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军,郑旗,杨凤喜
(1.中北大学 体育与艺术学院,山西 太原030051;2.山西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山西 临汾041000;3.太谷县教育局,山西 太谷03080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个相对更加富裕的新兴阶层——中产阶层悄然出现。他们拥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及教育背景,稳定而不菲的经济收入,追求高雅的文化品位和生活品质。中产阶层被认为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该阶层的政治地位和经济水平都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1]南京大学周晓虹教授认为中产阶层应该满足以下3个条件:(1)经济上月收入不低于5000元;(2)职业为事业单位职工、企业技术人员、私营企业主、经理人员、公务员;(3)接受过大学本科及以上教育。[2]本文采用周晓虹教授的界定标准,对太原市中产阶层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为更好地促进太原市乃至山西省中产阶层参加体育锻炼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本文以太原市中产阶层体育锻炼的现状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首先从太原市市辖6个区中随机抽出迎泽区、尖草坪区和小店3个区,接着在各区分别随机抽出3个居委会,每个居委会随机抽出80户居民,共720户居民为调查对象。
1.问卷调查法
按照社会学和统计学分析的基本要求和原理设计了 《太原市中产阶层体育锻炼现状调查问卷》,经过咨询相关专家意见后先进行小样本的调查,再根据具体调查情况作必要的修改并定稿。由专人到社区向随机抽出进行调查的居民发放问卷720份,回收658份,回收率为91.4%。通过对回收问卷提供的情况进行分析,符合中产阶层的居民为378人。剔除无效问卷18份,最后得到有效问卷360份。问卷效度检验:请11位社会体育专家 (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人)对问卷的结构效度、内容效度进行了评价 (见表1)。专家的评价集中在非常合适和合适两项上,说明本问卷具有较高的效度,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被调查者的情况,符合研究的目的。问卷信度检验:采用“测验-再测验法”对问卷信度进行了检验。在问卷调查1个月后,又以同一份问卷对部分被调查者进行了第二次测验,两次测验结果的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证明比较可靠。
表1 问卷的效度检验结果 (n=11)
2.文献资料法
收集了有关论文20篇,参阅有关著作6部,为本文提供了一定的背景资料。
3.数理统计法
对有效问卷的调查结果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
本文有效样本人数360人,其中男性210人,女性150人。从学历上看,被调查者都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学历;从年龄结构上看,23~44岁年龄段的占39.2%、45~59岁年龄段的占43.5%、60岁以上年龄的占17.3%;从个人月收入上看,5000~10 000元以下的占50.6%、10 000~20 000元以下的占32.4%、20 000~30 000元以下的占10.1%、30 000~40 000元以下的占5.2%、40 000元以上的占1.7%;从职业类型上看,事业单位职工占36.3%、私营业主占18.8%、企业技术人员占17.3%、公务员占14.2%、经理人员占13.4%;从健康状况上看,有82.2%的中产阶层健康状况良好,有17.8%的中产阶层患有糖尿病、冠心病、关节炎、甲状腺病、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疾病。
从表2中可以看到,太原市中产阶层参加体育锻炼动机排在第1位的是强身健体 (占60.6%)。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产阶级的家庭收入比较稳定,他们越来越重视通过参加体育锻炼进行强身健体,这说明了太原市中产阶层在体育价值观的认识上有了很大进步,也有助于他们逐步达到体育生活化,进而促进事业的发展。太原市中产阶层参加体育锻炼动机排在第2位的是消遣娱乐 (占46.7%),这表明中产阶层在物质需求得到改善的同时,对于休闲体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以达到更加全面的身心健康,反映了他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全新理念。太原市中产阶层参加体育锻炼动机排在第3位的是人际交往(占42.5%),中产阶层已经意识到体育锻炼是人际交往的一个很好载体,通过体育锻炼可以结交朋友,扩大社交圈,并有利于和老朋友交流情感,互通信息,增进感情。[3]从体育锻炼动机的性别差异来看,男性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强身健体、人际交往、消遣娱乐、缓解精神压力和减肥健美,而女性则有所不同,排在前5位的是强身健体、减肥健美、消遣娱乐、缓解精神压力和人际交往。这说明了太原市中产阶层在体育锻炼动机上存在性别差异。另外,通过和中产阶层交流得知,通过参加体育锻炼,他们认为既磨练了意志,又能使心情舒畅,精力充沛,部分人还缓解了冠心病、高血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病情,体育锻炼已成为辅助治疗疾病的手段。[4]
表2 太原市中产阶层体育锻炼动机的调查表 (可多选)
体育锻炼的项目是指人们在锻炼中所采用的锻炼项目或练习手段,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产阶层休闲体育生活的质量。[5]从表3中可以看到,太原市中产阶层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项目是健身走、跑步、羽毛球、乒乓球和游泳。男性与女性之间除了在健身操、瑜伽和踢毽子等项目上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外,其他项目没有太大的差异。同时可以看出,任何一个项目的选择率都没有超过50.0%,说明太原市中产阶层体育锻炼的项目呈现出扩大化、多元化、现代化和社会化的倾向。2007年中国群众体育调查报告中显示健身走、慢跑是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首选项目,本文的调查结果和其有一些相似。
表3 太原市中产阶层体育锻炼项目的调查表 (可多选)
太原市中产阶层基本上都拥有较好的工作和较高的经济收入,但他们普遍上进心强,多数人都能吃苦耐劳,不断进取,时刻汲取与时代同步的先进知识,所以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余暇时间短是这个阶层生活方式的主要特征。[6]调查显示 (见表4),太原市中产阶层每周参加3次及3次以上体育锻炼的有115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1.9%;每周参加1~2次体育锻炼的有159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4.2%;偶尔参加体育锻炼的有56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5.6%;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有30人,占被调查人数的8.3%。太原市中产阶层每次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在30min以上的有188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2.2%。每次体育锻炼的强度在中等负荷以上的有137人,占38.1%。我国对“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判定标准为:每周参加体育锻炼频度3次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持续时间30min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7]在调查结果中,同时满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判定标准3项要求的人共有93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5.8%,说明太原市中产阶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不多,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大部分人体育锻炼没有规律,在观念上还没有把体育锻炼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对待,还没有形成更加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8]
表4 太原市中产阶层体育锻炼次数、持续时间和强度的调查表
从表5可见,在体育锻炼场所的选择上,太原市中产阶层首选社区体育场地,占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40.6%。城市社区作为居住在一个固定区域内居民间的媒介和桥梁之一,是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综合性群众基础机构。[9]近年来太原市中产阶层经济收入逐渐增加,购买新建住宅小区的人越来越多,随着新建住宅小区对健身设施的大力投入,中产阶层的居住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为他们灵活机动地参与体育锻炼提供了方便,在一定程度满足了中产阶层就地就近参加体育锻炼的需求;其次,太原市中产阶层倾向于选择去收费体育场馆参加体育锻炼。一方面,这些地方能提供较完善的服务,锻炼氛围好,另一方面,可能与太原市中产阶层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承受的压力越来越重有关,他们往往通过炫耀性的消费,来放松自己和缓解内心的焦虑。太原市中产阶层选择的排第3位的体育锻炼场所是单位体育场地,反映出他们有较高的和单位成员凝聚在一起的欲望。另外,太原市中产阶层选择在学校体育场地进行体育锻炼的比例较低,只占5.3%,这与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短缺以及使用率和开放率低有关,因此,学校的相关领导应该注重对于体育场地、设施的资金投入和管理,构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发展模式,在保证满足学校体育教学需要的前提下,面向全社会开放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真正提高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利用率,[10]为太原市中产阶层参加体育锻炼创造更加便捷的途径。
表5 太原市中产阶层体育锻炼场所的调查表 (选择1至2项)
调查结果表明 (见表6),太原市中产阶层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形式是以与朋友、家人及邻居一起,占86.7%,这种现象说明太原市中产阶层希望通过参加体育锻炼将朋友、家人及邻居联系在一起,体育锻炼为他们提供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使他们的亲情、友情进一步加深,也体现了太原市是一个重亲情和友情的传统城市,城市社区体育在未来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表6 太原市中产阶层体育锻炼形式的调查表
从表7可看出,太原市中产阶层参加体育锻炼每月都有费用支出的人数占91.1%,说明参加体育锻炼消费已经成为他们家庭消费支出的一项重要开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太原市中产阶层的体育消费观念有了很大的进步,参加体育锻炼消费正在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但月均消费在200元以上的人数仅占32.5%,这可能与太原市中产阶层主要利用社区体育场地进行体育锻炼有关。
表7 太原市中产阶层月均体育锻炼费用支出情况的调查表
从表8可看出,目前太原市中产阶层参加体育锻炼消费支出的项目情况为:实物型消费 (体育服装占46.7%,体育器材占36.7%,体育报刊杂志占41.4%)、参与型消费 (体育健身培训班占27.2%,体育旅游占17.2%)、观赏型消费(体育比赛门票占11.4%)、博弈型消费 (体育彩票占14.4%)、其它占6.4%。说明太原市中产阶层参加体育锻炼消费项目以实物型消费为主,而参与型消费和博弈型消费并举且地位突出,但观赏型消费还有待进一步提高。[11]
表8 太原市中产阶层体育锻炼消费支出项目情况的调查表 (可多选)
调查结果表明 (见表9),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中产阶层工作繁忙度较高,工作时间偏长,下班后都很疲倦,没有情绪参与锻炼,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他们的体育休闲意识;[12]其次,目前太原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比较缺乏,而中产阶层由于缺乏体育锻炼的知识和技能,不懂得如何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导致他们进行体育锻炼时无人指导,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当然,有惰性、没兴趣、缺乏体育场地设施也是影响中产阶层进行体育锻炼不可忽视的因素。
表9 影响太原市中产阶层体育锻炼因素的调查表 (选择1至2项)
1.太原市中产阶层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是强身健体、消遣娱乐、人际交往。在体育锻炼动机上存在性别差异,同时也呈现出了体育锻炼动机的多元化。
2.太原市中产阶层参加体育锻炼的场所首选社区体育场地,说明随着经济收入的逐渐增加,他们的居住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社区体育场地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就地就近参加体育锻炼的需求。
3.太原市中产阶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不多,反映出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大部分人体育锻炼没有规律,在观念上还没有把体育锻炼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对待,还没有形成更加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4.太原市中产阶层中大部分人参加体育锻炼每月都有费用支出,消费项目以实物型消费为主,而观赏型消费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5.缺乏余暇时间、工作太累、缺乏社会体育指导员等是影响太原市中产阶层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但有惰性、没兴趣、缺乏体育场地设施也是影响他们进行体育锻炼不可忽视的因素。
1.进一步加强太原市中产阶层体育锻炼场地、设施的建设。近些年来,太原市已先后建立了一批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在一定程度上为中产阶层的体育锻炼提供了场地、设施保障,但仍然不能完全满足中产阶层对体育场地、设施的需求。太原市应更多地建设便捷适用的、多功能现代化的体育锻炼场地、设施,这也是促进太原市中产阶层进行体育锻炼迫切需要落实的举措。
2.应根据太原市的现状及中产阶层的社会角色和现实需求,积极探索符合太原市中产阶层特点的体育锻炼项目和方法,激发更多的中产阶层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与热情。
3.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加强对体育健身观念的宣传和引导,同时国家也要不断地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使中产阶层不会疲于生活压力,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自觉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习惯,逐步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1]唐夏琳,陈艳,高晓发.中产阶层——我国大众体育研究的新视角 [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9(2):29-32.
[2]周晓虹.中国中产阶层调查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46-47.
[3]李云,王欣.长江三角洲地区中产阶层运动休闲特征分析 [J].体育与科学,2009,30(4):39-42.
[4]赵胜国,邰崇禧,汪康乐,等.太湖区域苏州城镇中产阶层体育健身消费特征研究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8):34-37.
[5]熊欢.中国城市中产阶层妇女的体育参与研究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8):1042-1044.
[6]王欣.苏北地区中产阶层运动休闲特征及影响因素 [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1):65-68.
[7]李相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取代“体育人口”的科学意义 [J].体育文化导刊,2009,87(9):18-19.
[8]邰崇禧,赵胜国,刘昌亚.富裕城镇中产阶层体育健身需求调查研究——以太湖区域苏州城镇为例 [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9 (6):16-20.
[9]李梅娟,彭金洲,周亮.北京、广州、长沙三市中产阶层体育参与现状研究 [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4):41-43.
[10]杨双燕.南京市中产阶层体育生活方式研究 [J].体育文化导刊,2011,106(4):43-47.
[11]陈华,吕树庭.社会分层——体育消费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J].体育学刊,2007,14(1):134-137.
[12]黄滨,李响.中国社会不同阶层休闲体育研究 [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26(2):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