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举桂
〔关键词〕 小组学习;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1—0059—01
想让英语课堂充满活力,除了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用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外, 还要看学生如何学,要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进行主动探究。在实践教学中,笔者发现了两种不同的课堂教学方法和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下面有两个课例与大家一起做交流。
镜头一:活动课上,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宣布小组讨论。课堂上呈现出一片“朝气蓬勃”的景象:各小组在叽叽喳喳地讨论,教师在各小组间转悠,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长一人在唱“独角戏”,其余学生似乎是旁观者,有的学生甚至若无其事;有的学生把讨论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
镜头二:“There be”句型教学片段。
老师说:同学们,通过学习“There be”句型,你收获到了什么?请小组讨论一下,然后进行展示。老师话音刚落,每个小组成员都立刻站起来,凑到一块开始讨论,气氛热烈活跃,秩序井然。十分钟后,完成讨论任务的小组陆续就坐,老师看到每个小组都基本讨论结束,便开始小组展示环节。
老师:下面我们进行小组展示,请同学们认真倾听,然后进行点评、补充。
Group1:“There be”句型就是“There be +sb/sth+some place。”它表示在某处有某人或某物。
Teacher: Good!
Group2:它是个倒装句,“sb”和“sth”是句子的主语,而且“be”动词的单复数取决于它后面的主语。
Teacher: Very good!
Group3:我用例句来说明:There is a book on the desk.谓语用单数。There are some books on the desk.谓语用复数。
Teacher: Great!
Group4:这两个句子的一般疑问句形式分别是“Is there a book on the desk? Are there any books on the desk?”
Teacher: Right!
Group5:它们的肯定、否定回答分别是“Yes, there is. No, there isnt.Yes, there are.No, there arent.”
Teacher: Great!
Group6:它们的否定句形式分别是“There isnt a book on the desk.There arentany books on the desk。”
Teacher: very good!
Group7:它们的特殊疑问句形式分别是“Whats on the desk? How many books are there on the desk?”
Teacher: Well done!
Group8:当主语是多个名词并列时要使用就近原则:“There is a book and two pens on the desk.There are two pens and a books on the desk.”
Teacher: Excellent!
S1:我想补充一点,如果主语是不可数名词,be动词要用单数。如:There is some meat on the table.
S2:“ There be”表示客观存在,若表示主观拥有,我们常用“have”。
S3:我给大家举个例子:“Here is a picture on the wall.”表示客观存在。“I have a computer ”表示主观拥有。 Teacher:同学们说得都很好!
小组展示后,教师及时给予点拨和恰当的评价,并在评分栏里当堂加分。
从以上两个课例我们发现:课例二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利用小组展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踊跃参与到学习中来并获得成就感。通过亲自动口、动手、动脑、交流和展示,学生畅所欲言,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很明显,小组合作使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效果好起来了。而课例一很显然是闹而无序,活而无效。
反思一:要合理分组。教师可以将全班分为n个小组,每个小组一般有4-6人,都是饭桌式面对面而坐,这样便于学生合作交流。小组进行问题讨论时,首先是同质互学,即小组内学习程度相当的两个学生结成对子进行互学。然后是异质帮学,即由组内优等生结对帮扶学困生解决问题。接着是小组群学,即每人将自己的想法提交小组内交流,由小组长负责收集整理,确定小组展示内容,也为小组展、点评、质疑、补充做好准备。在学生小组讨论期间,老师应该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并做指导。
反思二: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习惯。课程改革讲求个性发展,但并不意味着个别发展。在学习过程中讲求合作精神,要求全体成员共同参与探讨和交流,培养学生集体协作精神至关重要。教师必须注意这一点,创设条件鼓励每一个学生发表观点,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
反思三:要给予及时的评价。小组“捆绑式”评价的特点在于“捆绑”,即将学生划分成多个小组,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得分,或把小组中每个人的得分加在一起,将各小组总分进行比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自身的责任,从而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所以每个组内的成员必须“捆绑”在一起,互帮互助,共同学习,才能达到共同的目标。
编辑:杨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