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士春
吉林省桦甸市胜利社区服务中心,吉林桦甸 132400
在临床上,阳虚或阳亢证所见甚多,阳虚、阳亢交互参见者亦不少。此种情况,往往出现在急性病或杂病的危急阶段,治疗法则,当效先贤经验,温肾与潜阳合法,常可扶衰救危。兹择几案,报道如下。
常某某,女,76岁。2010年3月21日初诊。2008年起患咳喘病,近几年又患高血压,虽服降压药物,血压尚在170~200/100~120mmHg左右,现头部跳痛,状如鸡啄,咳嗽气急,痰吐欠畅,前日咯血痰或纯血数口,心悸胸闷,饮食少进。患者面色黄,浮肿,背部怯冷,四末欠温,进热为快,夜间尿频,大便秘结,三五日一行。苔白薄而润,脉弦数。头部跳痛,脉弦,为肝阳抗盛;咯痰带血,木火刑金也;背部怯冷,四末欠温,面色黄浮,夜间尿频,元阳不足也。 处方如下:熟附块 8 g(先煎)、炮姜炭 10 g、石决明 40 g(先煎)、怀牛膝 10 g、桑叶、桑白皮各 10 g,瓜蒌仁 15 g、黛蛤散(包)30 g、丹皮炭 10 g、大贝母 10 g、陈皮 6 g、焦楂曲各 10 g、茯苓 10 g、代赭石 30 g(先煎)。 两剂。
3月24日二诊。头痛明显缓解,咯血亦少,大便畅行,尚胸闷,食欲差,下肢酸胀伴轻度浮肿,血压170/100mmHg,治以泄木宁金运牌为主。桑叶10 g、丝瓜络10 g、郁金10 g、黛蛤散(包)30 g、大贝母 10 g、瓜蒌皮 10 g、炒白术 10 g、陈皮 6 g、鸡内金 10 g、熟附块4 g、石决明30 g(先煎)、焦山栀6 g。三剂。
3月30日,4 d前突然两下肢肌肉疼痛异常,辗转不安,查无中风指征,仍服上药观察,现咯血止,咳亦轻,但膝下冷,步履欠稳,两侧颞部又见跳痛,胸脘闷,食量小,嗳气多,面色黄浮,苔薄白,根微黄,脉细弦,血压184/94mmHg,治以温潜为主,兼和肝胃。处方如下:熟附块 10 g(先煎)、炮姜 6 g、石决明 30 g、(先煎)怀牛膝 10 g、勾藤 15 g、姜半夏 10 g、瓜蒌仁 15 g、焦山楂 10 g、枳实 6 g、茯苓 10 g、益母草 15 g、大枣 5枚、羚羊角粉 0.5 g(冲)。 服上方4贴,咯血未见,头痛已缓,面部微肿,胸闷,易气急,食少,血压150/92mmH g,苔白滑,脉虚弦,守上方去羚羊角粉虚服。近期随访,咯血未发,头痛间作,但较轻,一般状况尚可,能帮助做些家务。
季某某,女,34岁,2010年12月3日初诊。病者16岁始患癫痫,经常发作,虽一直治疗,仅暂时控制症状。11月27日上班时,一只老鼠突然从抽屉里窜经其身而逃,旋即心中异常难受,呕吐,继之昏迷,牙关紧闭,四肢抽搐,不省人事,送医院后,经针刺苏醒,片刻又复晕厥,共3次,后予大剂复方冬眠药物,昏睡约10 h,醒后仍心中难受,周身疼痛,动则汗出。诊时已发病后数日,但上症未减,头晕,精神萎顿,语言低微,口干心烦,入寐即梦,闻异声则惊悸,全身肌肉不时抽动,出汗多,手足冷,胸脘闷,嗳气,易饥而食少,进热而快,大便或干而带血,(有痔疾)或溏泄日五六行,稍进油腻或冷物必见腹泻,舌偏红,苔薄黄,脉细数。此为五志化火生风,然精神萎靡,汗出怯冷,手冷近肘,足冷近膝,显属心肾阳虚。当此之时,非清心安神、平肝熄风不能拔其邪,非温心肾之阳难以复其正,姑予温潜合法,借参附龙牡加勾羚辈,处方:红参4 g(另煎)、熟附块 10 g(先煎)、生龙骨、生牡蛎各 30 g(先煎)、石决明 30 g(生煎)、勾藤 15 g(后下)、白僵蚕 10 g、枣仁 10 g、黄连 5 g、合欢皮 15 g、焦山栀 6 g、绿梅花 10 g、羚羊粉 0.5 g(冲)、硃砂1.2 g(冲)、大枣 5枚。 2剂。
12月10日,服上药后,惊悸、出汗随即控制,精神食欲好转,肌肉已不抽动,手足冷感已清。但服药口感心烦,停药后稍好,现已心阴不足,相火偏亢为主,滋阴降火,酌参温潜。
麦冬 10 g、柏子仁 10 g、丹参 10 g、白芍 10 g、黄连 4 g、茯神10 g、陈皮 6 g、熟附 4 g(先煎)、石决明 30 g(先煎)。 3 剂。
药后,肌肉抽动愈,时有心烦,夜寐欠安,予调心肺、疏肝气之类药物,并嘱注意精神调节,恰情畅怀,配合食疗,以莲子、山药、百合、红枣、元米煮粥常食,以缓其发。
潘某某,男,69岁,初诊日期,2011年10月20日。高血压10余年,气急浮肿1周来诊。患者头晕头痛肢麻已久,查有高血压病。前几天因家中琐事,情绪激动,晚上出现哮喘气急,端坐呼吸,不能平卧,动则额上出汗。查血压210/120mmH g,面唇四肢末端明显紫绀,颈静脉怒张,两肺可闻及哮鸣音,心率100次/min,欠整齐,心尖区三级收缩期杂音,腹部检查不满意,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苔白滑,舌淡紫,脉弦硬似切绳转索。此乃心、脾、肾阳气衰微,水饮淤浊内停,而邪阳末制。动则额上汗出,虑有厥脱之变,治以温阳化饮为主,佐以镇肝防脱,取真武与参附龙牡合方出入。熟附块 20 g(生煎)、茯苓 30 g、术白 30 g、白芍 15 g、细辛 5 g、五味子 10 g、生龙骨、生牡蛎各 30 g(先煎)、红参须 5 g(另煎)、生姜15 g。 2剂。
10月24日2诊,服上方两剂,哮喘已缓,紫绀见轻,浮肿大退,夜能平卧,但稍动则气急,血压180/110mmHg,上方改茯苓为20 g,3 剂。
10月30日3诊:间有面浮足肿,食欲尚可,血压仍高,180/100mmHg,将上方改细辛为 3 g,五味子为 5 g,加杜仲15 g,5剂。
临床见真阳虚而邪阳亢者大致见于以上几类,多在病变之重险阶段,温肾与潜阳合投,常可扶衰救危。然虚实有不同,轻度有轻重,偏颇有差异,用药当灵活应变,旨在调摄阴阳,使阴平阳秘,达到扶危振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