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洁
摘要:以往的观点认为,大学生作为成年人,应当由学校教育引导,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可有一些特殊学生,无法独自进行正常的生活、学习。学校对这类学生了解有限,需要加强学校与家长的双向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找出关键问题所在,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疏导和教育。
关键词:家庭教育;心理特困生;家长参与
作为成年人的大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与人交流沟通能力,能够独立生活。可是总有些特例,遇到学业困难或者心理困难的学生,需要学校、老师、家长、同学通力合作,帮助这些特例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一、典型案例
1.问题初现。小张是大一新生,入校两个月后,班级同学以及宿舍舍友都发现她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活自理能力很差,与他人交流困难。与小张家长的多次沟通中得出初步的结论,小张的这些问题源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从小无比疼爱,过度的溺爱和包办导致小张缺乏应有的自理、独立和他人沟通的能力。
2.每况愈下。到了第二学期,小张的人际关系更加糟糕,在校生活很不愉快。人变的孤僻,行为举止出现了自我封闭倾向,学习上难以应付。小张的家长拒绝去心理咨询中心咨询,也不愿参与到对小张的教育管理中。独自一人在学校生活给小张带来不小的压力,与他人的交流困难使小张很孤独。各方面的因素给小张在校的学习和生活造成很大的阻碍,她的情况越来越糟糕。终于有一天,小张在没有任何征兆下失踪了,学校多方寻找未果,两天后她自己回到学校。这次事件之后,小张的家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才坦承,高中阶段小张曾在当地心理医院就诊,只是并没有确诊。最后处理办法是:将小张带回家就诊并且休息一段时间。
3.解决尝试。二年级开始,小张父亲过来陪读,一边药物治疗,一边继续学业。任课老师平时学业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班级同学为小张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氛围,在学习生活上尽可能的给她提供方便;辅导员每当考试报名、选课、补考等,都单独联系小张,防止错过报名时间,并安排班委从多方面对小张进行帮助,观察她的日常行为,定期与小张家长联系。
二、显著成效
1.顺利完成学业。小张病情最严重的阶段,出现过期末六门课挂科四门的情况。了解小张具体情况后,任课老师课后给她进行单独辅导解答问题,同学帮她一起复习。在学校、老师、家长,还有班级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小张在毕业前修完应修的学分,顺利拿到了毕业证书。
2.自我封闭倾向有所改善。小张的行为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自我封闭特征:喜欢独自一人躲在没人的地方,回避社交;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与外界隔绝。经过老师关心、同学热心帮助、家长悉心照料,一段时间以后情况改变许多,敢于和老师同学交谈。虽然与人交流还有些困难,但对于小张来说已有很大进步。
3.加强班级团结凝聚力。班级出现小张这样的特殊同学,同学们起初很排斥,不愿与她有过多接触,班级氛围一度有些奇怪。后来大家根据自己特长分工,从学习、生活等多方面给小张提供帮助。在团结的氛围下,班级的凝聚力越来越强。
三、做法分析
1.谨慎处理,科学面对问题。小张的言行举止与当前我国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差距。尽管辅导员老师大量查找心理学资料,但因缺少系统扎实的心理学理论知识,一时间无法找出症结所在,为了寻求一个科学的结论,并从根本上解决小张的问题,经过多次努力,终于说服家长带她去医院心理门诊就诊。其实小张的情况并不是特别严重,只是一段时间内,父母及本人没有正视出现的问题,长期逃避积累的结果。到了医院对症下药,进行适当的心理调适,情况便有所好转。
2.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争取家长配合。对于这类特殊的学生,学校单方面的做工作已经不能够解决根本问题。家长的参与、协助、监督有助于学生各方面的改善。特别是小张这种特殊情况,她对老师和同学已经产生一定抵触心理,从心底排斥与外界沟通,而父母带给她的安全感,有助于解开心结,勇敢地面对他人,较正常地完成专业课程学习。
3.积极营造舒适温馨的氛围。学校老师帮助,班级同学关心。小张在校的几年学习生活,老师、同学是她朝夕相处的伙伴,在这个融洽的学习氛围中,有循循善诱帮助她的老师,有团结友爱的同学,这些元素有助于小张心里压力的缓解,帮她重新找回自信,自愿回到班集体,和老师同学交流沟通。
四、实践启示
1.家庭教育缺失或者家庭教育不当,会导致孩子出现自我封闭倾向。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第一场所,也是一个人心理健康形成的重要环境。家庭环境中的各种状况,特别是家庭的文化特质,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形成和发展有不可代替的促进作用,反之,也会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自我封闭是指个体将真实的自己与外界隔离开来,除了生活中必要的与人接触外,大部分时间一人独来独往,不与他人交往。自我封闭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抗挫折能力差的人,遇到挫折便产生焦虑。因焦虑积累,导致这类人回避正常的社会生活,以减少挫折。成年人应该具备与人交往的能力和为人处事的技能,若没有这些基本技能,在正常的社会交往中就会遇到困难,导致不愿与别人接触,回避社会交往,逐渐变得孤单孤立。
自我封闭心理的特点小王基本上都具有:不愿与人沟通,只愿意与自己交谈;逃避社交,对周围环境敏感;孤独,少有朋友。在与小张家长的交流过程中发现,与人沟通交流这方面,家庭教给她的很少。父母没有言语上的教育,也没有通过实际行为教她。导致小张在中学阶段只专心学习,不懂得如何维持与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
2.在心理特困生的成长教育中,学校、老师、家长缺一不可。高校学生教育工作的成效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稳定与发展。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所产生的影响有限,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极其深刻并且伴随终身,家长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教育管理中是不可或缺的环节。然而,与家长在教育中的重要程度相比,家长在高校学生教育中的参与程度却并不令人满意。不少家长认为,孩子是成年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能力和思考能力,而且在外地上大学,无法像中学时期进行全方位管理教育。因为离家较远,对孩子的很多情况不了解,即使想管也无从下手,不知如何教育。同时也认为孩子在上学,学校有丰富的学生活动,完整的规章制度,充实的专业课学习,不用多操心。其实在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中,家长扮演着同样重要的角色。要充分发挥出家长对学生的影响力,在学生教育中邀请家长参与,可有机结合学校和家长双方的力量。同时还可减少家长对学校的误会,增进双方的了解。对学生有深刻全面的了解才能使学校的教育工作更深入具体。家长参与学生教育工作,帮助学校了解学生入校以前情况以及在家的表现,有助于更全面的了解学生,使学校能够高质量地开展教育工作,结合学生个人特点,更具有针对性,增加有效性。
以往的观点认为,大学生的教育应该以学校引导,学生培养自觉自学能力为主。可是有一些特例学生,因为心理问题、贪玩等原因,造成学习困难、心理困难,无法独自面对学校生活、完成课业学习。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尤其心里特困生的教育难度最大,只依靠学校、老师的力量远远不够。为了能够对这类学生进行更有效的心理疏导和教育,要加强学校与家长的双向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从旁引导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进行有效引导。老师与家长的密切联系有助于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与最新动态,找出关键症结所在,对症下药。
案例中的小王家长,一开始拒绝配合学校开展教育,并且故意隐瞒实情,导致孩子病情加重,不但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也增加了治疗难度。最后家长选择参与到小王的教育中来,一方面帮助她完成学业,另一方面给她带来精神上的支援,助她快速走出心理的困境。
(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