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咏《愤怒的日子》的特征与运用

2012-05-25 00:45高嵩
枣庄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尼诺夫拉赫玛谱例

高嵩

(南京艺术学院 音乐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新格罗夫词典认为,《愤怒的日子》是约卒于1250年的托马斯(Thomas of Celano)所作的诗。[1]《愤怒的日子》又名《末日审判》,“说的是伊斯兰教信奉的安拉对人们的最终审判和总清算,是伊斯兰教六大信仰之一—— ‘信后世’的一项重要内容。认为在世界末日被安拉复活的人们跪在安拉面前,接过记载每个人在今世全部行为的功过薄,逐个地接受安拉的审判。《愤怒的日子》歌词的内容是为逝者歌唱。”[2]开头的歌词为:那一天,是愤怒的日子 (Dies irae, dies illa)。

一、《愤怒的日子》的特征

《愤怒的日子》的主题纯朴,音调平稳,旋律在四度范围(即6 7 1 2)内,以二度、三度的音程进行。它包含20个分节,以音节为单位,一个歌词的音节对应一个旋律音,形成抑扬顿挫的形态。在第1~17分节中,每一行甚至每一乐节的结束音都为“re”,第18、19、20节的结束音都为re。整个诗旋律调式为多利亚调式。《愤怒的日子》的音乐结构完全依附于诗的结构,新格罗夫词典对《愤怒的日子》作的音乐结构图式为:[1]

14世纪起,《愤怒的日子》便被引用在意大利的安魂弥撒中,但到了1570年教皇五世时才被运用到罗马弥撒中。 后来《愤怒的日子》成为基督教安魂曲中重要的乐章之一,在1700年以后创作的安魂曲中,几乎都包括了整个《愤怒的日子》。《愤怒的日子》被引用在作品的重要位置,“这不仅是因为它的长度,更是因为他的戏剧性效果可以充分引发作曲家的想象力。”[1]因此,便常常被音乐家们作为代表宗教、神秘、死亡、讽刺等固定形象,屡屡出现在他们的作品中。

《愤怒的日子》谱例如下:

谱例1:

二、《愤怒的日子》的运用

(一)宗教形象

浪漫主义时期以前,《愤怒的日子》基本用于宗教音乐中,是基督教弥撒中不可缺少的乐章之一。如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乔瓦尼·俫格伦齐(Giovanni Legrenzi)、安东尼·洛蒂(Antonio Lotti)和 J·C·巴赫都将《愤怒的日子》作为作品的独立乐段。”将《愤怒的日子》引用在宗教音乐中较为突出的作品是《安魂弥撒曲》,它由莫扎特逝世前所作。《安魂弥撒曲》“第一次运用歌词生动的描绘诗词”[1],他仅运用《愤怒的日子》前两节诗词创作,即:Dies irae, dies illa,Solvet saeclum in favilla:este David cum Sibylla.Quantus tremor est futurus ,Quando judex est venturus,Cuncta stricte discussurus.作品音响效果威严,d小调快板速度,连续的半音音程进行(D-#C-D),器乐与人声的强势结合,使音乐彰显出强烈地不安与狂躁的情绪。如谱例2所示。

谱例2:《安魂弥撒曲》“愤怒的日子”第一节:

(二)讽刺形象

《愤怒的日子》原本只用于基督教音乐的中,浪漫主义时期的法国作曲家柏辽兹首次将它引用到世俗音乐中,在《幻想交响曲》中对其进行了开创性的处理,虽然曲调基本相似,但《愤怒的日子》原本的形象意义已产生了本质改变。《幻想交响曲》是柏辽兹最具代表性的交响作品,全曲共分五个乐章,每个乐章都各具小标题。其中,第五乐章“妖魔夜宴之梦”怪诞的音响中,引用“愤怒的日子”的旋律,首先由大号和大管吹奏《愤怒的日子》的旋律,如谱例3,气氛威严、压抑,之后发展为快速舞曲节奏,大量采用装饰音,即倚音和颤音。但作品以引用《愤怒的日子》来象征的神圣形象,并没有镇压住妖魔的狂风乱舞。作品末两种音乐形象的对比冲突,充分体现出柏辽兹对宗教的嘲笑和讥讽。

谱例3:《幻想交响曲》“妖魔夜宴之梦”之“愤怒的日子”选段:

另外,交响诗《骷髅之舞》又名《死神之舞》也引用《愤怒的日子》作为讽刺形象。作品《骷髅之舞》完成于1874年,是圣-桑四部交响诗中最著名的作品。它受法国诗人亨利·卡扎里斯(H.Cazalis 1840~1909)描写死亡的诗篇启发而作。在此,《愤怒的日子》主题失去了原本的歌唱性,旋律在三度窄小的音域中断断续续地进行,三拍子的粗野舞曲性质,音乐滑稽、诙谐、飘忽不定, 描写着小鬼们群魔乱舞的疯狂场面。如谱例4。这里《愤怒的日子》的音乐形象表现得比较怪诞、滑稽,流露出作者对社会的讽刺之意。

谱例4:《骷髅之舞》引用“愤怒的日子”选段:

(三)死亡形象

世纪之交的俄罗斯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对圣咏《愤怒的日子》具有浓厚的兴趣,在他的作品数次引用这个现成曲调,以此象征死亡的形象。如描写死亡的交响诗《死亡岛》中,拉赫玛尼诺夫受阿诺德·勃克林(Arnold Bocklin 1827~1901)油画《死亡岛》(Die Toteninsel)影响而作。在《死亡岛》这部作品中,拉赫玛尼诺夫仅取用《愤怒的日子》的一些片断,如头四个音,作为主要动机的素材,配合单调的节奏和浓密的配器,不断变化重现,表现出沉闷、压抑的气氛。如谱例5,乐曲开始,双簧管吹出愤怒的日子旋律片断。

谱例5:

直到快到曲终时,低音区由单簧管、大管阴郁地奏出《愤怒的日子》的主题片断。如谱例6所示。

谱例6:

三、结语

特殊含义的旋律主题使无文字说明的器乐作品内容确定、形象鲜明;对旋律主题的适当引用又是器乐作品通俗易懂、作曲家直抒胸臆的处理方式。音乐中常被引用的现有旋律、音乐片段很多,如民歌、交响乐主题等。但是,同其他的旋律主题相比,上述这支古老圣咏的引用却与众不同。首先,它历史久远,在音乐创作中被引用达千百年之久;第二,广泛流传应用,在各个时代,各个流派、各种风格、不用作曲家的作品中都曾局部或全部引用。众多作品以不同的形式引用《愤怒的日子》以象征特定的形象,这宜于作曲家简便易行地表现作品的思想寓意。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中对《愤怒的日子》的处理,体现出他对宗教的嘲讽和对反动统治的叛逆;圣-桑《骷髅之舞》对《愤怒的日子》处理怪诞,反映了作曲家对社会的讽刺之意;拉赫玛尼诺夫《死亡岛》对《愤怒的日子》的处理,激起人们对生活中冷酷的人际关系、扭曲的心灵等的人生反思。由此看来,《愤怒的日子》不失为一支独一无二亘古流传的“歌”。

参考文献

[1] Dies irae.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M]. Macmillan Publishers, 1981.

[2] 钱亦平.从《愤怒的日子》看中世纪的词乐结构[J].音乐艺术,2008,(02).

猜你喜欢
尼诺夫拉赫玛谱例
论豫剧唱腔中调式及调式运用分类与设计逻辑
大提琴演奏的悲剧审美表达——以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为例
浅谈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的创作风格——以《音画练习曲》Op.39 NO.9为例
拯救交响危机的音乐创作
——以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交响曲》为例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传奇女飞行员“逃美”激怒阿富汗
试析不协和音程的实际作品训练
探析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的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