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冷 牛晓晖 殷玉和
(长春工业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12)
生物工程技术是21世纪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在国计民生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发酵、食品、医药及环保等领域更是举足轻重。生物工艺学课程作为我院生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主要内容包含了现代生物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主要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及灵活的应用能力。课程具有很强的工程性及实践性。所以人才的培养要从实际出发,摸索出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激发策略并付诸于实践。
生物工艺学课程是我院生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主要是研究生物反应、生物物质分离和纯化过程的原理、现象、规律及其本质等的科学。本课程重点讲授菌种的选育、微生物的代谢、动植物细胞的培养、生物物质分离和纯化专业知识。总学时60学时,其中理论课40学时,实验课20学时,综合实验2周[1]。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并维持学习活动、并致使其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表现为学习的志向、愿望或兴趣等,对学习起推动作用[2]。笔者对我院生物工程专业大三和大四的学生进行了学习动机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3%的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学习要求只有大概的了解;有24%的学生对所要求掌握的科目能够努力学习,大多数学生还是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学习,;很多学生会因为其他事情而逃课;71%的学生都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大多数学生也没有课后复习的习惯;从大二开始关注就业求职信息的占58%,从大三开始关注的占29%。
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在于以后找个好工作或考研究生,外部动机占主要作用;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有的学生也曾努力过,但由于各种原因总是失败,进取心受挫,并做出不正确的归因:认为自己能力不足,智力低下,因而主动放弃了努力,即开始“破罐子破摔”,即习得性无助[3];有的学生规划能力低,32%的学生表示为实现几个学习目标会忙的焦头烂额。
一个在校大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获得应有的成绩是基本的任务。然而,还有四个方面更重要: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比强制学习更重要,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探索学习的方法比学习知识更重要,会学比学会更重要;养成自己的科学精神比学习科学更重要,努力培养严谨、求实、探索、创新的学术品格。学会应用知识比记住知识更重要,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激发教育就是要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激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的灵感和效能,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4]。
为加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联系,我们以完整的生物工程产品生产流程为主线,对生物工艺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如啤酒酵母菌的发酵生产,从知识点上涵盖生物工业上游技术(包括基因工程菌的构建、菌种的筛选和鉴定)与中游技术(即发酵过程控制)及下游技术(包括提取、纯化、鉴定分析等技术)的基本技能,使实验内容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与连贯性,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生物科学上下游技术认识的连贯性和综合运用能力[5]。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6]。
3.2.1 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旨在使学习者构建起宽厚而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有效的问题解决技能,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是今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教学改革模式之一[7]。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专业课更是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手段。同时采用启发式教学使课堂教学价值单向传授变为双向共同的活动过程,启发学生和教师的思维同步进行。以写读书笔记的方式或进行小型讨论会 (课堂讨论)的形式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这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学工作中有利于学生即兴思考,引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组织归纳能力。
3.2.2 案例教学法。生物工程技术是一门来源于实践的学科,知识的总结与归纳是建立于一个个确定的实例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一个个的案例,不仅使课堂生动形象,而且使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触类旁通,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8]。例如在讲发酵过程的控制这一章时,通过详细讲解谷氨酸的发酵过程优化研究这一案例,将培养基、温度、pH溶氧等条件的优化方案及原理清晰形象地展示了出来,学生学起来也容易接受。
3.3.1 应用成功强化,不断自我激励。按照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9],对于学习动机不足的学生,为防止他们有厌学逃学的习得性无助产生,除了老师、家长要及时给予正反馈外,学生自身也要及时肯定自己的进步与成绩,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给自己鼓励与信心。
3.3.2 科学规划人生,及时制定目标。调查表明,给自己制定明确目标的学生,67.2%经过努力基本能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且这些学生中85.4%学习成绩都在中等或中等以上。因此,合理地设计大学四年的生活与学习,而且制定的目标越清晰越好。在制定目标时,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潜质,研究表明,树立的目标要与能力相匹配,才能获得成功[10]。
生物工程技术发展速度之快有目共睹。为此,我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也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在使学生掌握了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如何使学生走出校门之后能在社会上立足,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教学任务之一。为使激发教育达到理想效果,激发教育的实施者——教师本身也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
[1]长春工业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教学计划[Z].2009.
[2]李伯黍,燕国才.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89.
[3]郭德华.大学生集体习得性无助的干预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 2010(6):65-66.
[4]张德江.激发教育:教育教学改革之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0(20): 38-40.
[5]牛晓晖,高冷,等.生物工艺学课程教学之体会[J].科技信息,2009 (28):333.
[6]杜春慧,吴春金,吴礼光.创新教学思路,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J].高教论坛,2010(12):59-60.
[7]武运.发酵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微生物学通报,2007(2): 376-378.
[8]赵林,蔡金艳,周林.发酵工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4):46.
[9]杨眉.健康人格心理学:有效促进心理健康的14种模式[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223.
[10]李敏.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学习动机[DB/OL].http://www.xwyx. cn/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2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