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伟
(中共十堰市委党校,湖北十堰442000)
2005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河南、江西和湖北考察工作期间提出了“四个准确认识”,其中之一就是要“准确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1]。在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指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2]胡锦涛总书记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现阶段的8个阶段性特征后,进一步指出:“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对这些新特征,胡锦涛总书记一连用了6个“新”进行了精辟的提炼:“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3]
唯物辩证法的量变质变规律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在矛盾的推动下从量变到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的过程,但总的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这种部分质变包括阶段性部分质变和局部性部分质变,所以事物的发展在一定的时期总是呈现出阶段性特征,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讲道:“量变和质变是对立的统一。量变中有部分的质变,不能说量变的时候没有质变;质变是通过量变完成的,不能说质变中没有量变。质变是飞跃,在这个时候,旧的量变中断了,让位于新的量变。在新的量变中,又有新的部分质变。”“在一个较长过程中,在进入最后的质变以前,一定经过不断的量变和许多的部分质变。在社会领域,还有个主观能动性问题。如果在工作中不促进大量的量变,不促进许多的部分质变,最后的质变就不会很快来到”[4]。阶段性特征思想正是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这一规律认识当代中国发展的必然结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发展进程中必然还要经历若干具体的发展阶段,不同时期会显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这种动态的发展过程,是由量变积累引起部分的质变,在新的基础上再由新的量变积累引起新的部分质变的过程。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由于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将有一个长期的量的积累过程。但另一方面我们又要看到,在基本国情没有变的前提之下,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这些变化正是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发生的部分质变。所以,我们既要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量变的大前提,扎扎实实地做好量的积累工作,又要认识到我国各个领域发生的部分质变所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抓住机遇实现“隔几年上一个台阶”的目标任务。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从矛盾发展过程的视角分析了事物发展出现阶段性特征的根据,他说:“事物发展过程的根本矛盾及为此根本矛盾所规定的过程的本质,非到过程完结之日,是不会消灭的;但是事物发展的长过程中的各个发展的阶段,情形又往往互相区别。……因此,过程就显现出阶段性来。如果人们不去注意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人们就不能适当地处理事物的矛盾。”[5]阶段性特征思想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这一根本观点。首先,阶段性特征思想对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新特点新趋势的把握和分析既看成绩又看问题,既看长远又看眼前,既看历史又看现实,既看全局又看局部,坚持了“两点论”。其次,阶段性特征思想在对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根本任务和其他任务以及成绩和问题时,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既注重各个不同的阶段各种矛盾的变化,又始终清醒地看到并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一根本,既勇敢地承认和面对存在的问题,又始终看到并牢牢把握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一主流,坚持了“重点论”。再次,阶段性特征思想坚持“变”与“不变”的对立统一,既热情肯定“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又客观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并由此提出了在实际工作中“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既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6]。这样又坚持了唯物主义思想路线。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现实基础,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特别是在总结我国发展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发展不够全面,也不够协调,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如城乡差距拉大、就业压力增加、区域差距扩大、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社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等等,这些都是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阶段性特征,对这些特征进行及时的总结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是站在历史和未来的高度,在科学地分析和认识这些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理论,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可以说,阶段性特征思想既是科学发展观这一伟大理论创新的重要理论基础,同时又是科学发展观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历经波折艰辛探索出来的一条发展中国的惟一正确的道路,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7]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我们党在不同的时期提出了不同的战略目标,进行了不同的战略部署。如,邓小平1987年提出了“三步走”战略[8],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提出了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的战略部署,在党的十六大上又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根据我国发展的实际及时提出了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这些不同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既高瞻远瞩又实事求是,它们正是根据我国发展的不同时期所呈现出的不同阶段性特征而提出的。实践证明,这些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完全正确,它的正确性是建立在我们党对基本国情的科学分析和正确判断基础之上的,而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正是由于准确把握了我国不同发展时期的阶段性特征,从而准确把握了阶段性社会矛盾、历史任务和发展目标。
[1]胡锦涛八月份重要讲话摘要[J].党建文汇,2005,(9).
[2][3][6][7]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3,14,14,11.
[4]龚育之,逄先知,石促泉.毛泽东的读书生活[M].北京:三联书店,1996.163-164.
[5]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14.
[8]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