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表演游戏之特性与指导策略

2012-06-06 09:58潘新红
新一代 2012年4期
关键词:表演游戏指导策略特性

潘新红

摘 要:表演游戏是幼儿的创造性游戏之一,具有表演性、游戏性、教育性等独特特性。但由于部分幼儿教师对此问题的认识偏失,导致过度干预和过度放手两种极端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基于表演游戏特性上的指导策略,还表演游戏于幼儿,让幼儿做游戏的真正主人。

关键词:幼儿;表演游戏;特性;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4-0197-021

表演游戏是幼儿的创造性游戏之一,它是“以文艺作品的内容、情节为依据,运用语言、动作、表情,通过扮演角色,借助想象对作品加以渲染、补充的游戏。”虽然表演游戏的来源是童话、故事,但幼儿再现童话、故事时必须借助“想象、渲染、补充”等创造性的方式。因此,它也是充分体现幼儿主体性的游戏活动。幼儿的表演游戏融想象、创造于一体,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另外,表演游戏还能锻炼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集体观念的发展和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因此,幼儿园表演游戏需要教师对幼儿进行正确而恰当的指导。

表演游戏作为儿童游戏活动的一种类型,具有作为游戏本身所固有的基本特征,如愉悦性、假象性、自主性、创造性等。但表演游戏由于其活动内容、方式、手段等与其他游戏的差异性,仍然具有其自身特有的特性。科学理解幼儿表演游戏的特性,并在实践中维持和加强这些特性,是科学指导幼儿表演游戏的基本保证。

一、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特性

1.表现性特征——幼儿园表演游戏是依据文艺作品的内容来表演的游戏,具有“表演性”。幼儿在表演游戏过程中,需要根据故事、童话内容进行表演,即儿童扮演作品中的角色,用对话、动作、表情等富有创造性的表演,再现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幼儿游戏的内容、形式、角色、情节发展等游戏框架,因此,虽然幼儿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结构游戏都是可以充分发挥和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的游戏,但在表演游戏过程幼儿的创造性在程度上要弱于其他的创造性游戏[1],而更加凸显其“表演性”特征。

2.本质性特征——幼儿园表演游戏是以幼儿自娱为目的的游戏,具有“游戏性”。我们说幼儿园表演游戏具有表演性,并不是把它与文艺表演相提并论,因为无论如何,表演游戏都是幼儿自主开展的一种游戏,幼儿可以灵活增减人物、情节,自由改变语言、动作,来反映他对表演作品的理解和创造性表现,而非文艺表演那般严格、固化。幼儿通过表演游戏,模仿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体验人物情感,追寻自身游戏的快乐,而不过多关注他人是否“欣赏”。甚至有幼儿表演出不符合成人传统观念的“暴力”等情节,而教师对此幼儿的“畅想”不必大惊小怪,更不可随便得出这些幼儿有暴力倾向的结论:幼儿表现出来的所谓的“残忍”行为并非都是需要压制的行为,让幼儿通过适当的途径适当发泄,反而有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2]。

3.倾向性特征——幼儿园表演游戏需要教师的指导,具有“教育性”。幼儿开展表演游戏通常要经历一个由“一般性表演”到“生动性表演”再到“创造性表演”的过程,而在其中获得游戏的愉悦与自身的发展,也不是能轻松达到的。因此,教师在幼儿园表演游戏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既要激发和保持幼儿自主游戏、快乐游戏的兴趣,又要适时适度地引导幼儿实现表演水平的提升,使幼儿园表演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教育性”得以体现,这是幼儿园表演游戏的倾向性特征。

二、目前我国幼儿园表演游戏指导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很长时间以来,甚至在现在的许多幼儿园内,表演游戏依然只是被当做帮助幼儿复述和记忆故事的手段,在教师高控制之下的表演游戏鼓励的是幼儿对教师的模仿和服从,缺乏的是幼儿对创造的热情和渴望,其教学功能被局限于故事教学的狭隘范围中。而有关研究表明表演游戏的教育功能可以扩展到幼儿园的各个领域,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学习和发展。

基于以上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特性分析,反观我国幼儿教师对幼儿表演游戏的指导,由于许多教师对此问题的认识偏失,在指导过程中存在以下两大问题:

1.教师过于关注“表演”,强加干预,游戏失去乐趣。教师将表演游戏全部活动纳入教师的要求与计划之内,由教师一手包办代替,幼儿的游戏行为过多地为童话、故事内容所限制,角色的言、行等基本上是对童话、故事内容的逼真再现,幼儿疲于应付教师提出的各种表演要求。这种情况的出现跟教师的游戏观、教师的指导方法、指导重点有关,在游戏组织中,教师的指导重点放在对童话、故事内容的理解、表现上,忽略了表演游戏作为创造性游戏本身应有的“创造性”特征,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创造性的激发和培养。

2.教师过度放手,游戏失去方向。教师以尊重幼儿的选择与自愿为借口而对游戏放任不管。在这种指导下,由于表演游戏内容的固定性以及幼儿在游戏中的自由创造需求得不到满足,使得幼儿对幼儿园的表演游戏欲望低下,逐渐失去了兴趣,使幼儿园表演游戏的发展失去了方向。

三、幼儿园表演游戏指导策略

1.创设幼儿参与建设与使用的环境,搭建良好的“表演平台”。为幼儿创设必要的游戏环境,是幼儿能否顺利开展表演游戏的前提条件。同时,环境创设也蕴涵着较多的创造性成分,应使孩子成为环境创设与使用的主体,让幼儿在熟悉的游戏环境中开展表演游戏。日常进行表演游戏的活动区角,对幼儿有很强的吸引力,并提供各种成品或半成品材料,面向幼儿随时开放,让幼儿在一日活动中随时有机会自由开展表演游戏。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幼儿一起探讨“为何创设?”、“创设什么?”、“怎么创设?”这几个问题,以此激发幼儿进一步熟悉游戏环境和材料的运用,积极参与表演游戏。幼儿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正确的引导、大胆的放权、充分的信任,既满足了孩子内在的需要,又发挥了孩子的创造潜能。

2.培养幼儿根据故事情节自由表演的能力和兴趣。培养幼儿根据故事情节自由表演,就要尊重幼儿的自主性表现,允许幼儿在表演游戏中依靠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甚至想象来表现故事情节,这些,都是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内化了的作品,而不是对童话、故事的机械记忆或背诵,正因为是内化了的,所以一定有渲染的成分,也正是这一成分,使表演游戏具有创造性品质,幼儿在此过程中得到更高的发展。在游戏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幼儿很投入,于是会弄假成真,会在童话、故事的基础上对内容情节进行拓展,而拓展的手段就是语言的渲染。例如一幼儿玩《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时,“小蝌蚪”听完“鲤鱼”说不是他们的妈妈后,并没有象故事中所描述的那样离去了,而是加了一句“我不相信”,扮演“鲤鱼”的孩子也很投入,着急地说:“我真的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是青蛙,它有四条腿,我又不长腿!”语言的自由发挥带给孩子更大的创造空间,强化了幼儿进行表演游戏的兴趣和愿望,使表演游戏真正地成为了孩子喜爱的活动,成为能充分发挥孩子主体作用的活动。

3.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促使幼儿表演游戏水平的提升

首先,教师要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理解角色的心理。由于幼儿知识、经验的缺乏,对作品的理解以及对角色心理的把握难以到位,需要教师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其对所扮演的角色的情感、心理过程、愿望等心理状态进行体验。只有真正理解并掌握故事内容与感情,幼儿才能在表演过程中尽情展现自己对角色的认识和理解。

再次,教师应参与游戏。教师可以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角色的分配,材料的选择,乃至游戏的过程。可以以平行游戏的方式影响扮演同一角色的孩子;可以以观众的角色指导游戏;也可以扮用扮演某一角色的方式参与游戏,带动其他孩子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可以为各方面的问题出谋划策。但应注意的是,教师参与游戏,不是为了控制游戏的进程,而是协助幼儿能顺利的开展游戏,帮助幼儿解决其无法克服的困难。

最后,教师应注重观察孩子们的游戏行为,对游戏过程中的创造性火花(尤其是语言、动作等方面的创造性运用)及时加以肯定、鼓励或推广。可以是在过程中马上加以肯定,也可以在游戏结束后给予展示或赞赏。不管何种形式,评价的重点都应放在对游戏活动的兴趣,游戏中的投入程度,语言、动作、表情、环境创设、材料替代等方面表现出的创造行为。

刘焱教授曾提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根本目的是要创造以幼儿主体性活动为主要特征的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体系,使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发展[3]。因此,以促进幼儿主体发展为宗旨的表演游戏展现了新的面貌,有力地带动幼儿身心各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并因而呈现出内涵丰富的发展价值。相信随着人们对表演游戏的认识、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我们会看到,孩子才是表演游戏的真正主人。

参考文献

[1]丁海东.学前游戏论[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11):216.

[2]郑荔,郑慧俐.幼儿为什么要让大灰狼“可怕地死去”——如何看待幼儿创编“暴力故事”及如何指导幼儿进行故事创编[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11(1、2):70.

[3]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5):296.

猜你喜欢
表演游戏指导策略特性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色彩特性
进一步凸显定制安装特性的优势 Integra DRX-5.2
Quick Charge 4:什么是新的?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运用表演游戏促进幼儿对无字图画书的理解
小学习作复习“五步曲”
“幼儿在场”在表演游戏中的意义探究
幼儿表演游戏中教师角色定位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