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寄宿制高中学生的管理策略

2018-02-18 08:49谢华巧
甘肃教育 2018年24期
关键词:教育网络行为习惯心理健康

谢华巧

【关键词】 班主任;寄宿制学生;教育网络;心理健康;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24—0044—01

对于寄宿制的高中学校,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远离父母、有很多不适应,例如生活学习环境的改变、人际关系的疏远、学习任务的加重以及竞争压力过大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寄宿制高中班级班主任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和意义深远。

一、班主任身体力行给予班级学生更多的关怀

在寄宿制班级中,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家庭,生活习惯上有很大的差异,生活自理的能力也有所不同,所以同学之间容易产生一些矛盾。班主任要积极地下到学生宿舍,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迷惑、问题和困难,尽量帮助学生早点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班主任热心地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这样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度大大加强,以后学生遇到困难也会主动找班主任解决,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就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对班级管理有很大的帮助。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时刻以正面、积极、向上、良好的形象展示给学生,用心关注学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二、构建良好的教育网络是保障

班主任要思考如何做好和各科任老师交流、沟通,调动大家积极性。也就是说取得任课老师的帮助,让各任课老师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况且还有繁重教学工作。班主任还要思考如何做好和生活老师交流沟通(在好字上做文章)。班主任经常深入到生活区加强和生活老师的交流沟通,这不仅表明班主任对生活区工作重视和对生活老师的支持,也通过交流沟通使班主任更全面、更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在寄宿制学校大家常把教学区比作“前方一线阵地”,生活区那就是“后方补给线”。只有后方稳定、保障有力,前方才能打胜仗。教学区通过“抓学习促管理”,生活区则是通过“促学习抓管理”,前后方联合、互动起来,班级管理就轻松了。

三、重视学生心理健康

学生升入高中后,第一学年他们对新的环境和学习生活有新鲜感、陌生感,能自觉遵守纪律;而进入高中二年级后,学生的心理开始发生较大的变化。由于学习要求提高,少数同学心理压力加大,自我调节能力差,在竞争中失败,遭受困难与挫折之后,容易消沉,出现紧张、焦虑、自卑等不健康心理。升入高三后,学业负担加重,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压力,也存在不少心理问题。 对这些不良的心理现象,我们决不可等闲视之,因为它将会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老师平时要注意多观察,发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因势利导,立即进行补救性和矫治性心理咨询、疏导和诊治,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重建自我,恢复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根本。

要加强对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方面的探索,教给学生叠被子、洗衣服等等生活细节,学会妥善保管自己的东西,合理安排膳食,按时学习、活动和休息等。我们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严格要求学生,通过开展班级组织、寝室小集体及兴趣小组等多层次多形式的交往和各种评比活动激发学生对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加强学生的集体观念教育,使学生在交往中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关爱他人,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采取多种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树立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信念,增强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信心。

五、重视学生发展,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学校德育工作应该以活动为载体,德育工作一旦游离了实践就显得苍白和枯燥。在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中,要给学生创造广阔的天地,创造條件发展人,通过每年举办“艺术节”、“体育节”、“演讲”等活动,还要给学生应有的活动空间与时间,向家长社会全方位展现我校素质教育的成果。让学生在活动中动口、动脑、动手,自主发展,满足学生娱乐、参与、创造与成就的欲望,让学生的才艺得以展现,特长得以发挥,个性得以张扬,身心得以调节。各类活动学校要注重引导,适时进行教育,活动结束特别要做好总结,进一步在学生心中内化。

六、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

教育从来就不是教育者自己封闭起来就能发挥良好作用的事业。寄宿制班级的班主任必须建立与学生家长的有效联系机制,定时通过短信、电话、网络、家纺等形式,及时将学生的情况向家长反馈,并征求家长对学生的教育建议;同时,对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比赛,积极邀请家长到校参加,增进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感情。

编辑:蔡扬宗

猜你喜欢
教育网络行为习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2015年度教育网络舆情概述及特点分析
新常态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融合模式
教育网络舆情议题演变分析
教育网络舆情监测评估指标体系权重量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