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知 朱春梅
(江西省赣州市立医院检验科 江西赣州 341000)
第3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以下简称《操作规程》)第1篇第2章第5节“室内质量控制”的开头一段是这样解说“可靠性”的:“测定结果的可靠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1)精密度高,即测定结果的重复性好,主要消除或减小随机误差造成的影响;(2)准确度高,即测定结果正确,接近真值,主要消除或减小系统误差的影响……”。如是,可靠性概念分为精密度、准确度2个方面。
根据定义见《操作规程》,精密度、准确度之间显然不是这样的关系,而是一种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是地基和房子的关系,正如《操作规程》中该段紧接着又说了的—“以上两点并不是孤立的,精密是准确的基础”。因此,准确度包括了精密度,精密度是准确度的基础部分;进一步说,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就是指其准确性(度),准确的就是可靠的,二者是等同的,而不应当说准确只是可靠的2个方面之一。
至于“准确度高……主要消除或减小系统误差的影响”一句,当然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它改变、确切地说是缩减了准确度的定义。
“两方面”之说当不是笔误,同为《操作规程》第1篇第2章的第4节“质量控制基础”,用打靶的例子阐述了精密度与准确度之间的关系见《操作规程》,其中第2种情况被说成“精密度差、准确度好”是令人不敢苟同的。此说法也颇明显地把这两个概念视为“相对的或并列的2个方面”,而不是包含关系。
“精密度差”怎么可能“准确度好”呢?地基差怎么可能房子好呢?少量几个点离靶心近,充其量就是歪打正着而已!诚如例子后面的解释中的一句—“显然是由于偶然的巧合”,这同样是属于“精密度差、准确度差”的情况;实在要单列开来,也应说成是“随机误差大、系统误差小”的情况。
精密度概念的内涵自然无可厚非,我们质疑的是这一概念的名称。精密—精确细密;精确—非常准确、正确;精密度—精确程度,也就是容许误差的大小。由此可知,不但不能说精密是准确的基础,而且精确高于准确、精密又严于精确;不是象我们传统的专业理论所认为的那样,反映随机误差的大小。为此,建议将多年来所说的“精密度”概念的名称撤消,就用“稳定性(度)”和/或“重复性”之名。
江西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实用临床实验室管理》一书提出了“正确度”这一概念,其第4章第2节有这样的阐述:“过去的准确度是现在的正确度概念,现在的准确度包含了正确度和精密度……正确度反映系统误差……”。据此,可靠性的相关概念就应当这样架构:正确度+精密度=准确度,恰好对应了:系统误差+随机误差=(总)误差。
乍一看,很有内容充实、结构清晰之感;然斟酌之,“正确又精密的结果才是准确的”这句话总是让人生疑,难道能说“正确的不一定是准确的”吗?很显然,没有必要生硬地定义这么一个概念来反映系统误差。
《国家标准》第4部分说到:“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测定值与室间质评//能力验证的均值的差值作为偏倚的估计。”其实这句话是立足于消除了、准确地说是基本消除了随机误差的基础上来说的;或者说我们应当这样来理解、因为实际工作中,相信绝大多数都是在室内质控合格、换言之基本消除了随机误差的基础上来报告室间质评结果的,而这也是可以、甚至必须的。
由上所述,《操作规程》第18页第7点中说了这么一句:“室内质量控制……结合室间质量评价可以间接评价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似乎室间质量评价不足以独立评价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应当更严谨地表述为:室内质量控制反映检验结果的稳定性,室间质量评价则评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由此又冒昧地建议,与其将室间质量评价又称作能力验证,不如称作准确性验证;室内质量控制也可另称作稳定性监控。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S].第3版.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临床实验室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指南[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