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王燕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技术水平和生产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设备运维管理受工业企业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良好的设备维护与检修工作可以保障运行的高可靠性与低风险,进而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电力设备维护一直是电力企业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活动。鉴于农电企业自身的企业特性和特定服务对象,农电设备通常具有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设备间差异较大、管理方式多样等特点,其设备管理水平和运维状况直接影响农村供电安全和农业用电可靠性,因此设备管理一直是农电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企业正常运作、创造价值、持续发展的基础与保障。为了更好地服务三农,国家电网公司制定的“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对农电企业设备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1]。
农村供电与城市供电虽然目的都是为了保障供电区域内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但由于服务对象不同,管理特点与管理方式存在较大差别。与城市供电相比,农电企业设备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覆盖范围较广。农电企业往往要负责一个较大区域的电力供应,且供应区域内的电力设备相对比较分散。以县级供电公司为例,为保证县内各乡镇地区的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以及居民用电的可靠供应,其设备往往分布于数百到数千平方公里的范围上,十分不利于设备管理与维护工作的开展。国家电网公司近年来推行的“户户通电”工程在满足农村居民用电的前提下,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农电企业设备的覆盖范围。
(2)设备差异较大。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农网改造顺利进行,农村电力服务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也存在部分农电设备更新不及时,不同健康程度的设备在同一区域内同时使用的情况。数量众多、千差万别的设备增加了农电企业设备管理的难度。
(3)管理方式多样。在农电企业的服务对象中,既包括农村乡镇企业等用电量稳定、电力负荷规律性强的“大”用户,也包括偏远地区居民用电等用电量小、偶然性较强的“小”用户。对于乡镇企业类用户,农电设备运行稳定,管理相对简单,管理方式与城市供电基本相同。而对于偏远居民用电,用户数量多,用电数量少,电力线路长,检修难度大,农电设备管理相对复杂。因此,在保障各类用户安全可靠用电的前提下,农电设备的管理方式、检修策略会依据用户特点分别制定。
随着电网企业整体向“集团化、精细化、集约化”的管理趋势发展,在管理方式上也有了新的需求,传统的相对落后与粗放的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形势,农电企业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必须予以解决。
(1)基层技术人员偏少。农电企业设备管理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问题是基层管理人员少,人均工作范围与工作强度较大,同时存在人员老化等情况,尤其具备专业素质的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直接导致设备管理薄弱、运行效率偏低。
(2)全寿命周期管理缺失。农电企业目前在设备的全寿命周期整体优化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与不足,设备建设目标细化程度较低,全寿命周期各阶段之间衔接不佳,各阶段目标不一致。问题较为突出的是设备选型环节,往往只考虑一次成本而忽视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
(3)管理过程相对粗放。在管理过程中,忽视对基础数据的挖掘与处理,部门之间沟通不畅,缺乏协调机制,数据管理比较混乱。由于各部门之间数据更新状态不统一,有可能会导致设备运行维护措施执行不当,折旧金额计算不合常理,设备闲置等状况的发生。
全寿命周期管理被定义为基于系统的观点,综合采用现代先进管理思想与方法,以资产为中心,通过对整个项目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直至退役等全过程的统筹管理,在确保安全性的条件下,使设备在寿命周期内整体费用最优[2]。其目标是在保证可靠性的基础上使设备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核心内容是对设备的全寿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LCC)进行分析计算,以量化值为基础进行决策。
根据设备寿命周期的运行规律构建相应的LCC模型,即
式中CIC是指一次投入成本,包括采购、建设、安装成本;COC是指运行成本;CMC是指维护成本,包括试验、定期检修、抢修、维护等费用;CFC是指故障成本;CDC是指废弃成本,包括退役后拆除、运输等费用,并在其基础上减掉残值收入。各阶段成本具体分解如下图1所示。
图1 农电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
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从设备的长期经济效益出发,综合考虑设备生命周期的全过程,通过对管理方法和运维方式的合理调整,使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最小的一种管理理念和方法。结合农电企业设备管理的发展历程分析,未来的趋势将是融合各种先进技术,对各类资源进行统一部署、整体考虑,进而实现设备的全寿命周期管理[3-5]。
传统设备管理比较注重对设备的维修与保护,希望能够通过对设备的有效维护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及技术寿命[6]。现代设备管理则更多的是以优化设备的运行效益为目标,在满足各项技术要求的基础上,以运行效益最佳为目标,做出相应的管理决策。农电企业的效益主要来源于电力的连续供应,一方面要保障设备稳定运行;另一方面要严格控制设备运维成本。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则是包括了技术管理和效益管理在内的综合管理,这一管理理念可以应用于农电设备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1)规划设计阶段。设备设计选型常见问题主要是单纯追求一次投入成本最低,对运营及维护费用估计不足,规划环节与运行环节脱节等。采用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成立联合决策机构,对设计部门、建设部门、运营部门的意见进行综合考虑,统一设计标准,加强技术人员与工程概预算人员的沟通,在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过程中直接反应工程的全寿命周期成本。
(2)建设阶段。开展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设备招标管理,将全寿命理念直接融入设备招标过程,强化运营部门对设备招标及评标的参与,实现成本计划的逐级分解,综合考虑质量、工期、建设费用、运营费用的关系。
(3)运营阶段。设备管理人员除正常进行设备维护、检修工作外,还应加强对设备运行情况的记录,对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监测数据、实验数据、修理情况、技改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与分析,并通过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系统将数据反馈至其他相关部门,作为对前几个阶段的反馈,同时形成信息传递的闭环。
(4)退役阶段。对设备剩余寿命进行预估,根据历史数据,详细分析在设备剩余寿命中运行、维护、检修、故障、废弃等各类成本,将新购设备方案与多种技改方案进行相互对比,进行剩余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科学合理的进行设备退役处置。
资产密集型企业对有形资产的依赖程度较为突出,企业的业绩直接与资产的状况和使用效率密切相关。农电企业属于典型的资产密集型企业,对农电设备开展全寿命周期管理,以设备生命周期总体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可有效避免成本管理上的短期行为,有助于设备提高运行效率,降低综合成本,提高资产效益,促进电网的节能降耗。在保证安全、可靠、充足地提供优质电能的基础上,提高设备的管理水平,确保设备价值的充分利用,进而促进农电企业供电能力与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
[1]刘振亚.以发展农电事业助推新农村建设[J].农电管理,2007(6).
[2]王燕涛,闫晶,吴学鹏.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的全寿命周期管理[J].现代商业,2011(12).
[3]罗万兴.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研究与实施[J].陕西电力,2008,36(11).
[4]王备.关于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的思考[J].电力信息化, 2007,5(2).
[5]帅军庆.电力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D].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6]匡平.优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和思考[J].中国商贸,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