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是品德课堂的催化剂

2012-07-14 10:00
文教资料 2012年9期
关键词:品德板书创设

任 颖

(南京财经大学附属小学,江苏 南京 210003)

情境让品德教学的生活化有了载体,它引起学生心态和情感的体验,让大家在课堂上体验生活,在体验中学习知识、接受教育、提高能力。教学过程中,情境能发挥移情作用,使学生形成身临其境的主观感受,且在加深情感体验中陶冶情操;能创设具体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情不自禁地投入品德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心理及行为产生暗示作用,从而一步步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它能让学生在角色转换中获得直接的经验和直观感受,化繁为简,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

其实,情境就犹如品德课堂中的一剂催化剂,优化品德教学的过程,加速向德育目标的推进。只要留心平日的品德课堂,就不难发现情境的创设无时不在,呈现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教学过程、不同的授课教师有不同的情境创设的需要。不同的情境呈现方式对品德课堂产生了不尽相同的催化作用。

一、创设“实验、游戏情境”,催化学习兴趣的激发

【情境案例:二年级下册《做事不拖拉》】

一分钟能做什么

情境渲染:小朋友们,请闭上眼睛感受1分钟到底有多长?请学生谈谈感受。

实验体验:虽然1分钟看似很短,但如果抓紧时间好好利用,就能做很多事呢!分组开展实验活动——拍球、做口算题、跳绳、涂颜色。1分钟后,各组代表汇报成果。

迁移想象:1分钟能做多少事情?1小时能做多少事情?那么10小时呢?从而感受时间的宝贵,抓紧时间就能做许多事情。

【思考】

枯燥和抽象的道德知识和规范如果仅仅靠教师在教学中“苦口婆心”的解说,往往就是不能奏效的,甚至会适得其反。相反,如果在品德课堂中采用实验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和尝试,种种难以用语言解释清楚的问题就会在事实面前迎刃而解了。

其实,品德课堂里实验情境的创设在某种程度上总是带有游戏的性质的,特别是低年段的《品德与生活》课,以游戏展开教学就更为常见,因为它正是“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游戏作为载体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游戏复制和浓缩了儿童的种种生活场景,因而是儿童学习怎样生活的重要方式。在游戏中,学生要遵守游戏的规则,可以培养规则意识;在游戏中,学生能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创造力;在游戏中,学生既要独立思考,又要与同伴协作,促进合作意识的形成。把教学内容寓于游戏之中,其形成的教学情境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充满着教育的力量,学生自愿、自主、自由、快乐地活动,学习的情感和热情也得到了最大的激发。

二、创设“板书情境”,催化课堂学习的概括与提升

【情境案例:三年级上册《家庭树》】

板书设计意图:一棵枝繁叶茂的“家庭树”,将课堂内关于家庭结构的知识完整地表现出来。在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的纽带下,一家人在浓浓的关爱中其乐融融,让本课的主题得到升华。

【思考】

回想平日的品德教学,最花费心思和最引人注意的总是设计精妙、环环紧扣的活动,至于板书的设计往往被忽略掉。其实,板书对于教学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板书的设计也属于情境创设的范畴。一节精彩的品德课,缺少不了板书情境的创设。独具匠心的板书设计,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简约化、结构化和可视化,不仅仅是对教学重难点的突出和强调,不仅仅是单纯的文字表达,更是运用生动的形象图文并茂地表达抽象的逻辑关系 (既包含认知层面的又包含情感层面的),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形式与领悟美的内容两方面和谐共进。

三、创设“两难情境”,催化道德实践的能动发展

【情境案例:四年级上册《真正的友谊》】

该告诉老师吗?

情境呈现:小玉和兰兰是一对十分要好的朋友,她们约定好,只要遇到困难就要互相帮助。语文期末考试中,有段课文默写小玉怎么也想不起来答案了。于是,她偷偷地翻开抽屉里的作业本,翻找答案,这个情景碰巧被兰兰看见了。小玉求兰兰不要告诉老师,兰兰好为难呀。如果你是兰兰,那么你会怎么做呢?

【思考】

品德教学中,如果一味将道德生活知识强行灌输,就只会把学生塑造成“知识木偶”,而往往当他们需要真实地面对道德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时,便表现得不知所措。因此,品德课堂不应该回避矛盾与冲突,而恰恰应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能动地应对问题。

道德两难情境是对价值多元的社会的折射,不同的道德规范往往在两难情境中发生着不可避免的冲突。每一个难题的解决方式都有多种选择,但都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其实,创设道德两难情境,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并不是最主要的目标,让学生学会在复杂的道德生活情境中自主地分析、判断、选择,才是根本目的之所在。

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说一不二的价值裁判,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道德认知、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让学生成为道德教育过程的主体。大家置身于教师设置的熟悉的道德环境中,面对来自生活实践的道德选择困境,自觉主动地参与讨论,一边体验着道德生活自身的居心叵测,一边更深刻全面地把握生活。虽然在讨论中会存在不同价值观的碰撞,但最终每个参与者都能在更高层次上获得价值认同感,从而提高道德认知水平,实现道德理论的内化。

四、创设“自然情境”,催化道德与生命的交融

【情境案例:二年级下册《春天在哪里》】

我们去找春天

观察活动:春天来到了校园里,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活动小组,分别在校园的小池塘、竹长廊、小花坛、苗圃里找一找春天,边观察边在课前下发的表格中进行记录。

观察后进行小组交流,选出校园里最美的地方。

【思考】

“大自然的美在培养学生的崇高精神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大自然在少年心灵中培养起对事物、现象和人们心灵活动的各种细致的表现和差别的感觉和感知能力”。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对于大自然的情有独钟。其实,自然就是最真实的情境,一山一水,一花一木,以美映照美,是陶冶学生美好心灵的大课堂。自然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为什么”,都可能成为引发学生好奇心的问题源泉,激起发现和探索的欲望。在自然中探寻人类生命成长的足迹,吟味人与自然相互尊重、交流、关怀和依恋的记述,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人文情怀,学会敬畏生命。在自然的情境中蕴藏着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能教人求美,导人向善,催人奋发。

五、创设“辩论、表演情境”,催化师生、生生的相融合作

【情境案例:五年级上册《我在班级中的权利》】

多数派与少数派

课件播放教材事例:队员们就小队活动展开讨论。小队长顾维能首先发言:“秋天到了,我建议一起去公园秋游,好吗?”这个建议立刻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接下来讨论去哪个公园好,大家的争论可激烈了。有的说去鼓楼公园,有的想到玄武湖,队员蒋予恒则建议到绣球公园。最后小队根据多数同学意见,决定去玄武湖公园。蒋予恒很不高兴:“我上个月才去玩过,现在不高兴去。”小队长说:“那可不一样。这次是集体活动,你不能只考虑自己啊,要少数服从多数。”蒋予恒困惑:“我这个少数派应该怎么办呢?是不是所有情况下都要少数服从多数呢?”

开展辩论:请同学们根据观点分成两个队,一队代表多数派,一队代表少数派,分队讨论后展开辩论,是不是所有的情况下都要少数服从多数呢?通过辩论得出结论——怎样才是正确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呢?

【思考】

分组辩论、小品表演和趣味竞赛是品德课常见的活动情境,因其时空的开放而具有强大的包容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学生挣脱教师的控制惯性按自己的需要感受和表达,可以摆脱教师不自觉的过度干涉,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探索知识,成为情境中的创设者,化身其中的一个主人公。但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又不是独立存在的,要处理好师生、生生关系,在合作的状态中展开学习。小品表演中,学生常常要扮演朋友、家人甚至是陌生人等角色,必须以积极的合作态度才能完成任务;趣味竞赛中,小组成员之间只有紧密配合才能获取最终的胜利;分组辩论时,每队成员必须观点一致,互补互促,谁也离不开谁。

辩论、表演情境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建立起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保持着教与学、学与学的情境互动交流,促使师生、生生之间的心理体验与课堂氛围达到高度统一,在这其中既有信息的传递,又有情感的交流,更有思维的撞击。

道德生活本来就是综合的,自然而完整的;而教学情境是一种生活化的教学载体,多彩而流畅。品德课堂中的情境创设追求的是知识和情感两者结合的美妙境界,既有“境”与“情”的相融,又达到“境”与“理”的统一,情、境之中蕴含着理,是知识的吸附和情境的熏陶凝成的一种制胜的力量,从而唤起学生追求真理、向往崇高、探索未来的热情,使他们真正因体验而晓理,因感受而动情。

猜你喜欢
品德板书创设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语文课堂中的神来之笔——板书
论茶的君子品德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