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民,解永菲
(1.太原科技大学 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030024;2.太原科技大学 环境与安全学院,山西 太原030024)
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高尚的审美观、艺术观;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高他们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开拓视野、拓展思维,使其身心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环境。[1]
为了完成艺术教育的基本任务,达到“全面育人”的教育目的,山西省各高校先后开设了音乐选修课,并在校内开展各种类型的课外音乐活动。
在查阅了大量国内外关于大学生音乐意识、音乐活动的研究材料及反映大学生身、心特点的研究文献,[2~5]并了解了国内外对大学生音乐活动研究的最新动态具体方法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分区选择和随机抽样相结合,随机抽样、专人发放和回收的方式抽取了太原科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大同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的部分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588份,有效问卷588份。
问卷显示:65.8%的大学生认为音乐对人的全面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经常参加音乐活动能提高个人气质修养和综合素养,陶冶情操、调节精神、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92.4%的大学生对音乐活动感兴趣或比较感兴趣。6.8%的大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一般。认为有没有音乐无所谓的大学生不足1%。
此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对课外音乐活动有较积极的主观认识和较高的认同感,音乐活动对大学生有较大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参加音乐活动22.1%是为提高修养。18.6%是为通过音乐考试。9.8%的是了学习演唱 (奏)技术,掌握表演方法。34.5%是为了休闲娱乐,丰富业余文化生活。15%是为了给自己提供更多的展现自我的机会。
显然大学生参加音乐活动的动机已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趋势,这说明大学生群体的音乐需求结构较之以往发生了较大变化,朝着多元性、社会性、主动性的方向发展,音乐已不仅仅是为娱乐,而且是丰富文化生活、扩大交往、适应未来社会等的需要。
大众媒介是大学生参加音乐活动的最主要途径,对大学生的影响力甚至超过学校课堂音乐教育 (见表1)。
尽管大众媒介可能在音乐教育内容方面会给学校音乐教育带来冲击和负面影响,但它在客观上提高了大学生音乐素质特别是歌唱水平。这表明,只要加以正确导向,大众媒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
表1 大学生参加活动的主要途径
在大学生音乐活动中,流行音乐、爵士音乐以及摇滚音乐普遍受到欢迎,而大学生对祖国传统民歌、乐曲却知之甚少。有的大学生一无所知,态度上甚至不屑一顾。这种现象在大学校园中较为普遍,588份有效问卷中大学生的音乐活动内容的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大致有以下三点:一、大众媒介所形成的铺天盖地的社会音乐环境。这种音乐环境的主要导向为流行音乐、爵士音乐以及摇滚音乐。而这些音乐具有大众化、生活化等特点,并且其利用电声手段和强烈的节奏来增强音乐的感染力。大学生所拥有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心态使之更易于接受社会音乐环境的影响和熏陶。二、崇尚西方。这种崇尚西方现象的产生是有源可考的,我国的学校教育从学堂乐歌开始就是借鉴日本而间接地借鉴了西洋音乐教育的,因此受西洋文化和西洋音乐教育体系的影响很深。三、近代以来,我国民族音乐的优秀传统未得到很好的整理与发扬,不能在音乐教育园地中占据重要地位。
表2 大学生音乐活动内容
我们伟大的中国人民在过去多少年来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 (包括古典音乐、民间音乐等),是我们民族文化传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伟大民族所以具有凝聚力的因素之一。如果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于祖国民族音乐文化一无所知,就不能全面的认识到我国伟大民族的整个面貌,至于对其采取轻视的态度就更不应该了。
为适应国际音乐教育的大趋势,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仔细考虑,精心挑选教学内容,着重加强学生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了解,建立以本民族音乐文化为主,包括西洋音乐、现代流行音乐等在内的多元化音乐教育结构。
现在,很多国家已经开始重视本民族的音乐教育。在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倡导的民族音乐一直深深影响并指导着该国的音乐教育实践。日本在二战后,也意识到“欧化”的做法有碍于本民族音乐的发展,所以提倡以民族化的音乐风格和形式为主,对学校音乐教育结构进行了一些必要的改革。此外,澳大利亚、芬兰、丹麦、罗马尼亚等国家也开始重视自己国家独特的传统音乐文化。[6~9]因此,笔者认为,在对普通高校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内容上,更应立足于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循序渐进地向学生介绍我国的传统民歌、说唱音乐、戏曲、器乐等。通过进行民族文化的宣传教育,可以加强和加深学生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激发他们的爱国思想。黄翔鹏[10]先生说:“传统是一条河流”。中国音乐文化这条河流,将随着我们民族不息的血脉而永远流淌,永不干涸。在传统的河流中,我们将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它是我们学习中国音乐的源头所在。国家教委文件 [89]教社科学003号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重视我国优秀民族民间艺术的教学,发展有民族特色的情趣高尚的艺术教育”。[11]值得一提的是,戏曲作为一种集音乐、表演、舞美、灯光、文学为一体的较完善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却有很多种剧种无人问津,有失传之虞。由此,高等教育音教工作者有责任担负起拯救普及民族音乐文化的重任。李岚清曾在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座谈会上讲:“我赞成并支持大学生中开展业余戏剧创作和表演活动,鼓励他们自编自演一些内容健康、格调高雅并有艺术水平的节目,这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他的讲话为高等教育中的音乐教学指明了方向。
当然,我们也不能排斥西洋音乐,应当采取以疏代堵的策略将西方音乐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改良和改造,使之成为音乐本土化和民族化的营养。特别是要尊重几百年来西方许多作曲大师的卓越成就以及对人类音乐宝库的贡献,更应珍视他们对欧洲民族文化的系统性、科学性的整理和研究。我们也要把各时期西洋音乐的经典作品,作为人类共同艺术财富介绍给我们的大学生。还应把优秀的世界民族音乐介绍给学生,使他们具有全球视野,从多元文化中吸取艺术的营养。
我们也不排斥当代流行音乐、摇滚音乐,在普通高校大学生音乐活动中应适量的融入一些流行成分,这样更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普通高校应注重建立以本民族音乐文化为主,包括西洋音乐、现代流行音乐等在内的多元化音乐教育结构。
社会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道德情操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校园中和社会上许多道德失范行为都与不良文化的诱导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而许多大众媒体所传播的文艺作品亵渎艺术、消解崇高、调侃历史,嘲讽经典,泯灭人类尊严。这些艺术作品既不可能表现出人性的深度,更不可能升华人类的精神境界,只能败坏大学生的审美情趣,误导那些渴望知识和美育的大学生。这股低俗浊流,在一定程度上泛滥成一股强大的低俗之风。虽然不是文化发展的主流,却严重破坏了国家的文化形象,对大学生健康成长产生了严重的毒害作用。造成部分大学生对人性的庸俗理解、精神追求的鄙陋以及理想的缺失与价值观的迷误。所以整治低俗之风,是一场关系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思想道德战役。
笔者认为,国家应从意识形态领域净化音乐文化环境对于各种音乐文化中的糟粕,必须坚决予以净化。我们希望国家及相关部门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出台相关的政策,对当前音乐文化主流加以适当的引导,坚决抵制那些低俗的、不健康、不文明、不合理的、消极的音乐文化的传播,净化音乐文化环境,避免当代高校大学生受到不良影响。
[1]国家教委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文件选编 (1986~1996)[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2]周世斌.音乐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 [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10.
[3]俞玉滋,张援.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文选 (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5.
[4]宋瑾.极大关注:如何走进音乐——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评述 [J].音乐研究,2003(4):81-85.
[5]李爱真.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单线制管理模式研究 [J].人民音乐 (评论版),2009(6):43-45.
[6]贝尼特·雷默著.熊蕾译.音乐教育的哲学 [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6.
[7]陈斌.我国民族音乐应是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主旋律 [J].艺术教育,2009(12):12-13.
[8]孟维平,冯兰芳.改革开放30年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回眸 [J].人民音乐 (评论版),2009(4):77-79.
[9]危静.音乐人类学视野中的普通高校音乐教育 [J].大众文艺,2010(5):189-190.
[10]黄翔鹏.中国传统音乐的保存与发展 [J].中国音乐学,1987(4):12-18.
[11]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研究文集 (1949~1990)[M].沈阳:辽海出版社,199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