加强两国的政治合作、以俄罗斯入世为契机,降低贸易壁垒的限制等措施解决中俄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阻滞问题,促进两国贸易关系的持续稳定发展,把两国贸易合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1]陈玉和,李果,崔鸿雁.后危机时期中俄经贸关系前景解析[J].商业时代,2011(20).

[2]郭晓琼.2011年的中俄经贸合作:机遇和挑战并存[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2(3).

[3]杜辉.影响中俄经贸发展的环境因素及其对策研究[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1,19(3).

[4]张仁枫.新形势下中俄贸易合作:历史机遇与挑战[J].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2012(4).

[5]关秀丽.推动中俄经贸结构调整势在必行[J].国际贸易,2012(3).

[6]王成刚.后危机时代中俄经贸问题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10).

猜你喜欢
中俄两国贸易
中俄今起海上联演
环球时报(2022-12-21)2022-12-21 19:47:28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金桥(2022年1期)2022-02-12 01:37:14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伙伴(2019年10期)2019-10-14 03:26:57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中国外汇(2019年6期)2019-07-13 05:44:14
贸易统计
中美两国学生高考和求职之路的比较研究
2016年中俄贸易有望实现正增长
中亚信息(2016年1期)2016-03-07 01:00:42
从中日两国宗教基本概念的语意表达看两国对宗教的认识
春秋时期公族与士夫之族的互补性——以鲁、晋两国为例
人间(2015年18期)2015-12-30 03:42:08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