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予阅读教学灵动的想象

2012-04-29 08:08徐小明
小学教学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乔依钱学森巴金

徐小明

语文是一门想象空间特别大的学科。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儿童,他们也极喜爱想象。因此,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潜能,努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就成了我们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可以缩小文本、作者、学生心灵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好地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从而达到新课标所提倡的语文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双重发展。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一、创设情境,点燃想象的火花

学生的想象不是凭空而生,需要教师创设情境,去点燃这思维的火花。在阅读教学中,组织学生去观察一些直观形象的画面,倾听一些符合课文意境且情感丰富的音乐,有助于学生放飞自己的心灵,张开想象的翅膀。例如,在教苏教版第十一册《钱学森》一文时,我和学生一起上网收集钱学森的相关资料,了解钱学森的回国之路充满艰辛和阻挠。“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这掷地有声的语言让钱学森的爱国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再加上翔实的图片资料和2007年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实况录像的播放,学生对钱学森有了一个完整的、真实的了解,课文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

另外,教师也要精心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苍白无力的语言,不仅没有任何美感,而且使人听之乏味,怎能激发起人的想象呢?相反,如果教师的语言优美生动,引人入胜,听着这样的语言,学生怎能不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紧扣文本,放飞想象的翅膀

阅读教学的内容是一篇篇课文,只有紧扣文本,立足文本,这样的想象才不是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这样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才是有利的。

1.抓住文题,激发想象

有的课文题目比较含蓄,耐人寻味,教学时就可以引领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如苏教版第十一册《小草和大树》一文,讲述的是夏洛蒂逆境成才的故事,导入时我是这样安排的:先在黑板上分别写“小草”“大树”,问学生:眼前分别有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说“我仿佛看到一株小草在一个静静的角落里,悄无声息但又顽强地生长着。风吹雨打,但它始终倔强地昂着头。”“我仿佛看到一棵参天大树,枝繁叶茂,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学生说得多好!文中在逆境中奋斗不息的夏洛蒂不正像这样的小草吗?功成名就后的她正是一棵蓬蓬勃勃的大树。应该说,这样的想象设计,为学生感悟文本、感受人物形象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斟字酌句,激发想象

阅读教学中,理解和推敲字、词、句是不可缺少的,这也是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的良好契机。例如,《黄鹤楼送别》一课,其中有句话“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这句中的一个“藏”字,看似平常,实则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想象:李白和孟浩然的心底分别“藏”着什么话呢?你能替他们说出来吗?学生一个个思维活跃,走进了文中人物的内心深处,与文中人物进行心灵对话。在此基础上,我又问学生:“这样情深义重的话语表达出来,可以让对方明白自己的心意呀!可为什么他们都藏着不说呢?”借此引导学生感悟到他们是离别在即,不忍话别,从而也更进一步地体会到了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

可见,阅读教学中紧扣住课文的重点词句,适时地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不仅有助于想象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加深对文本的感悟,而且也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巧用结尾,激发想象

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用的课文大多短小精悍、结构紧凑,而且结尾处常常会突然收笔,其意尽在不言中,留给读者无穷的想象空间。如能巧妙地抓住课文结尾,引导学生循着故事情节往下想,则有利于发掘他们的想象潜能。

如《爱之链》一文结尾部分戛然而止,于是课文学完后就安排了一项续写的想象练习,结果就出现了好几个版本的故事结局。有的学生写的是乔依的妻子又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付出了自己的一份关爱,延续了这份人间的爱;有的学生写的是后来乔依又帮助了其他人,继续播撒着自己的爱;还有的学生写的是乔依又遇到了那位老妇人,原来那位老妇人是一家工厂的老板,知道乔依的境况后,就为失业的乔依安排了工作,最终乔依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

4.揣摩标点,激发想象

文章中能表情达意的不只是文字,还包括标点。因此,阅读教学也不能忽视对某些标点符号的感悟,而且也可以借助标点,让学生去揣摩、想象。如《给家乡孩子的信》开头写道:“谢谢你们写信给我,一大堆信!我数了数,一共40封,好像你们都站在我面前,争先恐后,讲个不停,好不热闹!”这句话中一连用了两个“!”。课上,我先让学生揣摩、感悟这两个“!”,问学生:透过两个感叹号,你能感受到什么?学生体会到了巴金爷爷收到信后的惊喜。然后,又继续引领学生:巴金爷爷看过信后,一连用了两个“!”来表达内心的情感,那你能想象孩子们会在信中写些什么呢?学生们兴趣盎然,有说写信与巴金爷爷分享快乐,有说写信告诉巴金爷爷自己的烦恼,有说写信告诉巴金爷爷家乡变化的,有说邀请巴金爷爷回家乡的,还有说写信与巴金爷爷探讨学习上的难题的……不管怎样,学生都体会到了巴金爷爷与家乡孩子那无话不谈、亲密无间的情感。

三、适当指导,丰富想象内容

想象要解放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的思绪自由驰骋。但解放并不意味着完全放手,对于学生的想象,教师有时可以适当地引领、点拨、指导。如教学《郑成功》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到郑军官兵的英勇善战,就安排了一项想象训练:让学生围绕“乱作一团”一词,去想象敌军的惨状,并且适时地出示一组词:魂飞魄散、哭天喊地、落花流水、哭爹喊娘、失魂落魄……让学生在想象练说的时候,试着用上其中的某些词。这样,不仅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也进行了词语的积累和训练。

德莱登说:“张开想象的翅膀吧,带着你高飞!”也让我们在阅读课堂上,引领学生张开想象之翼,带着学生一起高飞,翱翔吧!这样的阅读,是用生命去参与的;这样的教学,是充满生机的。学生的心灵得到了释放,个性得到了张扬,也就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猜你喜欢
乔依钱学森巴金
海上日出
钱学森
巴金在三八线上(外四篇)
钱学森:四菜一汤就挺好
小巴金“认错”
钱学森
向巴金学习讲真话
不简单的乔依
不简单的乔依
——《爱之链》 (苏教版11册)教学片断
巧借《爱之链》,提高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