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勇 刘方遒
(廊坊卫生职业学院)
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经过改革开放以后才得到迅速发展,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大量缺乏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教学水平,又具备较强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已成为严重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目前,国内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方式已基本达到统一,“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理论水平,获得教育系统领域的教师资格证书,又有本专业或相应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或有从事本专业实践工作经历,具有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的专业课教师。最新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提出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的总要求。当然,卫生职业教育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对于卫生职业院校医学临床课来讲,“双师型”教师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临床课是实践性很强、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只有既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又拥有熟练的临床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因此,培养一批医学临床课“双师型”教师,是卫生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是提高卫生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条件。那么,作为一名优秀的医学临床课“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呢?
1.良好的职业道德。即热爱职业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认真负责、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注重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具有教书育人,进行职业指导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2.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对于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理论教学资源,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
3.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出色的教学能力,是“双师型”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组织和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对教育教学具有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实施能力、评价能力和研究能力。
4.胜任与专业相关的实验、实习、实训的组织与指导工作。卫生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最终将走向临床一线,而临床课教学是学生由学校走向医院的关键桥梁。学生只有掌握扎实的临床课知识,才能顺利地进入临床实习实训,所以临床课“双师型”教师必须能够胜任与专业相关的实验、实习、实训的组织与指导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医学生,并为他们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能够应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在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感知水平,还可以使许多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形象。尤其是临床课的操作实践内容通过视频播放、模拟仿真,使学生们对操作步骤一目了然,从而加深对临床实践的理解,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6.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教学活动都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一个卫生职业院校临床课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教师语言的感染力对学生性格、情操的陶冶作用是非常大的。
7.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一个好的教师必须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设计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知识。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过程,重点突出,层次清晰,并能够适时激励学生。
此外,作为临床课“双师型”教师,还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与时俱进的品质,良好的身心素质,即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以及先进的教学理念,良好的教学教育管理能力,良好的创新素质,丰厚的文化素养等。
1.良好的医德医风。临床课“双师型”教师要投身并引领学生进入临床工作,首先必须按照临床医师的职业道德办事。要严格遵守医师的职业道德,清楚其具体内容及其在医院中的地位、作用等,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医风。
2.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临床课“双师型”教师必须具有娴熟的临床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最好有一定的临床一线工作经验。只有具备良好临床操作能力的教师,才能在实践教学中指导好学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3.全面的临床职业素养。“双师型”教师既能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又能从事临床实践活动,并且能将临床知识、实践能力和慎独态度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因此,临床课“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临床基本理论、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具备将临床知识及实践能力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即根据临床的需要调整和改进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临床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4.良好的社会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临床课“双师型”教师既要懂得校园内的交往与协调,又要与临床从业人员交流沟通,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参与各种临床见习、实习等。临床课“双师型”教师的接触面广,其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5.管理能力。临床课“双师型”教师,在具备良好的班级管理、教学管理能力的同时,还需具备临床管理能力,懂得临床管理规律,并具备指导学生参与临床管理的能力。
6.科研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目前,医药科技领域迅猛发展,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这必然要求临床课“双师型”教师善于接受新信息、新观念,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以适应临床教学的需求;还要具备良好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善于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活动。
由此可见,只有具备上述全面能力和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才能胜任卫生职业院校临床课的教学任务,肩负起卫生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卫生职业院校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的临床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关键。强化卫生职业院校临床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质量建设,成为提升卫生职业院校核心能力的首要任务。
[1]张欣欣,刘琳琳.浅析医学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21):9 -10.
[2]张建宇.浅析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21):25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