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广东
(江苏省东海县白塔高级中学)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很多高中老师会报怨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会窃窃私语。但如果我们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会发现,他们的课堂注意力和热情大约只能维持10~15分钟,之后,大脑就会出现阶段性的疲劳,进入思维的低谷状态,情绪不再积极。笔者结合长期教学实践认为,现代高中语文课堂必须在吸引学生专注学习方面下功夫。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一篇有难度的文章,往往会给学生带来紧张和恐惧,更谈不上兴趣了。而选入高中课本的文章往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驱逐学生对课文的恐惧,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必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专注于语文的学习。
笔者在给高一学生上曹文轩的《前方》一课时,估计凭学生们的阅历,不一定能理解这篇文章的深意。于是,在教授这一课的前一天晚上,布置他们50字左右上交初读《前方》的感受。通过了解,很多同学的观点是:从题目来看,这篇文章好懂,但读起来似乎又太“玄”,不好把握。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正式上课时并未直接进入主题,而是通过几个问题解除他们对这篇文章的恐惧心理。我先问:“同学们你们在每年的五一假期一般想做什么呢?”有的同学说走访亲戚朋友,有的同学说在家看电视,有一个同学大声说:“我想出去旅游但是没钱!”引得大家哈哈大笑。我连忙说:“这是一个好主意。但你为什么想旅游呢?”他说:“看看祖国美好风景呗。”我向他树起大拇指。接着,我又问:“同学们能否想象一下那些或为了旅游、或为了打工赚钱,或为了其他原因远离家乡的人会不会思念家呢?”学生齐声回答:“会思念家乡。”我说:“好,既然会思念家乡,他们又不得不离开家乡,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曹文轩的《前方》就是一篇有关离开家乡和思念家乡的文章,请大家结合刚才的问题再读文章,思考一下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学生们一个个兴奋地投入阅读中去了。
在教学前创设情境,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这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创设情境一定要有原则,创设的情境要和文本紧密相联,要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要有一定的思维价值。总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情绪的方法有多种,只要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有效的情境创设,就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专注学习中去。
德国著名学者海因·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来更能为之接受。”课堂上教师恰当地运用幽默,学生心情舒畅,乐于学习,情绪高涨,师生关系融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之中,灵感伴随着智慧火花和谐相生,进而达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的教学效果。
有一次,笔者在给高一年级学生上苏轼的《赤壁赋》。20分钟后,有一个同学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我适时停了一下,面向全班大声问:“文章最后苏轼喝醉了睡在哪?”学生们齐声回答:“在舟中。”“姿势是怎样的?”“相与枕籍乎舟中。”我问:“为什么不是趴着的?”经过大音量的问答,睡觉的那位同学也醒了,也在认真的听这个问题。有的同学似乎已明白了问答的意图,大声回答:“趴着睡会流口水。”学生们一阵哄笑,那位同学也笑了。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在课堂中,教师不失时地运用幽默风趣的话语或事例进行教学,可以给紧张、沉闷的课堂注入兴奋剂,形成宽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更加专注地投入学习。但无论多好的方法都得讲究原则,幽默是教学手段,一定要把握时机(如学生情绪不高,心理疲劳,注意力分散或心情紧张等)适当运用,绝不能“为幽默而幽默”,正如老舍所说:“死啃幽默总会有失去幽默的时候;到幽默论斤卖的时候,讨厌是必不可免的”。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幽默必须把握分寸,幽默绝不是讽刺、挖苦,绝不能因此伤害学生,更不能借调侃学生来快乐自己或者娱乐其他人。如果这样,幽默就变味了。这样的幽默,比直接的讽刺、挖苦,还要伤害学生的自尊。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果,如果学生的课堂情绪消极、低落,学习成绩肯定会受到影响。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成了优质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用游戏来驱逐教学中学生的疲倦情绪,不失为一种调动学生学习情绪的有效方法。
笔者在给高二学生讲论文写作时,起初所有学生都抱着一定要有所收获的态度集中注意力听,但15分钟后,很多学生成了“霜打的茄子”。看到这种情形,明显再继续下去已经效果不明显。于是,笔者适时对全班同学说:“老师我也累了,不想讲了,我们玩个游戏吧。”一听说做游戏,一个个精神头来了,迫不及待地瞪大眼睛等待着。我说:“现在有很多人对高考提出异义,现在我们请两组同学就高考是否公平进行辩论。哪两组愿意参加?”充满展示欲望的学生们一个个高高地举起了手。最后我选了课堂表现积极的和课堂表现不积极的两组同学参加。经过抽签正反方确定下来,于是游戏开始了。经过两五分钟举例说理的辩论后,正方的观点是:高考公平。原因是:(1)没有高考,穷人家的孩子永远不能赶超富二代、官二代;(2)结合中国国情,如果像西方进大学容易毕业难,这对于有些穷人家的孩子学习差,花了很多钱上大学,最后不能毕业,这是非常奢侈的。反方的观点是:高考不公平。原因是:(1)辛苦奋斗十多年,最后一张试卷定终身,这是不公平的;(2)高考作文分的赋予有一定的主观性,这是对考生的不公平。
针对双方的辩论,笔者就他们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而充分举例论证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引导他们,议论文的写作实际上和辩论差不多,确定好论点后选取能够论证论点的事例进行论证就可以了。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对于学生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他们觉得语文课堂枯燥无味,如果将好玩的游戏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必定会引起他们对学习的关注,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但既然将游戏与教学接轨,就应该是规范的、严肃的,而不是随心所欲,要以服务于教学目标为原则。
总之,面对现代的高中生,我们必须要彻底解放思想,本着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去研究他们、去适应他们,最大限度地把他们拉回语文课堂,激发他们全身心专注于语文的学习。
[1]何克抗.创造性思维理论——DC模型的建构与论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胡涛.拿什么调动学生[Z].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