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惠珍
(国立华侨大学 外国语学院,福建 厦门362100)
交际能力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最初是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D.Hymes(1972)针对N.Chomsky的语言能力 (Linguistic Competence)提出来的。此后语言学家Canale和Swain(1980)[1]进一步充实、丰富了该理论,并将其具体归纳为四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语法能力就是掌握语言规则知识。它包括词汇、构词法、句法以及发音规则等方面的知识,是确切地理解和表达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社会语言能力是在不同的社会语言环境中 (如话题、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和交际目的等)恰当地理解和表达语言的能力。语篇能力是指把语言形式和语言意思结合起来,组成统一的口语体或书面体篇章的能力。策略能力是指为提高交际效果所使用的技能,或者指在实际交际中,由于交际能力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能力不足时,用于弥补交际失败的技能。
交际策略作为一种产出能力主要是指学习者因语言知识不足而引起表达困难时,所采取的一种能够保持交际渠道畅通的手段。交际策略在外语习得中的作用是:1)促进学习者形成对外语知识的假设和外语知识的自动化 (Faerch &Kasper 1980);[2]2)保持交际渠道的畅通,使交际者获得更多的语言输入 (Tarone 1983);[3]3)增强交际信心,克服焦虑感 (Savignon 1983)。[4]Faerch和 Kasper (1983)[5]认为,学习者在表达困难时,一般有两种选择:一是采取减缩策略回避,包括形式减缩 (音位减缩,词法减缩,句法减缩,词汇减缩)和功能减缩 (行为减缩,情态减缩,命题内容减缩),以此来调整原来的交际目标;二是采取成就策略设法加以解决,包括补偿策略和检索策略。
虽然许多学者指出交际策略能力培养应成为我国英语口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张敬源、佘名叔1999,刘海量、于万锁1998),[6,7]但有关中国学生交际策略能力的实证研究不多。特别是针对于口语交际能力与策略关系的研究上就更少。文秋芳 (2003)[8]总结出口语策略的实证研究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策略与英语口语成绩的关系,学生使用交际策略的种类,语言水平与交际策略的关系,影响交际策略使用的因素,交际策略训练的有效性等。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交际策略与口语交际能力的关系,以对以往研究进行验证和发展。
随机抽取了厦门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大学二年级126名学生参加本项调查,这些学生即将完成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之所以选择大二的学生作为被试对象,是基于以下两个原因。首先,根据文秋芳 (1996)[9]针对大学生英语策略的变化趋势一文研究发现大学生策略的使用在大一时有显著变化,而在大二就趋于稳定。所以选择大二学生基本能反映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策略使用状况。其次,笔者发现关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策略使用的实证研究偏少。
调查工具有两个:调查问卷和口语测试。
1.调查问卷
问卷题目:交际策略的使用调查。本问卷采用五级选项,每个题目有5个选项,依次从完全或几乎完全不适合我,通常不适合我,有时适合我,通常适合我到完全或几乎完全适合我,分别记作1~5分。问卷题目来源于高海虹(2000)[10]“交际策略能力研究报告——观念与运用”一文中,笔者做了一点修改。
2.口语测试
(1)口试内容
笔者将口语测试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回答问题;问题主要涉及学生的一些个人问题,如名字,爱好等。第二部分为学生就给定的话题做一个简短的演讲,事先会有一到三分钟准备时间,这一部分能测试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也能检测学生的语音,语调,词汇,语篇是否通顺等等。第三部分为就某一特定情境下,两个学生之间的对话。这些都体现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学生口语能力的要求,“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和来自讲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交谈。能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也体现了Canale和Swain(1980)对交际能力提出的四个组成部分。
(2)口试评分标准
本研究所实行的口语测试充分体现了交际能力原则,不仅重视考查口语表达的准确性,也十分重视考查口语表达的内容、流利性及得体性几方面。测试采取分析法评分,对语音 (语调)、语法 (词汇、句法)、内容、流利性、得体性几项分别评分。流利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流利性是口语水平的总称;狭义的流利性强调说话时的语速、语流,注重话语的流畅连续性,通常与准确性相对立而存在。本研究是从狭义的角度来探讨流利性的。得体性指,表达是否符合目的语的文化准则和交际规则,知道在什么场合下对什么人说什么话。内容方面强调,表达是否切合话题,语义是否连贯,内容是否丰富充实,条理是否清晰。
考虑到口语测试评分主观性比较强,笔者采用了雅思 (IELTS)九分制评分标准。为了更多的确保该测试的客观性,一位外教和两位中国老师参与了评分。学生最后的口语成绩是三位老师各个部分分数相加后取平均分后的总和。
为了确保本次调查问卷和口语测试的可信度和效度。在本研究之前,笔者也在华侨大学做一个试点研究。十个学生参加本次口试,口试后也参与了调查问卷。数据收集后,笔者运用SPSS(Statistic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对问卷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整个调查工具的信度分析为0.712,达到了基本的统计要求。
在口语测试前,学生被告知说他们所有的回答和口语测试都是保密的,只是用来做研究使用,并不会对他们的期末成绩产生任何影响。五个变量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问卷题目组成,内部统一性都达到统计要求。表1描述了各类策略的名称、内容,相应变量的名称、所包含的问卷题目数和变量的Alpha值。
表1 对5个变量的描述
本研究首先对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交际策略使用总体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了大学生在各项交际策略的使用上是否存在偏爱性。
为了详细说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交际策略使用的总体情况,本研究首先将大学生各项交际策略的使用频率按照分值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用R1,R2,R3表示,依次为:基本不使用 (R1≤2.5),使用 (2.5<R2<3.5)和经常使用(R3≥3.5)。然后再根据分值等级统计出人数和占总人数的百分比。结果见表2:
表2 交际策略使用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交际策略使用总分平均分≤2.5的人数为21.8人,占总人数的26.59%,平均总分>2.5的人数为73.41%,其中总分≥3.5的人数为25.2人,占总人数的30.73%,说明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交际策略使用的总体水平上是乐观的,绝大部分学生在英语交际中都不同程度的使用交际策略。
本研究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各项交际策略与口语交际能力各要素及其总体水平的关系,以期较深入,系统的揭示交际策略与口语交际能力的关系。
表3 大学生口语交际策略各要素与口语交际能力的相关情况
由表3可以看出成就策略的使用与口语交际能力相关,而减缩策略的使用与口语交际能力不相关。
为了更具体的说明各项策略的使用与口语交际能力各要素极其总体水平的关系,本研究在以上相关分析的基础上,首先按照策略使用频率的不同,将各项策略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用R1,R2,R3表示,依次为基本不使用 (R1≤2.5),使用 (2.5<R2<3.5)和经常使用 (R3≥3.5),然后对比口语交际能力各要素极其总分在各项策略使用频率上的差异。
表4 口语交际能力各要素及其总分在交际策略使用频率上的差异显著性F检验
表5 事后平均数差异显著性LSD检验
单因素方差分析 (表4)结果显示,只有内容,流利性及总分在交际策略的使用频率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其他各要素均未显示出显著差异,说明了口语表达内容,流利性及其总体水平具有随着交际策略使用频率的增高而上升的趋势。而得体性虽然与口语能力相关,但并不是随着交际策略的使用频率的增加而提高。
多重比较结果 (表5)显示:
1)语音,语法及得体在口语交际能力不同等级之间的两两比较中均未见显著差异,说明了交际策略使用频率的提高无助于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及得体性水平的提高。这与刘霞光 (2007)[11]研究结果相一致。
2)内容和总分在交际策略的R2和R3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了适当使用交际策略有利于口语表达内容的提高,但过度使用该策略则会抑制其进一步的提高。
3)流利在交际策略的R1和R2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在R2和R3,R1和R3之间均不具有显著差异,这一点说明了交际策略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口语流利程度的提高,但过度使用也会抑制其进一步的提高。这与刘霞光 (2007)研究结果“口语表达的流利性水平始终随着交际策略使用频率的增高而提高”有些区别。
从表2中我们可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在英语交际中都不同程度的使用交际策略,说明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交际策略使用的总体水平上是乐观的。
一些研究 (Chamot 1990;Wenden,Rubbin 1990)表明,外语学习的时间及学习经验等因素影响学习策略的使用。外语学习时间越长,学习经验越丰富者则使用学习策略的数量和频率就越高。高校英语非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大致相同,入学前都进行了六年左右的英语学习,绝大部分基本掌握了英语的语音规则并拥有一定的语法基础,再经过一年多的大学学习的调整和适应,对各项策略的使用基本比较稳定。这也许就是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交际策略使用的总体水平上比较乐观的原因。
交际策略中,学生最偏爱的是减缩策略,其次是外语转述策略,最不偏爱的是副语言策略和求助策略。这个与文化差异有一定的关系。交际策略能力发展不足,限制学生较多地使用成就策略。我国现有英语学习环境限制了成就策略的使用。ELLIS(1985)认为,“课堂语言学习环境中的交际要比自然环境下的交际较少使用交际策略,尤其当课堂学习的重点是准确地使用外语,而非流利地交际时”。此外,我国目前英语课堂教学以读,听为主,以准确性为重点,课外缺乏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
由表3我们可以看出成就策略的使用与口语交际能力相关,而减缩策略的使用与口语交际能力不相关。表4则告诉我们只有内容,流利性及总分在交际策略的使用频率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其他各要素均未显示出显著差异,说明了口语表达内容,流利性及其总体水平具有随着交际策略使用频率的增高而上升的趋势。
一些研究者 (Rubin 1990,Taron 1980,陈思清1990等)[12]强调交际策略的积极作用,认为所有交际策略都可以促进语言交际能力的习得。但多数研究者 (Ellis 1990,Skehan 1989,刘霞光 2007)[13,14]认为交际策略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本研究与多数研究者的观点基本一致,但也更深入探讨口语交际中,口语表达内容,流利性及其总体水平具有随着交际策略使用频率的增高而上升的趋势,但过度使用则会抑制其进一步的提高。
非英语专业学生作为目前高校学习英语的主力军,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加强其策略能力的培养是促进我国对外经济开放,与外界沟通的一个渠道。教师应加强课堂上对学生策略使用的指导。教师应继续鼓励学生更多地使用成就策略,特别是求助策略与副语言策略的使用。同时,提醒他们注意语言的形式与准确性,以期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
[1]Canale,M ,&M Swain,Theoretical base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sting [J].Applied linguistics,1980 (1):1-47.
[2]Faerch,C.& G.Kasper,Processes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J].Interlanguage Studies Bulletin,1980(5),47-118.
[3]Tarone,E,On the variability of interlanguage systems[J].Applied Linguistics,1983 (4):143-63.
[4]Savignon,J.S,Communicative Competence:Theory and Classroom Practice[C].MA:Addison_Wesley,1983:57-58.
[5]Faerch,C.&G.Kasper.(eds),Strategies in Interlanguage Communication [M].London:Longman,1983:15-19.
[6]张敬源,佘名叔.论大学英语教学中发展口语交际能力的可行性 [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1):70-74.
[7]刘海量,于万锁.交际能力与口语教学 [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8):35-38.
[8]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实证研究 [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2-65.
[9]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16-18.
[10]高海虹.交际策略能力研究报告-观念与运用 [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1):53-58.
[11]刘霞光.高校英语专业大学生语言学习策略与口语交际能力研究 [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60-64.
[12]陈思清.交际策略探讨 [J].现代外语,1990 (1):37-41.
[13]Ellis,R,Instructe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Basil Blackwell,1990:24-26.
[14]Skehan P,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London:Edward Arnold,1989: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