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思想政治理论课之案例教学法

2012-04-29 08:44:47郑朝静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1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教学改革

郑朝静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一大举措,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把案例教学看成是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把案例教学简单地等同于举例子等。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再探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综合把握案例教学的原则。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1-0181-03

案例教学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一大举措,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案例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案例教学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除了要把握教育的一般规律之外,还具有自身的独特性,需要综合地把握其教学原则,使案例教学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成效。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总体背景

从经济社会转型背景来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社会不同阶层群体的利益分化更加复杂,导致了社会价值取向、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也重新分化整合。在国际上,经济、政治格局呈现出微妙的张力关系,多极化的趋势在综合国力的较量中曲折发展。各个国家都在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各种思潮层出不穷,各种不同的价值体系、价值观念同时登场,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了较大的冲击。而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尚未确立成熟的、坚定的理想信仰,没有足够丰富的生活阅历,对于各种新奇的思潮缺乏敏锐的政治辨别力,易于受到负面思想的渗透和干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在于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保持统一。从社会凝聚力程度来看,对一个国家而言,社会成员对其国家体制的认同和支持程度成为综合国力最重要的因素。大学生是社会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他们对于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共同理想、精神理念、公共道德的认可和理解,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和谐进步,意义深远且重大。因此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指导思想、共同理想等的教育。这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很高的要求。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本身来看,包括体系改革、教材改革、教学改革等,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是所有改革的重要载体。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和大学生群体的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改革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动态过程,或者进行微观局部的调整,或者进行宏观整体的重组。无论是怎样的改革状态,其出发点和归宿都在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的实效性,用正确的、先进的理论来教育大学生,培养有着坚定社会主义立场的未来接班人和建设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有着一些颇有意义的创新之处。本文所要探讨的是案例教学法在理论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其坚持的原则。

二、深刻认识案例教学的意义

案例教学,不仅仅是指在讲解原理的过程中,列举大量案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对案例教学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比如,把案例看成是课堂上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手段,简单地把案例罗列出来;把案例看成是穿插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的环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意地放置案例;把案例看成是一般的举例子,用词表述不注意准确性和可信度;把案例教学看成可有可无的环节,整个教学过程都在讲解理论,用理论来分析理论;等等。因此,要理清这些关于案例教学的理解误区,首先,在新形势下,案例教学是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方法。在知识和信息日新月异、频繁交流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渠道越来越宽,这也就决定了大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发生了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思想政治专业课程不一样,是面向所有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因此,并非所有学生都掌握着专业的理论背景知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如果对基本原理、基础知识进行纯粹的理论分析,是过于抽象、枯燥的,势必无法吸引大学生长时间的关注,也不能引起大学生学习基本理论的兴趣。那么,教育就失去了其前提条件。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运用案例教学法成为必需。其次,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通道。现实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错综迷离,大学生面对各种良莠不齐的思想、文化、评论等感到迷茫,甚至会强烈冲击其尚未成熟的价值观。思想政治理论课又是学校开设的关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课程,因此,求知欲旺盛的学生希望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直面现实中的困惑。学生希望大学课堂上所讲授的理论、知识能够有效地应对现实问题,而不是躲躲闪闪,对现实束手无策;能够拨开层层迷雾,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而不是枯燥无味的理论阐发。所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必须能够和现实结合起来,用来分析、解释现实问题,为学生提供一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通道,启发学生的思维,坚定正确的方向,避免在各种复杂现象中迷失了方向。案例教学并非可有可无的环节,而是适应形势变化出现的新需要。再次,案例教学使理论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境界和综合素质。对任何人而言,无论是智力还是体力发展,都有赖于智力的运作和潜能的挖掘。学生除了要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把知识运用于实践中,通过实践分析和操作,才能对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外在针对性有直观的、生动的、深入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直接按照教材的逻辑结构和知识架构将内容呈现给学生,就会使教学陷入单调、乏味、机械的境地,体现不出教的意义,也体现不了学的趣味,由于教学过程的了无生趣,教学缺乏互动,理论只是停留于抽象的表达和重复,那么课堂教学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无法将知识内化为大学生的境界和素质。正如列宁所说的:“学习、教育和训练如果只限于学校以内,而与沸腾的实际生活脱离,那我们是不会信任的。”最后,案例教学展示理论所具有的科学性和说服力。列举案例只是案例教学的表层形式,真正的案例教学是一种极具实效性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有效的、恰当的案例教学,可以通过丰富生动、有针对性的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在具体抽象的个案中达到对抽象原理的理解和把握,认识原理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意义,发现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在解决现实问题时所具有的、让人信服的理论逻辑以及所能发挥的理论力量。纠正部分学生的认识误区,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看成是纯粹的政治统治需要,认为该学科没有任何科学性。案例教学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信任感,以切实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综合把握案例教学的原则

案例教学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要求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必须认真设计、合理安排,使案例教学发挥应有的功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成效服务。第一,案例教学必须紧扣课程内容,不能脱离基本原理。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是,学生能够运用理论去指导实践,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是为提高课堂教学成果服务的,因此,首要的原则是案例教学应该紧紧围绕课程的基本内容。教师必须在理解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安排案例教学的内容,比如案例的选择、案例的多少、案例的分解等,充分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程度,才能发挥理论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如果所使用的案例在基本原理使用范围之外,那么理论就不能有效地解释现实,无法得出让学生信服的结论。对案例而言,它就只是个例子而已,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理论而言,它就没有足够的说服力,大大降低了理论的可信度,使学生失去了进一步了解和思考的兴趣。第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次教学过程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教学、主动思考教学内容,是否主动地运用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正如马丁·布伯所说:“教育的目的非是告知后人存在什么或必会存在什么,而是知道他该如何让精神充盈人生,如何与‘你相遇。”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人的心理和思想上存在着一种“自身免疫效应”,指的是人的思想体系被某种区别于自身思想体系的外界思想干预时,无论这一思想是利好的还是有害的,人的心理和思想都会形成一个防护层,阻止其入侵。这一外界思想被人感知的程度越大,它所受到的抵触也越剧烈。因此,如果思想政治教育把一些抽象的理论强加给学生,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就被压抑了,就自然地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产生拒斥心理,引起逆反情绪,导致的结果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甚微。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过程中,即使穿插大量生动的案例,但如果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没有改变,那么这样的案例教学仍然是无效的。因此,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理论和案例的理解,只有在学生的表达中,教师才能把握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想状态,也才能有针对性地在理论分析和案例运用中引导学生的价值观。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对话,这种对话发生在教师、学生、知识之间:教师在讲解分析、知识在无声地呈现、学生在反馈自己的理解。如果这三方中有一方失言了,那么教学就失去了其合理性。案例教学更是如此。所以,在其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实现课堂互动,“谈话中的相互理解不是某种单纯的自我表现和自己观点的贯彻执行,而是一种使我们自身也有所改变的公共性的转换。”第三,案例要恰当准确、真实可信、与时俱进,反映时代的价值观念。在知识和信息高度发达的资讯时代,人们可以很方便、快捷地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大学生在这样的资讯背景下,对各种不同的信息和知识有着敏锐的获取能力。这对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地重视各种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否则将引起学生对教师教学能力和素质的质疑,正所谓“信其师”才能“亲其道”。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自然不必多说,但对于案例,这个要求经常被忽略。案例是教师在课程基本内容之外,通过各种媒介而获取的与课程相关的内容,有些是共同的案例,有些则是每位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而获取的信息。案例来源各不相同,因此,在使用某个案例时,必须确保案例本身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可靠性。如果所使用的案例本身是虚假的、错误的,那么建立在案例基础上的分析也就失去了意义。另外,选择案例时,不能用陈旧过时的信息,而要注意案例的时代感,能够与时俱进,反映时代的价值观、道德观。如果没有充分考虑价值观教育的逻辑起点,没有深度思考社会发展的理想信仰,就失去了教育的精神之根本,更无从谈及解决现代社会弊端、守护社会道德底线、拯救人类发展命运的问题。“教育的使命不仅是科技、能力和本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要让我们的下一代具有一种精神、一种伦理道德和一种价值意识”。第四,案例教学要反映不同的知识背景,不拘泥于课程所属学科本身的知识范围。

如上所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面向不同专业学生开设的基础课,学生的专业背景都各不相同,因此,课堂上的诸多案例信息要考虑不同的学科内容,所涉及的领域要尽可能地广阔。一方面,学生看到自己熟识的领域,容易产生兴趣和认同感;另一方面,如果案例教学的信息仅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属的文科范畴,那就容易使学生产生误解,认为理科、工科、术科等领域没有价值观、道德观,导致这些专业的学生人文观念单薄。怀特海认为:“在一个国家的教育系统中须有三种主要方式,即文科课程、科学课程和技术课程。但其中的每一种课程都应该包括其他两种课程的内容。”如果说教育是不成功的,那么其最大的失误就在于将科技精神和人文精神人为地割裂开来。现代社会,人们普遍关注人类物质进步所依赖的工具和手段,而忽略了人类文明的终极目的和价值。在教育的某些领域,价值观教育也遭遇了被边缘化的困境,人才培养也被狭隘地理解为培养有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人、培养对经济社会发展有贡献的人。一个有科研创新能力却没有人文精神的人,不但不会对社会做出贡献,在某些时候,甚至会产生破坏作用。“没有精神的人是没有差别的,因为没有可辨认的灵魂”。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56.

[2][德]马丁·布伯.我与你[M].陈维刚,译.北京:三联书店,1986:60.

[3][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下卷)[M].洪汉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486.

[4]崔振成.现代性危机与价值观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9):4-7.

[5]金生鋐.规训与教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28.

课题成果:此文为2009年度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实效性研究(2009B2059)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教学改革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科教导刊(2016年26期)2016-11-15 19:35:46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2:18:49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11:03:44
案例教学法在高等职业院校口腔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技校企业会计课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讨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2:52:05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7:37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00:23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1:08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