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会英
摘要:很多家长都发现孩子有粗心的毛病,却苦于找不到好办法解决,其实孩子的毛病有时候可能来自于我们教育者自身,比如家长,比如老师。所以作为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同时也在孩子身上找原因,然后培养孩子细致、缜密的思维好习惯。
关键词:粗心 认真的态度 凝神聚力凡事慢慢来
作家尹建莉曾经写过一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著作,著名父教专家东子也写过一本《好爸爸胜过好老师》的书。今天我要说的是,好老师胜过好父母。这话一点也不夸张。试问一下,你有发现孩子的粗心问题吗,你想过什么办法改变他粗心的毛病吗?是的,孩子的粗心问题随处可见,是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了。
我们打开孩子的课本、作业本、考试试卷,看看孩子们的书写和答题,常常会看到孩子在一些基础题或者简单题上出问题。很多家长不问青红皂白就对孩子进行呵斥责问,这种做法显然简单粗暴,而且效果不佳。那么我们做老师如果做,去改变父母都很难改变的现状呢?
我想首先,我们做老师的要孩子粗心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去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想最主要的还是要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让从态度上孩子变得认真起来。认真是做事情的基本态度,孩子如果不认真,对什么问题都随随便便,马马虎虎,那样肯定做不好。当孩子有了认真的做事态度以后,做题才会细致仔细,细心读题,才能读懂题,读清题。要培养孩子认真读题的习惯,老师光靠说教不行,还得身体力行,亲自做示范,每次讲例题的时候,引导学生一遍一遍认真读题。老师这种认真读题的习惯,会慢慢的影响孩子,他们做题时,脑海里会浮现出老师引导他们慢慢读题,仔细审题的情景,即使是最简单的题,也要仔细去读,真正明白题干的要求,和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暗含的意思。慢慢地,孩子就会形成这样一种认识,读题,不管题目难还是容易,都必须得认真仔细。慢慢地,孩子的认真习惯就养成了,而不是做什么事马马虎虎,了了草草,敷衍了事,一开始养成了这样的习惯,等于就养成了孩子缜密细思的好习惯,为日后学习和逻辑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让孩子学会凝神聚力。有的家长,不管孩子是不是正在学习,都把电视机开着,或者自己打牌搓麻将,这些做法都会造成对孩子的干扰,使他不能集中精力去学习。这种习惯很不好。老师应该改掉孩子在家里养成的这种坏习惯,做什么事情必须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老师可以在课堂上专门培养孩子凝神聚力的好习惯,比如做些小游戏,或者故意在课堂上制造干扰课堂的信息,让孩子们学会凝神聚力。人常说,不能同时追两只兔子,要是一边干这,一边干那,时间久了,孩子的意识里认为干事情就应该是两件三件齐头并进,事实上,这样耗时耗力,得不偿失,这件没干好,那件也没干好,最后落得两头空,最坏的是,使孩子养成了终生难以改掉的坏习惯。做事情拖拖踏踏,慢慢腾腾。对孩子性格的形成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第三,教会孩子凡事慢慢来,年工出细活。很多家长,在孩子做事情的时候,不停地催促,“快点快点”,结果快点没快了,反倒使得孩子养成了做事毛手毛脚的坏习惯。比如孩子正在写作业,家长在旁边督促,“快点快点,要吃饭了”,或者“快点快点,快写完了,我们一起去外婆家”“快点快点,几下子写完了我们去超市给你买衣服”,孩子为了完成任务,就不求质量了,管他呢,随便写写,填满空格就行,所以孩子可能没看清题,就开始做了,或者管他是什么,错了就错了,没什么大不了。结果,孩子倒是很快完成了任务,质量呢,当然可想而知。家长和老师都应该明白,做事情不做则已,要做就做好,孩子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给充足的时间,让孩子从容不迫地思考,缜密的思考,细致的书写和运算,这样最后才能收到不错的成效。
总之,不管是做老师的还是做家长的,孩子的事,就是头等大事,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孩子粗心的原因,在孩子身上找问题,同时也反思自己,一种不良习惯的养成肯定与我们老师和家长都有关,找到原因去对症下药,这样才是贴心。因为一种习惯的养成,不仅对短期学习有益,最主要的还在于对长久良好个性的形成更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