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者疑问句习得的实证研究

2012-05-25 02:09吴娟
枣庄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蕴涵语序共性

吴娟

(枣庄学院 外国语学院,山东 枣庄 277160)

一、理论背景

Greenberg提出的“蕴涵式语言共性”所描写的不是表面上一目了然的共性,而是比较隐藏的相关性。蕴涵式语言共性的基本表达方式是:

如果一种语言中有X现象,必有Y现象,但反过来不一定成立。

从逻辑上来说,就是X现象为Y现象的充分条件,或者说Y现象是X现象的必要条件。Greenberg (1963) 认为在英语疑问句式中有倒装语序的特殊疑问句(Wh Inversion) 蕴涵了疑问词前置的特殊疑问句 (Wh Fronting),有倒装语序的一般疑问句(Yes/No Inversion)蕴涵了有倒装语序的特殊疑问句(Wh Inversion)。

Eckman et al (1989) 通过对14名母语分别为日语、韩语和土耳其语的测试对象的英语语料进行分析来验证这两个蕴涵式语言共性对英语学习者中介语的有效性。测试结果表明这些英语学习者疑问句的习得情况基本支持了这两个蕴涵式语言共性。Eckman et al (1989) 在“中介语结构一致假说” (Interlanguage Structural Conformity Hypothesis)中指出第一语言中存在的共性同样适用于中介语(195)。

近几十年来,有不少学者提出一系列理论试图解释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Lado 于1957年在其著作《跨文化语言学》一书中提出了对比分析假说(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thesis),他从音位、语法、词汇、书写和文化等层面对母语和目标语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假说认为可以通过比较来确定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异同,从而预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潜在的错误。母语与目标语差异越大,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越感到困难;母语与目标语相似,学习者则会感到比较容易。尽管对比分析假说可以预测及描述出哪些内容容易习得,哪些不容易习得,可是并没有预测出习得内容的困难程度。Eckman (1977) 提出的标记差异假说认为:

(1) 目标语中与母语相异且标记性强于母语的范畴较难习得。

(2) 与母语相异且标记性强于母语的目标语范畴,其习得的困难程度与其标记程度一致。

(3) 目标语中与母语相异但标记性并未强于母语的范畴不存在习得困难。

标记差异假说发展了Lado(1957)提出的对比分析假说,既对可能出现习得困难的目标语范畴进行了预测,又进一步指明了困难的相对程度,解释了目标语结构习得的顺序。该假说把学习的困难程度与语言间的差异和标记程度联系起来,更好地解释了二语习得中的迁移现象。

本文将以对比分析假说及标记差异假说为理论基础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解释。

二、英汉语中的疑问句对比

英语中,以疑问词who, what, where, when, why, how等引导的问句都叫特殊疑问句,还被称为wh-问句(wh-question)。特殊疑问句不能用“是”或者“否”来回答。一般疑问句是指用是(yes)或否(no)来回答的句子。汉语中的疑问句形式与英语中的有所不同。汉语中的一般疑问句通常在陈述句后加“吗”,主语跟谓语动词不引起倒装。英汉语中的一般疑问句也存在一定相似之处。二者都可以通过在句末使用声调来完成提问,无须引起倒装。

我们可以从下面两个表格中更直观地看出英汉语中疑问句构成的差异。

注:VS = 动词位于主语前面 (倒装)

#wh = wh疑问词位于句首

YNQ = 一般疑问句

WHQ = 特殊疑问句

表1

VS#wh例句++WhomcanJohnsee?__约翰能看见谁?

表2

VSinYNQVSinWHQ例句+CanJohnseeMary?+WhocanJohnsee?_约翰能看见玛丽吗?_约翰能看见谁?

本文将通过分析数据验证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学习此结构时,他们的习得情况是否跟蕴涵式语言共性的特征一致,也就是说,学习者学习有倒装语序的一般疑问句时感到困难,而特殊疑问词前置的疑问句学起来更容易。

三、实证调查

1.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某高校10名大学三年级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语料通过句型转换、句子翻译、图片描述等三种形式收集。

● 句型转换:作者发给测试对象30个英语陈述句,要求他们把句子改写成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其中15个句子要求改写成一般疑问句,15个句子要求改写成特殊疑问句。在改写特殊疑问句时,要求测试对象根据带下划线的部分提问。例如:Tom has cleaned the car. 测试对象需要根据划线部分“the car”提出问题。

● 句子翻译:要求测试对象把给出的30个疑问句翻译成英文。其中15个为一般疑问句,15个为特殊疑问句。

● 图片描述:作者发给测试对象4张图片,要求测试对象通过提问问题的方式来了解图片内容。 之所以使用图片描述的方法来收集语料是因为测试对象会更关注图片的内容,即兴提问问题,而不是更注重语法。相比而言这样更能体现测试对象的对疑问句的习得水平。

通过测试共收集到408个特殊疑问句,其中150个来自句型转换,150个来自句子翻译,108个来自图片描述。453个一般疑问句中,150个来自句型转换,150个来自句子翻译,153个来自图片描述。

2. 调查结果

鉴于语料通过三种形式收集,作者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别统计以观察这三种形式的测试结果是否都符合蕴涵式语言共性的特征。

● 句型转换

表3

Wh Inversion与 Wh Fronting 的习得情况比较

表4

Yes/No Inversion与Wh Inversion的习得情况比较

● 句子翻译

表5

Wh Inversion与 Wh Fronting 的习得情况比较

表6

Yes/No Inversion与Wh Inversion的习得情况比较

●图片描述

表7

Wh Inversion与 Wh Fronting 的习得情况比较

表8

Yes/No Inversion与Wh Inversion的习得情况比较

为了便于比较,表9对以上测试结果进行了汇总。

表9

句型转换句子翻译图片描述#whinWHQ100%100%100%VSinWHQ80%93%77%VSinYNQ73%85%64%

从测试结果中可以看出所有测试对象在特殊疑问句中都使用了疑问词前置。特殊疑问句中倒装语序的使用情况要比一般疑问句倒装语序的使用情况更好。有倒装语序的一般疑问句、有倒装语序的特殊疑问句、疑问词前置的特殊疑问句的使用情况符合蕴涵式语言共性的特征。也就是说,有倒装语序的特殊疑问句蕴涵了疑问词前置的特殊疑问句,有倒装语序的一般疑问句蕴涵了有倒装语序的特殊疑问句。

3. 结果分析

在汉语中特殊疑问词可以位于句首并充当主语的成分,这种形式与英语中的特殊疑问句相似。然而,汉语中的一般疑问句通常在句子后面加“吗”,不存在倒装语序,英语中的一般疑问句则需要引起主谓倒装。根据Lado的对比分析假说,如果目的语中的结构有母语中的结构相似,学习者学起来更容易;如果目的语中的结构与母语中的结构有差异,则学起来比较困难。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测试对象疑问词前置的掌握情况要比一般疑问句更好。

Eckman的标记差异假说认为目标语中与母语相异且标记性强于母语的范畴比较难习得。一般疑问句标记性最强,特殊疑问句中疑问词前置的标记性最弱,因此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觉得一般疑问句最难掌握,其次是特殊疑问句中的倒装语序,特殊疑问句中疑问词前置最容易掌握。本文中的测试结果符合了这一假说。

在语料收集过程中,以下情况值得一提。首先,当要求用一般疑问句提问时,有些测试对象给出如下句子 *Is everyone has the same question? 或者 *Is he is very tired after he clean the room? 可能的解释是因为测试对象知道需要用一般疑问句的形式,所以使用“is”来表现倒装语序。本文在统计结果中未把这些句子看作是使用了倒装语序。其次,在句型转换和句子翻译中测试对象的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使用倒装语序的比例要比图片描述中的高。这或许是因为进行句型转换和句子翻译时,测试对象有更多的时间思考,而进行图片描述时更多的是即兴发挥的提问。

通过这三种形式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国英语学习者对疑问句的习得与蕴涵式语言共性的特征一致。测试形式最大限度地关注内容,最小程度地关注语法,调查结果基本上客观体现了测试对象对疑问句结构的习得情况。

四、结语

本文根据实证调查看出对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特殊疑问词前置最容易掌握,其次是特殊疑问句中的倒装语序。一般疑问句中的倒装语序比前两者而言较难掌握。

由此验证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对疑问句的习得符合蕴涵式语言共性的特征:有倒装语序的特殊疑问句蕴涵了疑问词前置的特殊疑问句,有倒装语序的一般疑问句蕴涵了有倒装语序的特殊疑问句。

参考文献

[1]Eckman, F. Markedness and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thesis [J]. Language learning, 1977,(27).

[2]Eckman, F. Moravcsik, E., & Wirth, J. Implicational Universals and Interrogative Structures in the Interlanguage of ESL Learners [J]. Language Learning, 1989, (39).

[3]Lado, R.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 [M].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57.

猜你喜欢
蕴涵语序共性
伟大建党精神蕴涵的哲学思想
共性
我的超级老爸
BCK-代数的广义 (∈,∈∨q)-模糊蕴涵理想*
“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引领和推动共性使能技术在中小企业推广应用
雷锋精神与辽宁精神的共性研究
勾股定理中蕴涵的数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