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粗心根源 提升解题能力

2017-03-30 08:08柴黎芝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解题习惯

柴黎芝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十大能力要求归根结底要在学生平时的解题中体现出来,许多时候学生觉得题目会解却又解不对,这说明学生的解题能力还是不够。从教十多年来,几乎每次考试后都会听到学生讲自己因粗心丢了多少分,似乎如果不粗心,他们就可以考得更好,可是到了下次考试,同样的现象还是重复出现,下次的下次,依然如故。学生嘴里讲的粗心真的仅仅是粗心吗?笔者对学生粗心现象的根源进行挖掘,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纠正,以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粗心;解题;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073

從教十多年来,几乎每次考试后都会听到学生讲自己因粗心丢了多少分,似乎如果不粗心,他们就可以考得更好,可是到了下次考试,同样的现象还是重复出现,下次的下次,依然如故。有一个女孩子,分到班里时是第一名的,非常优秀,可一个学期下来她的数学成绩从来没有冒尖过,每次丢了的都是基础分,一次两次,笔者也确实认为是粗心,可次次这样,粗心已成了习惯了,不重视还改得掉吗?还有,学生嘴里讲的粗心真的仅仅是粗心吗?

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学生的粗心根源进行挖掘,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纠正,以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挖掘学生解题中产生粗心的根源

1. 因学生个性心理方面的因素造成的粗心。主要表现在:感知不正确、注意力不集中、解题随便等

有较多的学生在看题、读题的过程中急于求成,注意力不集中,致使所感知到的表象很粗略、笼统、不够具体,这样就会把题中某些字词的含义搞错。比如:求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却求成了底角;选出下列选项中不正解的答案却想成了选正确的等。有些学生在解题时,总希望能很省事、很快得到结果,于是遇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比较繁琐时,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缺乏耐心和信心,不能认真审题,没有耐心分析思考,选择合理的解决方法,而是随便解解就过去了,从而导致错误出现。比如,有一道几何求角度的填空题,有学生看了以后觉得图形很像直角,就直接写了90°,根本没有计算。

2. 因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因素造成的粗心。主要表现在:基础知识不扎实、解题技能未形成、习惯性思维定势等

(1)基础知识不扎实、解题技能未形成

数学解题总离不开运算,而运算最基本的要求是准确性。可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有许多学生会把运算不准确定位于粗心造成的。心理学研究指出,对错误原因的不正确解释,对后继学习的影响较大。其实,学生在运算中出错,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学生没有把数学概念进行准确理解,没有把数学公式和计算法则熟练地掌握。有些学生把数学运算看成体力劳动,思想轻视,不动脑筋,随便应付,长此以往,运算能力自然就低了,解题中错误就多了。

比如:上周的周测中,有一道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题目,本应是-b,学生却写成了-b2,看上去像是失误粗心,可是试卷发下去后,学生还跑上来问是不是改错了,却没想到是自己把公式记错了。这才让笔者明白学生真正的错因。

(2)习惯性思维定势

有些学生会做数学题目,但总不正确,或方法不对,普遍存在按原有的习惯性模式进行思维的特点。习惯性思维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当学生学习新知时,新旧知识间会形成思维定势,但如果没有对新知进行及时应用与巩固,不注重新方法的应用,思维就会陷入困境,造成错误。比如:由于勾股定理a2+b2=c2在练习中经常运用,大多数学生已经习惯了这种表达方式和计算,一旦出现求直角边的类似问题(a2=c2-b2),就会依然用加法,出现错误;当题中数据的单位名称与问题中的单位名称不一致时,学生会想当然地认为问题的单位名称应该和题目中的一样,导致单位写错。

3. 因学生学习习惯方面的因素造成的粗心

(1)缺乏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学习心态

从笔者任教的两个班的学生来看,有一半多的学生存在看错题、写错字的情况,这都是因为他们养成了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如:部分学生平时读题不仔细,做题时不爱打草稿,不愿画图仔细分析等,造成题意不清,考试时不会在草稿纸上有效列出题中条件,不会有效画图等现象,从而造成解题错误。又如解题时偷懒,不按定理、法则详细写出步骤,几步合成一步,丢三落四造成错误。

(2)缺乏解题后检验的习惯

平时的作业一般学生都不会检验,考试比作业要好点。其中一些学生学习过于自信,解题完成后从不检验;而有一些学生只想作业尽快完成,根本就不想检验;更有一些学生知道自己无把握全部正确,就依赖于学生间互相核对答案,错了又不深思原因,直接修改答案。由于上述这些不正确的心态,许多学生就养成了解答完题目后不检验的坏习惯。这也是粗心现象的温床。

(3)缺乏类似题目的比较意识

部分学生在读题时,由于题目简单,不把题目读完整,而固定认为问题应该是经常做到的问题,以至于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情况。比如:学过了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后,学生遇到■时,许多学生会不假思索,立刻计算出■=■+■=5+12=17,这就说明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缺乏比较意识,一味追求完成题目了事,缺乏对知识的归纳及横向纵向的比较。其实,有效的比较能力是一种思维能力的体现,通过对类似题目的比较、总结,可以培养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减少粗心现象,提升解题能力

1. 加强思想教育,改变对粗心的认识

学生在发现自己解题错误后,往往以“粗心”为由原谅自己。因此,要让学生认识到粗心比无知更糟糕。因为不会的可以学会,不懂的可以学懂,而粗心容易让人忽视。要让学生明白,由于对“粗心”的忽视,粗心会一次次地在学习中出现,慢慢地“粗心”成了一种惯性,想改就很难。更要让学生明白,粗心背后的根源是什么。

2.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端正与否对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减少粗心现象的出现,就要先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被动到主动,由模仿到内化,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解题时就要做到认真思考、全神贯注。对于态度不太端正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注,给他们列出学习竞争对手,通过对比,明白自己的优缺点,努力改正自己學习上随意、丢三落四的坏习惯。

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注意习惯。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是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基本条件。为什么课堂作业与家庭作业相比起来,因粗心而出现的错误要少一些,这是因为课堂内学习气氛浓,大家都在做练习,注意力比较集中。在学校里专注的学习习惯也比在家里强得多。因此,要求学生周末在家做作业时,不要拖拖拉拉,更不能边做作业边看电视或听歌,学会做什么事情都要专注,只要养成专心致志的好习惯,就一定能克服粗心的缺点。

(2)听课习惯。听课要专注认真,耳朵仔细听,思考要积极,笔要勤。对于教师讲解自己不会的题,要注意在题目边上标出关键步骤;对于教师补充的知识,要做及时的记录;要特别关注教师对于解题思路的分析,学习寻找思路的方法。

(3)审题习惯。审题要细心,要舍得花时间,读题时适当放慢速度,用笔尖指着题目进行默读,用笔圈出关键的条件和自己有可能出错的地方,以防万一,由已知条件联想到的一些结果,可以先在旁边标出,以便自己寻找解题思路。一遍读下来没有什么感觉的话,可以多读几遍,注意理解,选择合理的解题策略。

(4)解答习惯。解答时要在草稿纸上先尝试,想好了整个过程后再进行解答,对于容易做错的地方要特别注意,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验算。在整个过程中,把握慢的度很关键,过快易出错过慢效率低,把握一种平衡。

(5)检查习惯。养成自觉检查习惯,不仅可以看出解题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还能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使学生养成仔细、严格、认真的良好习惯。检查时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检验方法。如:①正向检查法。让学生从审题开始,一步一步地检查,看原题是否看准了,有无错误的理解;题目中已知条件是否都用上了,运用的概念,公式是否正确;计算是否准确,格式是否标准等。②反向检查法。让学生从答案往回,用相反的计算验算。如:方程用代入法验算。③重做法。让学生把题迅速重做一遍,看看两次结果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就对比一下,分析错误在哪一步,是什么原因,然后更正过来。

另外,还有观察法、估算法、特殊值法等。对于一些有多种解法的题目,检查时应该换一种方法来解更好。

4. 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概念、公式、法则、定理是学生解题的依据和基础,基础不扎实,是很难准确进行解题的。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使学生明确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明确结论是什么、结论成立的条件是什么,在什么范围内适用。对那些相关的知识、容易混淆的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等,还应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如列表、图示等办法进行比较、分析,弄清它们的异同。还要注意探讨记忆的方法,进行有效的记忆。让学生认识到基础的重要性,懂得最容易的往往也是最容易出错的道理。只有将基础知识掌握牢固,明白其知识的来龙去脉,才能举一反三、运用自如,不让粗心乘虚而入。

粗心,真的不是学生口中讲的两个字这样简单。作为教师,我们要重视现象背后的真实原因,因材施教,因人而育,精心揣摩。切不可让学生将解题错误笼统地归为“粗心大意”“能力有限”等表面现象。认真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并积极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和纠正,必能促使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解题习惯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巧构造妙解题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以数列解题为例
养成书写好习惯
好习惯
“化二为一”法在初中解题中的应用
巧用比妙解题
解题勿忘我
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