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寻招”实践的教师小课题研究

2012-07-17 11:39马东贤
当代教育科学 2012年18期
关键词:招数研磨教研组

● 马东贤

教师小课题研究是以实践问题为中心的研究[1],旨在解决或改进育人与教学实践的具体问题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价值的持续研究。它往往是一种针对实际工作的策略性研究,其本质就是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就是“寻招”,寻找“招数”。所以,我们将教师的小课题研究视作为“寻招”的实践,并提出了基于“寻招”实践的小课题研究基本范式。(如图1)

图1 基于“寻招”实践的小课题操作基本范式图

一、问题发现与“招数”寻议

这一阶段目标为“问题课题化”,阶段成果为开题报告。

(一)问题发现

问题发现是课题研究的第一步。我们的操作机制为“文件夹机制”,即通过文件夹记录教师日常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具体的操作是这样的:1.教研组指定一名问题记录员,把日常教学和集体备课中遭遇的问题记录在教研组的《教育教学问题记录表》文件夹中,上传在校内网上。记录表内容包括问题的简单描述、问题的即时解决情况及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教科室定期通过校内网查看各组的记录情况。2.有了文件夹上的问题记录,教研组在8月底集中备课期间就可以对问题梳理选择,进行“汇总问题——讨论意向——提炼问题——完成申报”。具体而言是组长通过对文件夹中即时记录的“教育教学问题”梳理汇总,形成问题群,交课题组全体成员讨论,在征求各自研究意向的基础上,达成共识,明确课题组学年研究问题方向,并初步提炼出研究课题名称,向教科室申报。3.对课题组上交的《申报、评审表》就问题价值、研究可行性等由学校成立的指导组(包括聘请的专家组)进行初步论证,向课题组提出“寻招”建议。

(二)“招数”寻议

问题课题化不仅要提出问题,还应规划出解决问题的“招数”。我们把这一环节放在“问题”阶段,是引起课题组对已有经验的重视和借鉴。其操作机制为搜寻机制,一是查文献,寻找别人的“招”;二是谈经验,梳理自己的“招”;三是在此基础上尽可能提出研究小组原创的“招”。具体操作为:1.组长把文献查阅分配至每个组员,每个组员阅读相关资料,整理已有经验,寻找并评析有价值、值得借鉴、具有可操作性的“招数”。每个成员要完成2~3个“招数”的搜寻。2.形成开题报告。即对每个组员提出的“招数”进行综合、比较,拟定本课题研究“招数”,提出研究方法与步骤、技术支持、撰写开题报告。具体的格式如表1所示:

表1 课题开题报告基本格式

二、“招数”研磨,证据收集

这一阶段目标为“招数经验化”,即课题组通过研磨实践,让“招数”成为每个课题组成员的教学经验。其操作机制为深磨机制,即对“招数”进行二次以上的课堂实践和反思。具体而言为 “三次研讨二次上课”(见图 2)。

图2 “招数”研磨流程图

(一)一次研讨

主要任务是明确研磨“招数”、设计预案并进行课堂观察分工。明确研磨“招数”后,选择教学内容,组内每一位成员自行设计教学流程,重点是如何设计和体现“招数”。为了让每个组员都能主动参与集中研讨,充分认同并理解“招数”内涵、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我们采取先研讨、后定执教者的策略,也就是大家把各自的设计在会上交流,最后集中商议,形成试教的预案,抽签确定执教者,其他教师作课堂观察分工。

(二)二次研讨

主要是对“招数”执行情况的反思及二次跟进的研讨。其过程为:执教者谈 “招数”执行情况的反思——参与课堂观察者结合自己的观察数据,对实验进行分析评议——组内其他成员畅谈执行“招数”的优缺点和改进措施——组长综合大家意见进行小结,明确二次跟进的操作思路——记录员进行研讨综述。

(三)三次研讨

在二次课堂跟进后,收集相关研究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小结“招数”研磨成果。作为研究的小结,在研讨前需要每位成员撰写本轮研究的收获与思考,在研讨时进行逐个交流,组长综述,形成初步的“招数”研究报告。

三、成果发布,“招数”交接

这一阶段目标为“经验校本化”,即把课题组研究获得的教学经验推广为全校教师的经验。其阶段成果为“招数”报告,操作机制为“招数”交接机制。具体操作分两个部分,一是召开研究成果发布会,二是进行新老教研组间的“招数”交接活动。

表2 “招数”研究报告格式

面向全校进行的发布会时间一般安排在学年末。课题结题,重在展示评比,操作流程为:课题组形成“招数”报告——召开“招数”发布会——指导小组点评——学校评比推广。实践中我们把常规的结题报告改为“招数”研究报告,以简化报告的撰写,增强报告的可读性。具体格式和要求(见表2)。

新老教研组的交接在新学期初,也就是8月底教师集中备课时,重在成果传接,操作流程为:课题组介绍“招数”——新教研组咨询与质疑——课题组释疑。安排新老教研组进行“招数”的交接,实现教学智慧和经验的共创共享是开展小课题研究的重要目的,通过“招数”的交接,传递了“招数”使用的经验,修正和完善了“招数”的操作。

这几年的“寻招”实践引导,我们认识到小课题研究成为校本教研的一个抓手是有实效的,以教研组为组织架构的小课题组是可以实现教学研训融为一体的。但在看到改变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不足,需要我们去进一步改进和完善。(1)课标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课程标准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指南,也是小课题研究的指南,可是,它还没有成为教师案头的必备书。对课标的忽视,一方面研究会走一些弯路,另一方面与专家的对话会不在“同一频道”,降低交流的有效度。(2)“招数”的借鉴还有待进一步推动。已有的成熟策略的借鉴与本校化改造能极大的提高科研效率,虽然我们把文献查阅分散至每个组员,但现实状态中文献的查阅与综述还是小课题研究中最为薄弱的一块,它是制约教师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节点问题。如何解决,值得好好去总结已有经验,探索合适的新做法。(3)课堂观察与研究成效评估有待进一步培训。正如专家所言,课堂的观察与分析是一项很具专业性的技术[2],虽然我们在引导课题研究时,重在“寻招”,但课堂观察及成效评估是对“招数”评价的重要指标。(4)个体层面的“招数”实践有待进一步引导。课题组层面的“招数”研磨有了较为完善的程序设计,但要求课题成员自行开展的“招数”实践,有的缺乏实效,出现走过场的现象,需要进一步关注与改进。

[1]Sima Yogev,Abraham Yogev.Teacher Educators as Researchers:A Profile ofResearch in IsraeliTeacher Colleges Versus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6,(22).

[2]沈毅,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招数研磨教研组
煤泥研磨脱泥浮选试验研究
石材板材研磨与抛光的准备与实操
嘴巴没管住,解救有招数
研磨式谷物加工农具
切石研磨系统的创新设计
很想做些事,却缺真招数 “三门干部”:快接地气勿玩虚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宝宝冬天洗澡有招数
雾天上高速 防撞有招数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