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钦志
〔关键词〕青少年;人格;健康人格;人格教育;理论构建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使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学校教育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普及生理、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对人格教育的认识,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是新时期学校教育的重点。
一、新时期青少年人格教育的理论构建
1.人格的涵义
人格是心理学中一个复杂且又十分重要的主题,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不同的研究者对人格的理解不同,对人格所下的定义也各不相同。例如:人格是指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交织。又如:心理学认为人格就是指个体在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步形成的独特和稳定的心理面貌的总称。我们可以把人格简单说成:每个人的心理、行为都有一些特征,这些特征的总和就是人格。
2.人格的形成
人格是个体在一定环境下的自我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人格的形成是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教育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人的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关联较大的特质方面,遗传因素起着重要作用,正是这类遗传特征构成了个体独特的心理基础。而人格中的信任感、自我认同感、交际能力、行为准则、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特质的形成更多地受后天因素,主要是家庭环境、学校、生活实践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由此可见,不同的人由于其后天生活的环境和条件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人格特质。按照人的个性发展要求实施教育,培养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新时期教育的重要理念。
3.人格教育的涵义
人格教育就是塑造健康人格的教育。健康人格是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基础,是个体身心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科技越发达进步,社会对个体的人格要求也就越高。青少年正处在人格发展的塑造和形成期,学校开展人格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人格教育是青少年自身心理发展的迫切需要。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其思想意识、人格素养正处于形成的过程中。他们思想单纯、思维敏捷、好奇心强、勇于探索,其人格的发展潜力和可塑性大。但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他们身上也存在着情绪易于波动,意志较为脆弱,认知易于“扭曲”,思想易于消沉,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等缺点。在校学习期间,他们又面临着理想和现实、生理超前发育和心理滞后发展、升学压力增大、课业负担过重等矛盾。如果缺乏具有针对性的人格教育,这些人格弱点就会逐步“放大”,甚至导致错误的人生定向。这就迫切需要学校开展人格教育。
(2)重视青少年人格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塑造健全人格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主题。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素质的人,创造性与竞争性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这就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献身科学、献身人类事业的内在动力和坚强意志,具备敢闯、敢为、敢冒风险、敢于怀疑的精神,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只有培养和造就大批能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能够经受困难与挫折考验、人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未来社会的发展才有可靠的保证。重视青少年人格塑造,正是新时期学校顺应现代教育潮流,面向未来社会所作出的必然选择。
(3)青少年人格教育是一项新的“希望工程”。人格缺陷是存在于当前我国青少年中一个应当引起重视的现象。部分学生在强大的升学压力下,形成了人格的分裂与畸形,主要表现为厌学、脆弱、焦虑、自私、虚荣、嫉妒、狂妄、冷漠、自我中心、内心孤僻、报复心强等不良心理,他们一旦遭遇挫折或失败,就会在日常行为中出现或多或少的失常表现:有些学生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由社会取向的价值观念转变为自我取向的价值观念,学习动机趋于个人主义;一些学生在道德行为方面存在某些缺陷,如不讲社会公德、吸烟、喝酒、闹事等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甚至出现违法犯罪现象。这种现状令人担忧。从这个意义上讲,重视青少年人格教育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新的“希望工程”。
二、新时期青少年人格教育的实践性探索
1.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辐射作用,以教师高尚的人格陶冶、熏陶学生
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心理品质和高尚道德情操,形成健全人格的主导力量。教师影响学生的真正力量,更多的是隐含在深层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潜在的对学生的人格辐射。如果教师人格素质不高,不能以身立教,就不可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这就要求教师要提升自身的人格水平。
教师首先要加强人文精神修养。由于人格完善建构中最为核心的是价值观,完美人格是更高层次的人生价值的追求,这种追求要靠人自觉地去实践。要获得这种境界,不仅在于道德力量的增长,更主要的在于向善的情感力量的增长,从而达到一种超功利的人格审美境界。因此,人文精神在教师人格的提升中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教师除了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加强人文学科的学习,并将人文精神内化为一种品质,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
其次,要加强师德修养。师德是教师人格提升的重要因素,教师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才能以自身的人格魅力陶冶、熏陶学生。只有教师的真情、真诚,才能唤起学生的真情。教师的真情、真诚,是教师对学生真心热爱、对事业执著追求的必然展现,是教师人格的自然流露。只有在真情涌动、深情流淌的充满师生情谊的情感氛围中,教师的人格才能自然辐射,并不知不觉地转化为学生的人格,才会点燃学生的理想之光。
2.充分发挥良好环境的育人功能,形成三位一体的人格教育正合力
良好的环境对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人格教育体系是当前人格教育的重要任务。
(1)优化家教环境。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学校可通过召开家长会、教师家访、开设家长学校、设立家长开放日等方法,与家长进行多方交流、沟通,引导家长更新家庭教育的观念,改进教育方法,精心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校共同协调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理想和目标,发展自我调控能力,将会更有利于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形成。
(2)优化校园环境。高质量的校园环境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物质条件,而具有良好的育人功能,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尽力使校园环境具有现代文化气息和艺术雅趣,提升校园环境品位;要精心装点校园的每个角落,让每一块墙壁说话,无处不体现潜在教育的作用。同时要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校园环境文化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是学校的文化生活、人际关系、心理氛围和校风,它感染着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道德行为,潜移默化地激发着学生对某种价值的追求,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学校应针对当代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以及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来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引导和阵地建设,营造适宜学生创造力表现和发展的精神环境。
(3)优化社会环境。政府部门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实行一定的集中专项整治,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环境,使之更有利于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培养。要加强校园周边社会文化环境如网吧、彩票投注站、电子游艺室等地的治理工作,弘扬正气,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
3.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在各门学科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
课堂教学是培养青少年健康人格的主渠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人格教育与常规学科的教学结合起来,在完成常规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培养学生良好人格的目的。
首先,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渗透人格教育的重要保证。教师要通过创设情景、以情施教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要尊重学生,允许差异的存在,面向全体学生,在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中提高认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对学生的感受要多一些关注,要恰当地运用表扬、鼓励,给人信心,催人奋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其次,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协作,实现生生间的互助、互补,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获取成功的愉悦,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和谐的发展。如科学教学中共同完成一项实验,英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角色表演等。
再次,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格教育素材,在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如数学教学中结合数学理性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善于理智思考、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良好的人格。最后,要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入手来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讨论,为学生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更为开放的舞台;鼓励学生勇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多方设法引导学生大胆合理想象、猜想,大胆尝试,训练发散思维、求异思维,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4.充分拓展青少年人格培养时空,开辟有利于人格健康成长的渠道
新时期学校应多渠道、多层次渗透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全方位拓展学生人格教育的空间。
(1)开发生活资源,开辟人格教育新天地。人格教育必须从细微处入手、从小事着手,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升华,形成品质;应从现实的道德生活实践体验中提炼道德情感、意志、态度和信念。如把诚信教育融合在培养学生诚实待人的人际交往的生活实践中,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有关诚信的案例、典型人物的报告会等开展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企业,参观现代化的厂房,了解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使学生感受到先进科学技术对生产发展的推动作用,充分认识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使他们树立为祖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而发奋学习的宏伟理想。
(2)以活动为载体,拓展人格教育新时空。学校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个体的差异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见识,展示个性,培养高尚品德。如开展征文、演讲比赛、诗歌吟诵会、读书节、艺术节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学校生活;组织交往活动,拓宽学生心理空间,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组织学生“拉练”,进行耐挫教育。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把学生置于教育工作的主体地位,让其通过自我发展,获得人格的提升。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想象空间得到无限的延伸,创造思维得到极大发展,综合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5. 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训练,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健全人格系统
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训练是培养青少年健康人格的有效手段。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难免存在着一些心理困惑,出现一些心理矛盾。如无法及时得到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的帮助和指导,就会导致人格发展缺陷。因此,学校应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诊断和治疗,为学生排除烦恼,培养他们乐观、向上、自信的心理,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逐步消除学生的人格缺陷,帮助他们健全人格系统。如开设心理咨询与调节室;通过心理网站、心理讲座、BBS或报纸等多种途径向学生宣传各种心理知识;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自编教材开设不同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学生心理档案。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优化学生心理品质,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系统。
6.努力增强青少年人格建构意识,引导学生刻苦磨练,不断完善自我
优良的人格是在内在自我和社会要求的不断协调过程中培养出来的。人格教育需要学生具备强烈的自我建构意识。青少年要完善自己的人格,就应该从自我入手进行自我修养、自我调适。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自我建构的有效方法和技巧,如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座右铭来激励和督促自己改造自身人格;针对自身弱点有选择地投身一些实践活动,从知行统一的角度来完善人格。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和别人交流沟通,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基础。同时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多途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如民主推选班干部,组建班委会,实现班级管理的“自治化”;组织开展自律教育、励志教育等活动,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机会,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激励他们为追求人生理想而发奋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自重、自强不息的精神。青少年只有通过刻苦磨练,不断完善自我,才能形成健康的人格,适应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总之,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是一项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是时代赋予教育者的神圣使命。只要我们真正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着眼于学生个性、身心的全面发展以及精神世界的完善,充分发挥人格教育的功能,就一定能把学生塑造成为具有健全完美人格的高尚的人,为实现新时期的人才培养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中等专业学校,衢州,324000)
编辑/于洪 黄才玲 终校/何 妍