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课外阅读心理探微

2012-08-15 00:49吴述全
中学语文 2012年6期
关键词:课外中学生课外阅读

吴述全

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尽管有许多同学对课内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但对课外阅读却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甚至达到了如饥似渴、如痴似狂的地步。很多作品之所以“流行”,也是和被广大中学生大量阅读分不开的。国外也有类似的一种有趣的“杰克现象”。一名叫杰克的学生常常抱怨课文太没味道了,不精彩。老师们都认为他缺乏阅读兴趣。然而在家中父母却埋怨他迷恋阅读,一份杂志、一张报纸,甚至一页广告他都百看不厌。有人发现,即使是同一作者的同一作品,在课外,学生可能读的津津有味、爱不释手;但一选入教材,在课堂上,就精彩非昔、兴味索然了。比如在上《我的叔叔于勒》时,提到了《项链》,学生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哪怕只是听老师介绍情节都听得入神,但是在课内学到《项链》时,却很难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一位叫卡罗的阅读学家把这种“有趣的”现象形象地概括为“课内的海明威没有课外的海明威精彩”。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课外阅读更精彩的现象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们发现这与阅读心理有极大的关系。课内阅读不但很少关注学生的阅读心理,而且附加了许多字词、主题、技法等理性思考的内容和形式化的操练。学生在阅读时,总是带着“任务”心态,具有浓厚的“功利”色彩。这必然使读书的乐趣和美感丧失殆尽。这种做法,只能使阅读这块启迪心智,抚慰心灵的绿洲,逐渐地沙漠化。

尽管学生课外阅读的心理是五彩纷呈的,但也有一定规律可循。中学生课外阅读不完全是消极的,有很多积极的因素。比如求知的心理、表现的心理、消遣的心理等。深入了解这些阅读心理,将有助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

一、求知的心理

中学阶段是人的自我意识高涨的时期,是求知欲迅速增强的时期。中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面对迅速变化的科技,面对积淀深厚的历史,面对绚烂多彩的文化,渴望了解、掌握更多的知识,而课内教学内容有诸多的局限性,使学生迫切地需要课外阅读的补充。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为弥补课内学习的不足。课内所传授的知识容量有限,对于浩如烟海的阅读材料,课内所能提供的内容可谓是九牛一毛,而中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又不会仅仅停留在对一定量的了解上。这样必然导致学生去追求更广泛的课外知识。另一方面,课内所提供的阅读内容中涉及到了大量的背景材料,学生需要补充这一部分的知识。如对作品背景、作者情况等的了解。就是简短的古代诗歌也蕴涵着极为丰富的背景知识,这需要从课外阅读中去了解。如读姜夔的《扬州慢》“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要解读这几句,必然涉及到对“杜郎”“豆蔻”“二十四桥”等知识的把握。这就需要了解杜牧的相关作品。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外阅读对课内的阅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为了更及时准确地了解新的信息。由于课本的编写、出版、发行等有一个过程,而新的知识、信息的不断涌现,给课外阅读带来广阔的空间。中学生是朝气蓬勃的青少年,他们伴着时代的脚步成长,他们走在时代的前列。他们之所以不落伍,就是及时掌握当前发生着的事物动态,他们的“呼吸”与时代脉搏的跳动是一致的。他们有接触大量新事物的欲望。他们的“呼吸”就是不断地接触新内容,创造新的内容。这中间很大一部分内容是靠课外阅读完成的。

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孜孜不倦地进行着大量的课外阅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读书不是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二、表现的心理

中学生正处在人的成长高峰期,各个方面的需要都得寻求到展示的机会。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我们知道,人在满足了生理、安全和社交的一定程度的需要时,就必须寻求更为高级的需要层次,即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就必然形成中学生要求独立、自由、自信,对成就和名誉的向往等心理。当然要实现受尊重、实现自我价值有多种多样的途径。特别是处于成长时期的中学生,由于在一定方面不能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就会去另选其他的途径。有些中学生误入歧途就是模仿成人不良行为而造成的严重后果。如少数中学生吸烟、酗酒就是因为在其他方面难以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以此来标明自己与众不同和存在的价值。

作为中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较好的满足中学生的表现欲望。在现代,阅读已不是少数人的特权,是一种大众化的行为。通过正确的课外阅读,任何人都可以博采众集、开阔视野。或能侃侃而谈、或能语惊四座、或能答难解疑、或能新颖独到,这样必然赢得同辈的惊羡、赢得师长的夸赞,从而得到自我实现的目的。

人是爱表现和爱受表扬的动物。课外阅读的广阔空间为学生提供了众多能表现自己的机会,因而,可以说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极好的方法,也正是为了满足表现的心理的需要,学生才会大量地、不断地阅读课外读物。

三、消遣的心理

有时课外阅读并不是为了求知或表现,而是为了消遣。作为成长时期的中学生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如发箭之弦绷得紧紧的。他们同样需要休息、消遣,尤其是现代社会,竞争、生存的压力也被转移到中学生的学习中间,因而,不少学生身心疲惫,甚至出现了未长成大人却已心灵衰老的不良现象。因而,中学生也需要休息、娱乐来消除疲劳。而中学生的娱乐消遣又不能完全等同于成人,也不可能有成人消遣的物质基础,因而,对中学生来说,课外阅读可以说是一种消遣的好方式。在我国,武侠小说热、言情小说热之所以热度不退,是因为中学生以此作为消遣的方式之一。有人把好文章称之为“心灵鸡汤”,这是有道理可言的。

中学生课外阅读是中学生种种心理需要引发的结果,是中学生心理特点所孕育的产物。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决不能忽视中学生课外阅读中的这些心理现象,我们以探索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心理状况为一个突破口,去探究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动机、方法等,从而找到一条通向中学生心灵的途径,找到指导中学生阅读的有效方法。这样,我们的中学生就会在健康的心态下茁壮成长。作为老师,我们也希望通过课外阅读心理的探讨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做好阅读工作。

猜你喜欢
课外中学生课外阅读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小满课外班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重视课外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浅谈课外阅读的策略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