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条件下的党内权力运行机制创新

2012-08-15 00:43刘长发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民主干部党员

刘长发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河南郑州450042)

当前,互联网作为新兴的信息传播和交换媒介,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交流载体和社会联系形式,借助互联网以实现政治参与、政治表达也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党的权力运行机制也应随着党的历史地位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更新与完善。党内权力的运行机制直接决定着国家能否繁荣富强,人民能否幸福安康。因此,我们应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技术,继承直接民主的核心价值,激活党内民主的积极元素,消除传统党内民主的一些障碍,对失衡的权力配置格局进行调整,建立一套健康规范的党内权力运行机制,从党内权力的授受、执行和事后评价等环节规范和约束党内权力的运转。这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互联网技术条件下党内权力授受关系的完善

党内选举问题历来是发展党内民主的一项重大问题。党内选举包括对党内领导人的选举和党代表的选举,是党章赋予党员和党代表的一项基本权利。受我国现阶段特殊国情和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党内选举制度的发展受到了一定阻碍。积极开拓网上选举系统,利用互联网推动党内选举制度的进步,对于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发展党内民主,建设高素质的党员领导干部队伍,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集体,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在群众中的威信,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西方,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已经被广泛运用于选举活动,这不仅改变了选票的格式,而且也改变了投票的方式,大大提高了选举活动的效率。90年代兴起的国际互联网,对选举制度产生更大的影响,使现代选举制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通过网络,候选人可以与选民进行直接对话,而且这种对话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选举制度更加直接和民主。尽管我国的政治体制和选举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着本质的不同,但我们仍然可以借鉴其在选举中对网络的利用形式,充分反映广大党员的意志,建立互联网时代适合的党内选举模式和制度。《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提出了扩大民主的基本方向:“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扩大民主,必须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日臻成熟的网络技术可以用来保障干部选拔任用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的实现。我们应借鉴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不断创新拓展网络民主的多样化实现形式,让民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体现,让广大党员群众充分参与到干部工作中来,有效汇聚民意、汲取民智,从而保证选准用好干部。具体做好以下方面:

1.建立网上提名推荐干部制度。在干部的初始提名推荐环节,要专门在党的网站建立“网上推荐”平台,不仅组织部门和领导干部可以署名提名,符合条件人员也可通过网上报名系统自荐提名。推荐人在网上提名时,只要如实填写与被推荐人的关系、姓名、工作单位及职务、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等信息,就可推荐自己认为合适的人选。为保证提名质量,应明确规定一个推荐人只能推荐同职务、同姓名的一个人,且要说明推荐的理由,对“一人荐多人”和推荐理由不充分的提名行为可视为无效推荐。为充分尊重群众的选择权,赋予广大党员群众等值的提名权,即使是领导干部也不能享有特权。同时,将网上提名设置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前置程序,提名情况直接决定人选是否能够进入民主推荐环节。

2.探索实施党员网上投票选举各级党委班子和负责同志。如果通过网上投票进行的只是一种确认性的选举,那就意味着党内权力的授受依然没有真正掌握在广大党员群众的手中,也就无法建立权力的“信托责任”。这种只从技术层面对党内民主的推动,作用是有限的。根本的解决之道,是要在党内真正引入竞争性选举,逐步扩大党组织领导班子的直接选举范围。这在技术层面已经不是难题。中科院成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第七代电子选举系统能够代替长期以来选举采用的人工计票方式,实现投下最后一张选票,系统即刻生成选举结果,十分快捷方便。在选举期间,党员可以利用电子党务快速查阅候选人的信息,知晓党内选举规则,就相关问题对候选人进行提问。同时,党的选举领导机构可以通过电子选举系统第一时间收发、统计选票,在网上公开计票结果。这无疑将改进传统的选举方式,增加选举的科学性和公开性,提高党员群众党内民主参与的质量。

3.实行干部任前网上公示。在网上选举的基础上,对拟任领导干部通过党的网站、政府网站、报纸、广播电视向党内和全社会公示。同时,在公示的内容上要进行拓展,不仅要公示姓名、年龄、学历、工作经历、业务工作成绩和拟任职务等基本信息,还要重点对干部本人及家属的财产收入进行公示,便于党员群众真正看到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德才表现情况,从而把好选人用人关。

二、互联网技术条件下党员群众民主决策权的保障和落实

保证党员充分行使民主决策权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必然要求。网络民主决策是党内民主决策的崭新形式,各级党组织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目前的关键是要加强网络民主决策平台建设,不断拓展党员群众直接参与党内事务的广度、深度,使党内民主决策由平面决策走向立体决策、由精英决策走向平民决策,努力实现党内民主决策的普遍化、公开化和基层化。

1.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以开放的视野、平等的心态和法治的理念构建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民主决策平台。2006年8月,湖南省委通过红网发布《寄语》,动员全省民众参与“迎接党代会、共谋新发展”献计献策活动,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建等各个领域,活动得到了省内民众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参与,这是我国地方党委第一次利用网络征询民意制定重大决策。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网“强国论坛”同网友在线交流时指出,互联网是“做事情、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一个重要渠道,非常关注网友们提出的一些建议、意见”[1]。这种对于互联网的开明态度值得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仿效。一方面,通过网络技术的运用努力减少普通党员和党的上级组织之间的中间环节,增强党员的参与感,让党的决策更加有效和快捷,让党的领导和普通党员的联系更加便利、直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党在组织体制上要逐步改变原来“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减少层级,压平结构,降低活动成本,提高组织效率,增加党内上下层直接对话、交流的机会。另一方面,要将党内民主发展为“电子民主”,在网站开设各种电子论坛,供党员和其他网民发表意见、参与评论。党的重大主张、重大行动、重大决策更应听取党员和各方面的意见与反应。要通过党委与网络社会的良性互动,构建二者之间制度化的沟通机制。要明确规定各级党委政府办公室(厅)和政研部门定期收集一些网上集中讨论的问题,供党委政府领导决策参考。宣传部门可以设立专门机构联络网友,开邮箱纳民意。党委政府要把网友的呼声作为民意诉求的重要信号,及时吸纳到决策中,而且要及时把缺位信息发布到网络平台上,特别是突发公共事件的相关信息。通过网络听取民意要形成制度坚持下去,网络党建必将步入制度化建设的轨道,有力推进网络民主建设的深入开展。

2.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民意汇集功能,不断改进党内民主决策。网络技术的即时性和互动性,有助于由单向交流模式向双向交流模式转变,并逐渐改变原来党内的垂直型体系,深化党内民主发展。通过网络平台,能够直接面对民众,广泛了解民情,收集民智,拓宽公众有序参与民主决策的渠道。应积极创建全国和基层党组织共享网站,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各级领导干部与党员及公众网上见面会;在互联网上专设网民咨询窗口,让领导干部直接回答人们关心的各种问题;完善网络论坛,使党员群众都能够通过网络就特定议题发表意见,如人民网的“强国论坛”、新华网的“发展论坛”、新浪网的“时事论坛”、外交部网站的“外交论坛”等等,已成为党和政府与公众进行日常直接沟通的重要桥梁;采用电子问卷调查方式,开展各种议题的讨论,征求普通党员对党的政策的建议;建立海外网络组织,及时向海外成员提供党的相关信息,收集和反馈海外党员的意愿和建议,加强国内外组织的协调合作;设立“电子民意咨询”专版,充分反映网民的意见和建议。另外,一些法律、政策出台前应征求民意,以利于决策的科学化。这种网络民主方式实际上是一种公共协商,可使政府的公共决策更加反映民意,从而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

3.以基层的地方性事务的网络民主商谈为切入点,推进党内民主的不断生长。互联网技术条件下的党内民主制度的建构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包括相关的技术提升、软件开发以及网络集体行动主体经验的累积,都必须经过长期实践才能够收到良好效果。在网络民主方兴未艾之时,党内民主实践可以先选择以基层地方性公共事务为切入点,建立基层网络论坛等参与对话的机制,鼓励多方参与,推进基层公共事务治理格局的形成。基层党内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治理需要便捷、有效的参与方式;而网络民主参与的行为在地方治理的事务中更容易确定边界,因而也能更好地促进参与各方的互动与交往,更容易建立共识。基层的党内民主实践,会在更为广泛的乃至全国范围内取得更好的效果。适应于网络民主需要的制度性变革,如基层党组织结构的调整,公共权力部门的网络论坛、参与平台的建立等,应具有简便性与可操作。更为重要的则在于,基层的地方性事务实践可以累积党员群众集体行动的经验,建构人们商谈的互信,从而为基于互联网的党内民主在更大范围内的成长奠定基础。此外,还要做好虚拟空间里民主意见的集中。民主是正确集中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是民主的必然要求和归宿。虚拟空间的民主成果能否在现实决策的集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网络能否真正实现推动基层党内建设的关键之所在。

三、互联网技术条件下领导干部民主监督的加强

互联网时代应采用网络电视直播述职,将领导干部们推到网络上,让他们直面最普通的党员群众,使其述职完全公开化。通过这种方式,迫使各级领导干部在述职时不但要讲成绩,更要谈不足。网上述职,必须如实摆亮点、找差距;在具体操作中,一要鼓励领导干部脱稿演讲而不是照本宣科念材料,避免形式主义的倾向;二要现场接受党员代表以及网民代表的询问,并现场解疑释惑。让党员代表提问,不仅能凸显党员的主体地位,增强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而且有利于增强党内监督的刚性和强度,使领导干部感到面对面的、实实在在的压力。而在网上公开回应网民的提问和质询,则能够表明我们党是在以一种更加主动积极的态度、更加有效的方式回应网民,显示出我们党对民意的高度尊重和敬畏。为解决“一述了之”的问题,还应在网站上开设评议专栏,由各单位党委(党组)及时通知干部职工上网阅读、评议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述职述廉报告,负责任地跟帖发表意见和建议,领导干部本人也应时刻关注自己的述职述廉报告,对党员群众提出的质疑或询问等评议意见,必须在第一时间作出回应或答复。与此同时,组织部门还要适时跟踪了解网上评议情况,对有关信息进行梳理汇总,对党员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及时予以调查核实,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调查核实结果。

四、互联网技术条件下党内民主测评的改进

民主测评作为发扬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既为党员反映意愿提供了平台,又为领导机关正确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科学发挥民主测评的作用,对进一步增强领导机关抓基层的实效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南京市等许多地方成功应用了网上干部测评系统。南京市早在2004年就将优秀党员评选全部在互联网上展开,让党员和非党民众广泛参与,直接上网评选,而且自由度很大,既可以在组织推荐的253名候选人范围内点击还可以重新提名自己认为“优秀”的党员参评。为了保证公正、公平,他们还在电脑程序上采取了一些方法,以控制恶意投票。群众认为,网上党员选优,不仅公开、公平、公正,而且是社会进步的信号。2011年5月15日至21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网上推荐活动在人民网、新华网、全军政工网、武警部队政工网等门户网站展开。作为一项评选活动,发动、参与规模之大堪称之最,共收到提交的选票6720.7万张,全国参与投票的党员群众941万人次。这次网上投票推荐活动组织严密、操作规范,各级党组织认真负责,广大党员群众踊跃参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

在实际操作中,各级党组织可根据工作需要发布调查问卷。测评系统可根据网民投票情况实时产生统计结果和数据,同时利用动态表格、图形等方式直观展示调查和分析,实现最大范围的民意和民情收集。领导机关开展民主测评的目的,在于为正确决策寻找依据;党员参与民主测评的目的,在于反映自身意愿并期望得到采纳。民主测评系统,要兼顾到这两方面的诉求。通过电子党务这个平台,利用手机短信、网站投票等方式简单直接地传递双方的意愿。在恰当的范围内公正、公平地进行民主测评。通过技术创新,整个网上测评系统对参评人员的投票打分行为和个人信息不采集、不记录,力求为参评人员创造一个相对隐私的投票评分空间,以解决传统集中测评方式给参评人员带来的心理干扰和压力,增强干部测评工作的公平性、公正性和真实性。同时,由于机关党员的身份识别信息在移动电子党务平台里都有完整准确的记录,无论是利用短信测评还是网站测评都能保证在一个较为私密的环境下进行,因而党员在参与测评时可以确保表决权的唯一性,更为有效地预防拉票、造假票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1]了解民情、汇聚民智,官员上网成中国政坛新气象[N].人民日报,2008-10-08.

猜你喜欢
民主干部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中国式民主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员标准是什么?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
选举年的民主危机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