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兴忠
(十堰市教育技术中心,湖北十堰442000)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十堰市教育网络建设快速扩展。到2011年底,全市接入教育网学校已达521所,占学校总数的60%。中心小学以上都实现了光纤线路接入,部分村小暂时采用ADSL线路接入。为了满足教育政务、视频会议、校园安全监控、教师网络学习及逐步普及的“班班通”工程等信息化应用需要,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十堰市提出了教育网络规范建设的近期目标。
2015年全面实现全市教育城域网建设,光纤线路覆盖到校,并基本实现“班班通”,为全方位教育信息化应用提供良好的网络基础。全市教育城域专网租用中国电信线路,城区和农村中心小学以上学校都采用百兆光纤线路,市教育中心机房与电信机房、县市区子网机房之间采用千兆高速链接,市网络中心采用千兆三层路由交换机,负责本地区教育网的汇聚,控制本地区用户的出口路由,负责教育网的安全。市教育局机关大楼采用内网外网分开,内网直接进入各专业服务器,外网通过网络中心防火墙独享百兆互联网出口。各县市区分区汇集教育城域子网,在子网络中心分内、外网双路由,内网指向市教育网络中心,外网指向互联网。大型学校除教育内网线路,外加互联网专线,根据需要追加互联网带宽,同时也采用内、外网双路由的办法保障网络畅通。各学校都统一分配合法IP,建设校园网及网站。这样,既可以充分保证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和政务安全,又不会与访问互联网发生冲突。
2012年,城区学校、正在实施“班班通”工程的县市要实现教育网络全覆盖,并最大限度地采用光纤线路,个别边远村小(教学点)暂采用 ADSL线路,确保教育政务、教师网络学习和教育资源应用正常运行。申报2013年、2014年“班班通”工程的县,要在当年同步实现教育网络全覆盖。
(1)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城区初级中学、城区千人 (24个班)以上的小学均采用双线路接入。即一条百兆教育网专线,一条10-100M (根据终端数量确定)互联网专线。
(2)城区千人以下的小学及幼儿园,采用一条光纤线路接入教育专网,互联网使用城区公用出口(实现班班通后改为光纤互联网专线)。
(3)县市教育网络结构与城区不同,可采用以下两种模式。
模式一:每所学校采用百兆光纤线路 (教学点可采用ADSL线路)汇聚到县市教育局机房,形成物理的县市教育城域网,教育城域网在县市中心机房外接公用互联网出口。
模式二:每所学校采用光纤电路接入到电信机房,都是电信公司互联网用户,由电信机房千兆三层交换、做汇聚路由,内网指向县市教育局机房,外网指向互联网,建立虚拟的教育城域网。采用该模式最低电路速率要求:村小2M,中心小学与县城小学10M,初级中学20M,高级中学、中职学校50-100M。大型学校也可以采用双线路。
(1)电信公司为教育专网集中划分IP段,加强IP地址管理。
(2)建立教育网用户联系制度。填写学校班级数、学生数、网络终端数、路由器(服务器)配置、应配带宽、实用带宽、IP地址、网管员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并将各区域网络服务联系人、联系电话在网上公布,建立定人、定责、定期回访双向交流机制,确保学校网络畅通。
(3)各级网络中心要建立日志留存服务器,对所有政务专用机实行IP绑定。各学校对所有终端进行IP分配留存、流量分配、病毒防护,保障网络安全。
(4)加强网管队伍建设。县级网络中心应配备3~4人,专门从事网络维护与网站管理,大型学校应成立信息技术教研组 (室),中心小学以上都应配备专职网管员,其他小学(幼儿园)配备兼职网管员。各级网络中心要与网络运营商结合,每年组织一次网管员培训。确保教育网络运行与教育教学信息化有足够的人力与技术支持。
校园网即校园内部局域网。应建设成为一个以办公自动化、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现代计算机校园文化为核心,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技术先进、拓展性强,覆盖校园主要楼宇的主干网络。下联学校各PC终端工作站,上联教育专网和互联网(校园网络中心路由选择),能够在教育网和互联网上进行宣传和获取教育资源。
校园网终端配备。规模在24个教学班以上的学校,计算机教室不得少于2间,计算机配备每室不少于50台;力争小学、中学计算机与学生比例分别达到 1∶14和 1∶9, 计算机与教师比例达到1∶2;市直中学生机比达到8∶1,师机比达到 1∶1。
校园网络应分门别类进行建设与管理,在应用中不断发展与规范。
(1)网络中心建设
主干线路楼宇之间光纤(百兆乃至千兆)链接,楼层配备网管交换设备,前端配备双出口高端路由器,与教育专网、互联网连接,并能够远程访问。
(2)办公子网建设
面向学校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能够满足信息、数据查询、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
(3)教学子网建设
逐步实现班班通,利用网络实现多媒体教学,并逐步向交互式多媒体课堂过渡。建立起相对独立的图书馆(室)阅览网络。
(4)校园安全与后勤保障子网建设
在学校保卫科(门卫)建立起校园安保视频监控系统。
门禁安全(电子学生证)、餐厅就餐、校园超市、图书借阅等逐步实现“一卡通”,不断向数字化校园发展。
(1)网站规划与架构
县市区教育信息网作为各县市区教育局的门户网站,是教育系统应用信息技术履行职能的重要形式,是教育局推进公共服务,打造服务型机关的网络平台和县市区教育的宣传窗口。在栏目设置和功能上:一要根据教育所涵盖的内容设置栏目;二要充分考虑推进政务公开、改善公共服务、增强公众互动等有效促进政府部门职能转变的核心要求;三要为广大师生提供网络化的工作学习环境,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各县市区要根据 《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全省县(市、区)教育局门户网站绩效评估的通知》要求,认真对照 《全省教育门户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逐步完善网站栏目、内容和功能应用等方面的建设,不断提升教育信息网的管理和应用水平。
(2)网站的维护与管理
县市(区)教育网站必须配备专门的采编与后台维护技术人员,采编整理各类信息,确保各类信息、数据及时准确上传,定期改版与更新网页,为教育局各职能部门二级网页维护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让网站实用且常保新颖、充满生机与活力。
重大教育新闻报道及信息公开由教育局办公室统一审核。
学校网站是宣传学校办学理念、展示教育教学成果、树立学校良好形象的重要平台。各校要建立网站的长效管理机制,规范校园网站信息发布制度,提高网站功能应用服务水平,按照《湖北省中小学校园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要求,利用校园网和教育城域网建立以校务公开、网上办事、家校互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为基础的校园网站。通过校园网站,加强家校联系,提供在线咨询,逐步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的信息化。
学校网站要专人管理,专人维护,建章立制,确保网络安全。托管服务器、空间租赁、域名确定都要按规定申报备案。
各级网站(网络中心)都要加强教育资源与数据建设。
(1)网站信息积累。随着网站开办时间的增加,网站各类信息储量不断增加,网站应做好信息分类储存与查询索引。
(2)教育教学资源积累。①各级教育网站应根据自己的应用群,汇集整合(购买)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存放在本站服务器中,供本地(校)师生随时便捷使用。如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空中英语课堂、数字图书馆资源等。②收集整理本地(校)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存放在本站教育资源服务器中,供本地(校)师生交流使用。如优质课堂、示范课、优秀课件、个人网页、专题讲座等。③网站应做好国家、各省市及名校优秀教育资源网站的链接与应用引导。
(3)数据建设。各级网站应加强学生电子学籍、学生健康体检等数据完善方面的管理,做好学校人、财、物各类基础数据网上填报入库,全面建设本地教育网络数据库,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政府规划教育发展提供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