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巧荣
〔关键词〕 情感过滤假说;高中英语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1—0062—01
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最早是由Dulay 和Burt在70年代提出来的,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在80年代初又发展了这一理论。依据该假说,Krashen将情感作为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因素并加以系统的分析,认为情感就像一道无形的墙一样对语言输入起过滤器的作用,积极、自信、放松的状态有助于语言习得,而消极、抑郁、焦虑情绪,则阻碍了语言学习。
Arnold和 Brown在《情感与语言学习》中认为情感包括制约行为的感觉、心情、态度等方面。而常见的情感因素主要包括动机、自信心、焦虑、课堂活动等。各因素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下表现形式不一,影响程度大小不同,各因素之间互相渗透,互相影响。
一、情感因素的类别及作用
1.动机
英语学习的动机是指学生学习英语的愿望和推动力。动机是学生为了满足某种学习愿望所作出的努力,是内部动因和外部诱因结合而成的心理状态, 是个体发动和维持其行为的主观原因。在英语学习中, 如果学生既对所学英语本身产生兴趣, 又认识到通晓英语能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那么, 他就具备学习英语的整合动机, 在英语学习中就能发挥最大的积极性。
2.自信心
Krashen认为, 学习者的个性因素与英语学习的成效有关。在个性因素中, 尤以自信心最为重要。自信心是对自己能力和知识水平的肯定看法。具有自信心和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学习成功率相对较大。自信心强的学生敢于冒险, 在学习中不怕犯错误, 能大胆地用英语进行交际, 不为语言错误而感到难堪。性格内向、自信心弱的学生常过多地顾及面子, 羞于表达, 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怕出错误, 因而就失去许多语言实践的机会, 对英语学习造成不利影响。
3.焦虑
焦虑是最妨碍学习过程的情感因素,与不安、失意、自我怀疑、忧虑、紧张等不良感觉有关。Dulay 指出英语学习的好与差, 可以通过焦虑的程度来区分。焦虑是由个人因素或令人担忧的学习环境引起的, 分为“状态焦虑”和“能力焦虑”。前者指学习中呈现焦虑的一种总趋势, 而后者为在具体英语学习情境中表现出来的焦虑。过分的焦虑能耗费学生本来可以用于记忆和思考的精力。
4.课堂活动
课堂是学生和老师的活动场所,也是他们进行人际交流的社会环境。不同的教育思想和不同的文化背景都会导致不同的师生角色和师生关系。课堂上的情感问题不仅关系到课堂气氛,而且关系到课堂活动方式和学习结果。课堂活动为师生的感情交流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二、情感过滤假说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授课首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 由已知到未知, 逐步深入, 使学生觉得英语不难学, 不是一种负担。教师课堂语言要生动幽默, 善于启发诱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其次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游戏、讨论、表演,朗诵比赛,唱英文歌,看英文电影等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2.多使用激励性语言,增强学生自信,降低焦虑感
教师应以鼓励、表扬为主,尽量少批评,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让他们更多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于那些必须纠正的错误,如语法、句型的错误等,可以采取先表扬做得好的地方,后纠正错误的做法。给学生自信,同时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每天让微笑成为一种习惯,能降低学生学习的焦虑感。
3.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教师成为调节剂
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并且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从而促进认知的发展。所以教师应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缩短和学生的心理距离;尊重、爱护学生,善于鼓励和帮助学生;认真、细致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征,使自己成为调节剂。
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对于探索、改进我国英语教学无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除了自己应当具备丰富的知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外, 还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 善于抑制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消极情感因素, 培养其积极的情感因素。让学生们学得轻松、愉快,同时教师也能教得得心应手,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编辑:杨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