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系统的集群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①

2012-10-17 09:18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郭韧
中国商论 2012年29期
关键词:集群竞争力因素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郭韧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由此带来的生产要素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企业集群已经成为推动和促进国内外各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企业集群的竞争力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国家竞争优势都是以产业集群的面貌出现,它是产业发达国家的核心特征。

我国企业集群兴起较晚,但是发展很快,截止到2007年底内地的280多个城市中,160个城市拥有不同程度的集群企业。2006年,集群企业总产出达到166000多亿元,主要集聚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等地区,对当地的经济贡献非常显著。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达国家美国380个产业集群就生产了全美接近60%的产出。在意大利,集群企业的区域集中程度很高,意大利70%以上的制造业、30%以上的就业、40%以上的出口都是在专业化集群企业区域实现的。同是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各地也分布着大量的产业集群,大约350个产业集群创造了印度制造业出口额的60%[1]。

目前集群发展参差不齐,发展较为成功的集群企业充分运用了自身的品牌优势、地理优势和规模优势。但同时也有一些集群正在步入低潮;如我国的一些地区的高科技园区,在未充分发展前就已经开始衰退。

企业集群的健康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对集群进行战略性改革、提高集群企业竞争力已刻不容缓。国内外学者对产业集群的演进、生命周期、品牌、竞争力等方向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为集群的发展提供了一些理论指导[2]。但在企业集群的竞争力研究方面多数是通过进行集群与非集群之间某些因素的对比来突出集群的竞争优势,而集群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它的竞争力的体现不是由单个因素所决定的,而是由集群生态系统中各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在一个系统中维持整体平衡与稳定才具有竞争优势。

1 集群生态系统的界定

从现代生态学学观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和非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给生物提供了生存的环境和空间,非生物环境只有在生物成分的作用下才有意义。多种多样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根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的作用和地位,可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即三大功能类群[3-4]。影响生态系统状态的因素正是对上述三类生物与非生物环境这四种组成成分进行作用,进而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的。

集群生态系统的组成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外在环境。即集群中的所有相关机构和集群环境共同构成了集群生态系统[5-6]。集群生态系统中的各个因素也同样是通过对集群的组成成分在一个系统内产生相互作用,从而对集群企业的竞争优势有所影响。

在集群企业中可以将每一个生产性企业看作生产者,如集群中的相关联的公司、专业供货商、服务提供商、相关产业厂商。这些企业相互辅助,共同运用生产资料生产出为消费所用的产品,这里的生产资料不仅包括劳动者生产时所需要的资源或工具,而且也包括劳动者本身。

在生态学中消费者是吃其他生物的生物,即一切异养生物。在集群企业概念中的消费者也不仅是普通意义上消费最终商品的消费者,同时还应该包括集群企业促进产品被消费的各种因素,如整体集群品牌、高科技含量、集群影响力等等。

在生态学中分解者是以动物残体、排泄物种的有机物质为生命活动能源,并把复杂的有机物逐步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得生物。分解者是集群企业中无法直接被定义的因素,但是在集群企业中除了生产和消费其他的各种辅助性活动都可以被归为分解活动。如大学、制定标准化的机构、金融机构、产业工会、运输交通系统等,集群企业中的分解者是与外在环境联系最紧密的因素。

在生态学中外部环境即生物所生存的环境。集群的外部环境是集群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所生存的环境。这个环境不仅包括自然的地理环境还包括社会生产所特有的政策环境、消费环境等其他社会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彼此即竞争又合作的方式集中在一定的环境内,完成整体的集成。

2 集群生态系统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集群生态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不同,将影响着集群生态系统所呈现的活力,结构以及系统的恢复力。而这些因素的综合体现了集群生态系统的综合能力即集群生态系统的竞争力。影响集群生态系统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表现为各组成部分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有:

生产者的生产能力:系统生产者的生产能力是为集群创造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也是集群吸引生产企业和相关服务企业,以及各种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的重要基础。生产力越强集群生态系统内的活力就越大,集群的竞争力越强。

系统规模:反映集群生态系统的规模大小以及经济总量大小,系统规模主要从环境方面影响集群生态系统,但并不是规模越大,竞争力越强,系统规模要与系统的其他要素相匹配,才能有效的提高集群竞争优势。

系统集中度:反映系统中企业的集中度,而不是集群中单个企业的大小。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其最合适的生物存在密度。如果超过了临界值则会破坏生态系统平衡,严重情况甚至会使整个生态系统崩溃。

服务体系:是指集群内配套服务体系的完善程度。服务体系为集群提供生产、技术、资金、信息、营销、供应、科研、人才培训、行政及法律咨询、管理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在各企业之间起协调作用。服务体系是系统中的消费者和分解者相互作用保证。如果外在服务体系不能支撑集群系统,那么环境就制约了集群的进一步发展,集群竞争力也会受到影响。

基础设施:是系统环境的一部分,是系统内各要素发生作用的媒介。包括道路、环境保护、水、电、汽、邮、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当代市场是一个世界性的市场,开放性极强,通常集群都会处于交通便利的地方,基础设施与生产力不能匹配,那么就会引起产能过剩,制约集群发展。

主体的学习创新能力:系统的生存发展是在不断的新陈代谢中进行的,系统内的主体只有通过的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在系统中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因此,主体的学习和创新能力是集群的核心竞争力,

系统的有序性:主要体现在产业集群的规则建设和文化建设以及集群引导能力。一个集群包含多家企业(生产者),良性的相互作用需要对这些组成部分进行整合、规划和领导。系统有序发展的是良性相互的保证,也是集群竞争力的体现。

3 集群竞争力生态评价指标的建立

集群生态系统的竞争力是上述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Costanz从生态系统可持续性能力的角度,提出了描述系统状态的三个指标:活力、组织和恢复力及其综合评价。其中,活力指系统的活性、代谢及初级生产力,组织指生态系统组成及途径的多样性,恢复力指生态系统维持结构与格局的能力。据此,我们构建了集群生态系统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7-10]。第1层次是目标层,即评价目标——生态系统综合指数;第2层次是项目层:活力、系统结构、恢复力;第3层次是评价因素层,即每一个评价准则具体有哪些因素决定,影响集群企业竞争力的项目层指标;第4层次是指标层,即每一个评价因素有哪些具体指标来表达。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集群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按照上述构建的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根据以下原则确定各单项指标的标志值:

(1)用比值作为综合指标的,一般以比值等于1作为判断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临界值,然后根据比值大小并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确定指标的标志值。

(2)已有国家标准的或国际标准的指标,尽量采用规定的标志值

(3)统计数据不十分完整,但在指标体系中有十分重要的指标,在缺乏有关指标统计数据前,可以进行打分赋值。

在确定集群企业竞争力评价模型标志值时应依照确定标志值的原则,但是由于集群企业竞争优势评价体系的每一个评价指标中包含多个因素,并且不同行业的标准不同,所以可以先将每个评价指标的标志值规定为1,在进行具体评价时根据其实际情况综合评定打分。

在集群竞争力评价模型确定权重方面,项目层权重值活力、组织结构和恢复力使用原生态系统评价体系的权重值,因素层与指标层权重是运用层次分析法分别确定。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将决策者的主观判断与偏好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的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确定综合评价模型的权重。

4 结语

集群企业与生态系统有着相似性之处,从集群生态系统的组成结合集群的特点,用生态系统评价模型对集群企业竞争力进行分析。集群企业竞争力并不是单个或某几个因素决定的,与生态系统相似,首先要在一个系统中维持整体平衡与稳定才具有竞争力优势,即保持活力、组织结构与恢复力平衡,只追求经济产出或无限扩大生产范围是不可取的。集群企业在维持整体生态平衡的基础上,还要加大高权重值指标项的提升才能使综合评价指数有明显的上升,即竞争力上升。对系统中制约竞争力的因素进行改进时,要通观整个集群生态系统情况,如果该因素权重较小,改进成本较高,制定政策时要从整体入手,不能只追求单方面因素的提升。

[1]中国产业集群发展报告课题组.中国产业集群发展报告[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宋江飞.国内外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综述[J].现代商业,2010(23).

[3]百度百科.生态系统[Z].

[4]http://baike.baidu.com/view/24042.html?wtp=tt

[5]吴戈.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管理[J].中国流通经济,2008(7).

[6]孙二伟,李盈.产业集群与产业生态互动关系研究[J].经济视角2010(10).

[7]李明武.产业集群的品牌生态系统演化与集群成长[J].企业经济,2010,353(1).

[8]周碧华,吴秋明.基于AHP的产业集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6(2).

[9]郭英,肖华茂.低碳经济下中部产业集群生态升级机理研究[J].特区经济,2011(3).

[10]梁晶,李晶.高新科技园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软科学,2011,25(9).

[11]邹超,王欣亮等.产业集群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制及提升路径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2).

猜你喜欢
集群竞争力因素
解石三大因素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