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的推功称能绩效管理模式及其启示

2012-06-12 01:45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2年6期
关键词:臣民韩非韩非子

■责编 韩树杰 Tel:010-68345891 E-mail:hrdhsj@126.com

春秋以降,礼崩乐坏,于是各诸侯国展开了非常惨烈的生存竞争;韩非非常冷静地看到了这场竞争的性质与结局,“是故力多则人朝,力寡则朝于人”(《韩非子·显学》);这场竞争是实力之争,只有实力最强者才能最后生存于世。基于这种深邃的认识,韩非认为诸侯国应该高效开发人力资源,富国强兵以成就霸王之业,“故古之能致功名者,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誉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韩非子·功名》),霸王之业需要众多民众贡献力量。为此,韩非创造了推功称能绩效管理模式以开发人力资源。这种绩效管理模式对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有着全新的认识和处理,对当代社会的绩效管理有很大的启示。

一、以称职为唯一考核标准的绩效奖惩体系

1.推功称能:以利出一空为前提

韩非认为,“明主者,推功而爵禄,称能而官事”(《韩非子·人主》),“计功而行赏,程能而授事”(《韩非子·八说》),即根据个人贡献与能力的大小而给予相应的待遇与职位。功、能就是现代意义上的绩效,将绩效与报酬和职务对应起来,具有一定的现代绩效管理的特点;“计功而行赏”是将报酬与贡献对应起来,体现了一定的按劳分配的思想,消除了劳动者之间的身份差异;“程能而授事”是指根据能力大小授予官职,可以保证臣民之间发展机会的平等。美国学者简·皮尔逊(Jane Pearson)的公平理论认为,人们的投入产出比一致时才是公平的,才能起到激励作用;投入就是员工的绩效,产出是员工的报酬,也就是说绩效与报酬比应该一致,“推功而爵禄,称能而官事”的思想则与简·皮尔逊的公平理论在精神上高度契合。它对于荡平封建时代的阶级特权,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进而提高社会生产力,富国强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什么是功,如何才能立功呢?韩非认为,功的确立以满足国家与君主的富国强兵需要为前提,基于当时的时代特点,只有农战对富国强兵有利,“富国以农,距敌恃卒”(《韩非子·五蠹》)。如不能服务于富国强兵的目标,为农战建功立业,都属无益于国家之人,这些人就如同石头、稻草人,“今商官技艺之士亦不垦而食,是地不垦与磐石一贯也。儒侠毋军劳显而荣者,则民不使,与象人同事也。”(《韩非子·显学》)富国强兵就必须大幅度地减少“磐石”与“象人”,最大限度地激发臣民从事农战的积极性,提高生产力。因此,韩非提出了“利出一空”的措施,将臣民都纳入君主的耕战机器中,“利出一空者,其国无敌;利出二空者,其兵半用;利出十空者,民不守。 ”(《韩非子·饬令》)为了实现“利出一空”,韩非还进一步提出了“禁五蠹”,提出君主不能过多地奖赏近臣或者为君主提供娱乐的人,如果“战斗有功之士贫贱,而便辟优徒超级”,(《韩非子·诡使》)那么国家是不可能长治久安的。既然耕战是富国强兵的必然选择,那么耕战之士也应当成为国家最重要的人,享有最崇高的社会地位,获得最丰厚的报酬。只有当耕战成为唯一的立功来源,耕战之士成为社会上最重要的人,推功称能才成为可能。

2.审合刑名:将称职作为绩效考核的唯一标杆

在确定了什么是功后,如何衡量功?韩非提出了审合刑名的措施,“人主将欲禁奸邪,则审合刑名;刑名者,言与事也。为人臣者陈而言,君以其言授之事,专以其事责其功。功当其事,事业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罚。”(《韩非子·二柄》))刑(形,行)指的是官员做出的具体贡献,即绩效;名指的职务或者初任官员的承诺。审合刑名有两层含义:贡献是否满足职务的要求,贡献是否与当初的承诺一致。审合刑名就是要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针对具体的臣民、具体的事情而进行的约定,通过约定,将大臣的职务、职责与具体的业绩对应起来。

通常情况下,绩效与职务、承诺的关系有三种,即大于、小于、等于;韩非认为当实际绩效大于或小于承诺或约定时,都应界定为不称职,只有等于时才能界定为称职。“形名参同,……。符契之所合,赏罚之所生也。”(《韩非子·主道》)这种考核理念的最大优点是有利于君主对君民、事情进展的控制,从而体现君主的权威性以及对工作的计划性与协调性。具体优越性表现为:第一、可以省略考察人才的复杂环节,使人才自发脱颖而出。“上以名举之,不知其名,复修其形。形名参同,用其所生。二者诚信,下乃贡情。”(《韩非子·杨权》)韩非认为,只要审合刑名,进而推功称能,大臣自然就会积极、完全地展现自己实力,为君主所用,从而为君主提出大量的、充足的人力资源。第二、有利于对大臣工作行为的控制。有个人专长的贤臣是富国强兵的宝贵财富,但更重要的是这些贤臣在履行工作职责时能够时刻表现出符合要求的工作行为。在中国传统的儒家管理中,往往重任用轻管理,重任前考察,轻任中督查。然而,衡量一个官员是否合格,不仅在于其任前是否德才兼备,还而在于在任中是否能符合职责要求。审合刑名能够使大臣在履行职责时不偏不倚,与既定标准保持一致,是最好的控制大臣的方法。第三、有利于君主统一协调全国的力量。韩非所处的战国末年,各诸侯国以武力相雄长,但战场上的胜利需要全国上下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成功,如果各方面发展不均衡,也会影响竞争力。如战争目标是什么,为了实现战争目标需要征召多少士兵、需要征集多少粮草、各部分之间要如何配合,这些都需要君主统一协调。审合刑名,为每个部分的每个人员定职责,定报酬,也是协调统一各部分各成员的过程;将称职作为绩效考核的唯一标杆,确保了绩效管理公平、有效,既实用又便于宣传推广。

3.奖惩法定:无偷赏、无赦罚

在明确清晰地衡量出每个臣民的绩效后,还需依据公开的奖惩标准对臣民进行公平、可信的奖赏,才能真正激发臣民的工作积极性。“推功称能”客观上要求将全体国民都纳入统一绩效考核体系中,并且需要及时地根据每个人的具体贡献进行奖赏。也就是说,“推功称能”的绩效考核只有实现了全面性和及时性才能真正成立,而只有实行法治,依据事先公布的法律进行奖赏才能实现推功称能。“赏罚使天下必行之,令曰:‘中程者赏,弗中程者诛。’令朝至暮变,暮至朝变,十日而海内毕矣,奚待期年?”(《韩非子·难一》)法律的刚性有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能够迅速地将奖惩传达到每个角落,能够使“推功称能”在全面及时地开展开来。“若夫厚赏者,非独赏功也,又劝一国。受赏者甘利,未赏者慕业,是报一人之功而劝境内之众也,欲治者何疑於厚赏!”(《韩非子·六反》)韩非认为,奖赏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奖赏有功者,而是为了通过奖赏有功者来激励全体国民为了富国强兵而共同奋斗;法律的高效、便捷、透明,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将“推功称能”的绩效考核模式及其具体奖赏标准传遍每个角落,从而激发臣民主动效力于耕战国策。韩非说:“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韩非子·显学》)当臣民能享受公平的分配制度时,就“不得为非了”。

韩非同时还强调,法治能否得到真正的实行,还取决于君主能不能自我约束,将自己置于法治的框架之内。在韩非的理论体系中,国君是所有权力、资源的唯一所有者,是法律的制定者,没有其他的力量能够凌驾于君主之上;同时韩非还认为,君主制定的法律,君主要带头执行才能推行下去,也就是说,君主只有带头自我约束执行自己制定的法律,法律才有公信力,才有效力。所以韩非认为“故明君无偷赏,无赦罚”,君主不能背离自己制定的法律而随心所欲滥赏滥罚,“释法术而任心治,尧不能正一国;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韩非子·用人》)当然,事实上并不存在任何有形的、外在的强制力促使君主要定要遵守自己的制定的法律,韩非也只是希望君主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的伟大目标,认识到法治对于富国强兵的重要性,进而强调主动自我约束。

二、以参验为核心的绩效监督模式

在确定了绩效奖惩体系后,为了确保奖惩的严肃性和准确性,还需严密的绩效监督体系,以确保每个臣民公示的绩效是准确可信的;韩非认为“滑民愈众,奸邪满侧”(《韩非子·扬权》),臣民为了扩大自己的所得,会利用各种手段虚报绩效、制造混乱以创造自己立功的机会,君主应该明察并提前加以预防,使绩效真正有益于富国强兵。

1.参伍、连坐

《韩非子·八经》:“参伍之道,行参以谋多,撰伍以责失。”参,即参验,是指要有多条信息来源渠道,使之相互验证,不能完全听信于一人之言;伍,即连结事物,是指运用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的联系来验证事物的合理性。参伍之道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检验臣子言行是否符合事实。

韩非提出了很多具体的参验之法。如提出要消除人与人之间身份地位的差别,使大家可以相互议论,这就可以避免权贵之臣把持舆论的不良倾向,“明君之道,贱得议贵,下必坐上,决诚以参,听无门户,故智者不得诈欺。”(《韩非子·八说》)君主还要充分运用“赏告奸”制度发动群众,君主一个人不可能监督所有官员,如果通过利益诱导,使芸芸众生都成为君主监督大臣的工具,则大臣行不法之事以夺君之利的可能性要小很多,如此才能富国强兵。“是以国治而兵强,地广而主尊。此其所以然者,匿罪之罚重而告奸之赏厚也。此亦使天下必为己视听之道也。”(《韩非子·奸劫弑臣》)为了使赏告奸能真正落到实处,韩非还主张实行公孙鞅的 “连坐”制度,来强化告奸的责任,“公孙鞅之治秦也,设告相坐而责其实,连什伍而同其罪。”(《韩非子·定法》)这就使百姓面对匿罪与告奸时,形成强大的利益反差,告赏有丰厚的物质报酬,匿罪一旦被察觉反而会受连累,这种制度就会使天下人的眼睛都成为君主的眼睛,就无处可以藏奸。

韩非还通过具体的案例阐明了“伍”之法。具体而言是“因事之理,则不劳而成。”(《韩非子·外储说右下》)韩非通过赵简子出税的案例,说明赵简子对征税多少方于国有利有自己的独立判断。赵简子认为征税不能多不能少,多了则夺民之财,少了则国力不振;并且不能让官员中饱私囊。赵简子对于征税多少的判断是基于税收对于国家和民从的影响,而不是受官员建议的影响,并且认真思考了官员在税收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负面作用,这就是 “伍”之道。当赵简子有了自己根据事理的判断后,再听取官员的相关建议,谁忠谁奸,谁虚谁实,一目了然。

2.去喜去恶

君主是参伍之术的运用者,是臣民绩效的最后监督者,有效运用参伍之术需要君主去喜去恶。韩非“站在天道自然的哲学立场上,苦心劝导人君要清静制欲而不要喜努妄作”,认为人君对待臣民,“喜之则多事,恶之则生怨。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韩非子·扬权》)喜、恶是指根据君主个人的好恶(既包括政策偏好,也包括个人偏好)而不是法律、臣民的实际绩效进行奖惩,如此则不但无法监督臣民的绩效,反而会成为法律的破坏者。所以,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员工的绩效,最主要是的君主要保持评价的公正性、客观性,要“去喜去恶”。

只有“去喜去恶”,君主才能理性地分辨臣民言行的真伪,进而辩别绩效的真伪。“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韩非子·奸劫弑臣》)如果君主的个人喜恶掺杂在政治生活中,以自己的偏好为标准而不是以富国强兵为标准来选择大臣的建议,其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韩非子·奸劫弑臣》中记载的春申君弃妻杀子的典故,揭示出个人喜恶使参验功能丧失,无法衡量他人言行的真实性,从而遭受重大损失。

只有“去喜去恶”,臣民才能专心于富国强兵,提供君主迫切需要的绩效。君主的个人偏好,往往是臣下谋取个人利益的重要凭借,人们往往会根据君主的喜好调整自己的行为以谋取更多的利益,“越王好勇,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国人多饿亡。”君主的个人喜好往往不一定与富国强兵国家目标完全一致。有时,君主基于个人喜好的滥赏滥罚,造成 “战斗有功之士贫贱,而便辟优徒超级”(《韩非子·诡使》),会破坏“推功而爵禄”的奖惩原则,从而破坏耕战之士之积极性,进而有损于富国强兵的国家目标。有时,奸伪之人往往借助于君主个人喜好而夺君之利,“故齐桓公妒而好内,故竖刁自宫以治内;桓公好味,易牙蒸其子首;……桓公虫流出户而不葬”(《韩非子·二柄》)。如此,不仅富国强兵遥遥无期,国家的存续都存在问题。所以,“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韩非子·主道》)只有君主自我约束至无欲无好,臣民才无法投其所好,才能专心的执法、守法,而不去浪费精力揣摩君意。

三、国与民共富的薪酬模式

客观、公正、明确地了解臣民的绩效后,还需确定相应的薪酬体系。薪酬体系要解决的是不同的绩效奖励多少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关于人力资源成本的问题,还关乎不同地位成员之间的关系问题。只有合理处理好的不同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国家才具有凝聚力。“凡功者,其入多,其出少,乃可谓功”(《韩非子·南面》)韩非所设计出的薪酬模式,是基于对投入与产出深层次考虑与处理,使国家利益最大化,从而以最快的速度实现富国强兵。

1.计算和平衡君臣利益

韩非认为,由于人性利益至上,臣民都会精确计算自己的利益。“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此俱出父母之怀衽,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韩非子·六反》)“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是父母利益计算后选择的自利行为。韩非在《外储说上》中说,主人美酒美食招待播耕者,也是利益计算后的结果,其目的就是希望播耕者尽力耕耘,从而提高收成。所以,臣民致力于君主的富国强兵之业,也是利益计算的结果。“夫耕之用力也劳,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富也。战之为事也危,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贵也。”(《韩非子·五蠹》)所以,韩非所设计的薪酬体系,必然考虑到臣民的利益诉求,从而更好的调动臣民的积极性。韩非还认为,君主也应计算利益。君主的目的是实现霸业,“举事有道,计其入多,其出少者,可为也”(《韩非子·南面》)如果君主的每次行为都能够“入多出少”,就会持续不断地为成就霸业积累资源。

“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韩非子·难一》)君臣之间的互动,是为实现各自利益的交易;交易违背了任何一方的利益,都无法成功,“害身而利国,臣弗为也;害国而利臣,君不行也。”(《韩非子·奸劫弑臣》)所以,韩非认为,在制定政策、设计的薪酬模式时,要注意平衡双方的利益。韩非薪酬模式的最核心的要点就是既要满足臣民的欲利之心和恰当的利益,又要满足君主富国强兵所需的资源积累,使君臣成为利益共同体而互惠互利,“故明主除人臣之所苦,而立人主之所乐。上下之利,莫长于此。 ”(《韩非子·用人》)。

2.平衡官员与民众的待遇

韩非认为富国强兵必须要保证广大基层民众的利益,因此要平衡官员与民众的待遇。

第一,保持官僚体系的公平、畅通与流动。“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韩非子·显学》)如果最基层的民众也可以通过努力封将拜相,实现人生价值,势必会激励天下民众心向往之。

第二,提高社会底层民众的待遇。任何一个社会中绝大多数民众都是位于社会的最底层,社会的财富分配自然要照顾到底层民众的利益,因而必须提高最底层民众的待遇,缩小官民之间待遇的差距。追逐富国强兵梦想的国家,最底层的民众是士兵与农民,最重要的民众也是士兵与农民,需要无数的农民供给军粮,需要无数的士兵浴血奋战。“夫耕之用力也劳,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富也。战之为事也危,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贵也。”(《韩非子·五蠹》)只有满足最基层耕战之士的富贵梦想,才能最大范围地激发耕战之士的积极性,“夫上所以陈良田大宅,设爵禄,所以易民死命也。”(《韩非子·五蠹》)良田大宅、爵禄都是奖赏给最努力、最有贡献的底层民众。

第三、消灭官员的特权与私人势力。韩非的推功称能对特权官僚阶层而言是一场革命。韩非虽然认为,“富贵者,人臣之大利也,人臣挟大利以从事”(《韩非子·六反》),但是同时也强调,大臣的一切富贵,只能通过功能来交换。在君主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治理下,大臣只能“居则修身,动则任力,非上之令不敢擅作疾言诬事”(《 韩 非子·说疑 》) 因为韩非深知,大臣既是治国之柱,又是祸国之源,他从春秋以来几百年的血腥争战史总结出,“犯法为逆以成大奸者,未尝不从尊贵之臣也,”(《韩非子·备内》)所以,必须消灭官员的特权与私人势力,使大臣与民众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都必须遵守法律,没有任何特权与私人势力“有道之君,不贵其臣;贵之富之,彼将代之。”(《韩非子·杨权》)当大臣只能通过功能获得富贵时,其所获得的财富与地位都是有法律约束的,不但对国家有利,也不会危害君主利益。

图1 韩非推功称能绩效管理模式

四、对现代社会绩效管理的启示

韩非的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如图1所示。该模式具体解决了什么是功,如何才能立功,如何了解立功,以及奖惩标准的问题,这些都是绩效管理的重要问题。该管理模式对现代社会的绩效管理有几下几点启示:

1.结果导向的绩效管理,是破除既得利益阻力,使组织底层成员向上发展的制度保证。“推功称能”其实就是结果导向,就是以成败论英雄,就是要能上能下。这对于失败者个人而言或许是残酷的,但是对于组织而言则是长久发展的保证。

2.组织目标的确立绩效管理的前提。韩非的绩效管理模式是在确定了富国强兵目标,将农战定为最迫切需要的资源后制定相应的绩效管理制度,以引导民众的资源投入。因此,一个组织,事先要有明确的目的,才能有效引导成员配置资源,并对成员的绩效进行考核。

3.相对公平并兼顾各方利益尤其是底层成员利益的薪酬体系,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全体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一个组织而言,最重要的工作,不是管理者的管理工作,而是最底层员工和业务一线的工作,保障他们的利益,就是保障组织的前途。

1.高华平译:《韩非子》,中华书局,2010 版版。

2.[美]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林存光:《韩非的政治学说述评》,载《政治学研究》,2004年第1期。

4.周四丁:《沟通的人性障碍及其克服》,载《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5.周四丁:《韩非子工具性关系剖析》,载《云梦学刊》,2009年第3期。

6.周四丁:《论韩非的矛盾观与法治》,载《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第9期。

7.李军:《竞争战略与薪酬体系匹配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载《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第5期。

猜你喜欢
臣民韩非韩非子
韩 非(话剧)
韩非子:察古今之变 倡刑名之学
韩非子说“言”
从“臣民”到“国民”:清末民初袁世凯的身份认同
“利维坦”中臣民自由的实现
知祸更需避祸
漫画
从“臣民”到“公民”
韩非为何必死?
告别臣民,不做看客——谈中国近代史与公民意识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